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厦门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共58分。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植根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突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材料旨在说明(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 中国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 政协职能发生重大转变 D. 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立足国情
2.1949年,位于北京中轴线核心的天安门广场见证了北京从王朝礼制中心转变为人民国家象征。与这一转变直接相关的是(  )
A. 政协会议召开 B. 开国大典的隆重举行
C. 西藏和平解放 D. 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3.如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4.“抗美援朝确立了新生的中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建立了令人敬畏的军事威信,数十年始终不坠。”材料旨在说明这场战争(  )
A. 对世界和平的贡献甚微 B. 直接展示中国经济全面崛起
C. 显著提升中国国际威望 D. 完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等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全国机关、厂矿、学校推行广播体操,强调“这是人民健康的开端,更为工业化建设准备强健的劳动者”。这一举措本质上反映了(  )
A. 竞技体育接轨国际 B. 群众体育服务于工业化
C. 体育教育全面普及 D. 体育法制体系初步形成
6.1954年,代表们“从车床边、田地里、矿井中、海岸防哨赶来……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共商国家大事”。这一场景体现了(  )
A. 封建土地制度终结 B. 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C. 人民当家作主实现 D. 中国革命道路形成
7.1955年,雷锋在入社申请书中写道:“这些田都是党分给我的,我坚决听党的话,走合作化道路。”与其直接相关的是(  )
A. 农业生产合作化 B. 手工业生产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8.“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材料阐释中共八大召开的(  )
A. 时代背景 B. 主要内容 C. 历史地位 D. 理论成果
9.如图宣传画意在(  )
A. 号召人们积极投身农业生产
B. 激发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热情
C. 批判大跃进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D. 展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
10.1961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旨在(  )
A. 推翻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 克服经济困难
C. 纠正“两个凡是”错误 D. 平反冤假错案
11.“您勇挑重担奔赴穷县兰考。黄河故道,风沙弥漫……(您)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找到了全县治理的良策。”以上歌词中的“您”应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12.如图的年代尺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其中②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D. 改革开放,继往开来
13.“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民主法治遭践踏 B. 科技文教事业被摧残
C. 国民经济遭受损失 D. 党和国家优秀干部被排挤
14.如图方框里应填(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 C. “九二共识” D. 新发展理念
15.“1992年南方吹来春天的风,领导人的系列讲话成为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宣言书。”“宣言书”是(  )
A. 《论十大关系》 B.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南方谈话” D.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6.如图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 交通设施的改善提升
C. 通讯事业的迅速发展
D. 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17.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宣布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奋斗目标是(  )
A. 推翻三座大山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8.2017年,新疆增开了乌鲁木齐至和田的列车,如图为列车的LOGO(标识),设计成石榴造型,并用汉字、维吾尔文字书写了列车的名称。该设计表达的期望是(  )
A. 实现统一大业
B. 完善基层民主
C. 提升国际地位
D. 维护民族团结
1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规定;2018年,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大法。这一历程说明(  )
A. 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 B. 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C. 拨乱反正需依据法律 D. 法制建设与时俱进
20.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到现在国产歼-20战斗机列装;人民海军在建国初期,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到如今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首次海试。以上变化表明我国已(  )
A. 形成五大军种格局 B. 实现军备完全自主 C. 迈入发达国家行列 D. 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21.该表是王同学整理的复习内容,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是(  )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C. 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2.2013-2020年,我国新增造林面积7.7亿亩,完成森林抚育10.1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880万公顷。材料体现了我国(  )
A. 国防建设取得巨大突破 B.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 环境治理效果领先世界 D. 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23.如图是学生为参加历史展览设计的展板。该展板的主题是(  )
A. 救亡图存 B. 祖国统一 C. 文化繁荣 D. 科技进步
24.如图是主题为“对话世界”系列展览海报之一。该展览推介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阿拉伯文明
25.《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半段有一幅浮雕,太阳神沙马什把象征帝王权力的标志授予汉谟拉比。这表明该法典(  )
A. 法学系统完整
B. 宣扬君权神授
C. 体现人人平等
D. 维护私有财产
26.美索不达米亚出土了具有印度河谷文明特色的石印章、玛瑙珠子;印度河谷遗址出土了一些具有美索不达米亚雕刻风格的小人像。这一现象表明
A.古代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B.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C.地理环境影响区域文明
D.世界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27.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贫穷流浪的婆罗门仍然属于最高等级,吠舍等级的人即使成了富翁,其社会地位依旧低下。这说明当时的印度(  )
A. 国家统一众望所归 B. 佛教势力逐渐壮大 C.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D. 等级制度根深蒂固
28.外邦人虽生活在古代雅典城邦,“却有着奴隶的嘴,是没有自由的”。这说明古代雅典(  )
A. 城邦公民没有人身自由 B. 奉行法律至上的原则
C. 外邦人可参与民主政治 D. 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
29.“亚历山大把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婚姻等,像在杯子中搅拌混合那样,把所有的东西统合为一了。”材料属于(  )
A. 历史事实 B. 历史解释 C. 历史概念 D. 历史事件
30.罗马大竞技场将希腊古典建筑柱式和罗马拱门结合,这体现古罗马建筑(  )
A. 注重吸收创新 B. 追求思想自由 C. 培养公民意识 D. 提倡男女平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会议期间,巴基斯坦等国代表都谈到共产主义的威胁,甚至提出要“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面对这些敌对立场,周恩来强调亚非国家相似的历史经历及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共同地位,同时,他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的所作所为,使其获得了应有的尊重。
一一摘编自李安山《万隆会议:新中国多边外交的典范》
材料二:
材料三:
时间 大事记
2013年 习近平出访俄罗斯,首次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
2013年 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次提出共同建设“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2017年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19年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办,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
2024年 我国建交国总数183个,参加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工作
——整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
(1) 写出材料一中“会议”提出的方针,并概括此次会议中其他国家对中国态度的变化。(4分)
(2) 选择材料二中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呈现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5分)
(3) 根据材料三,简析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5分)
32.某小组开展改革开放历史的社会调查,运用人工智能形成调查报告,阅读其与人工智能对话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指令一:生成改革开放历程示意图
指令二:______
1、中国改革开放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导向,自下而上的突破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2、渐进推进,实现试点探路与经验推广有序衔接。
指令三:说明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根据提供的材料说明,史论结合)
指令四:撰写改革开放的报告结论
(1) 根据对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指令一生成的示意图进行补充。(4分)
(2) 根据对话内容,仿照其他指令撰写指令二。(2分)
(3) 根据指令三,任选一项材料(写出序号,不得选用示例中的材料),仿照示例说明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4分)
示例:选择①。①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数据表,1978年后呈明显上升趋势,反映我国知识产出的快速增长,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我国科技文化水平的提升。
(4) 综合上述内容,撰写一个调查报告结论并谈谈在历史学习中运用人工智能的启发。(4分)
33.在“走进历史人物、讲好中国故事”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某校同学整理了以下人物档案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物档案卡
人物一:“垦荒者”梁军
她是中国首位女拖拉机手,组建了首支女子拖拉机队,在零下40℃的严寒里,率队日均耕作120亩,棉裤结冰仍坚守。从驾驭苏联拖拉机到驾驶国产“东方红”拖拉机,见证新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她的身影印在人民币上,成为永恒的时代印记。
趁着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东风,她从街边凉粉摊起步,创立“老干妈”品牌,持续推动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与工艺革新,打磨独特风味,将中国味道推向世界。 人物二: ______ 陶华碧
人物三:“航天勇士”王浩泽
她是中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作为科研人员,勇于攻克技术瓶颈;迎接航天员训练,她直面离心机负荷剧痛和模拟失重的挑战,终于成功搭乘神舟十九号奔赴太空。在航天强国战略浪潮中,她实现从科研尖兵到航天勇士的蜕变
(1) 根据材料补全人物二档案标题。(2分)
(2)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价值观正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B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B
13.【答案】C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D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B
26.【答案】B
27.【答案】D
28.【答案】D
29.【答案】B
30.【答案】A
31.【答案】【小题1】方针:求同存异。
变化:从对中国有敌对立场到尊重中国
【小题2】示例:选“1971 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1972 年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果联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推动尼克松访华
【小题3】特点: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多边外交活动;建交国多,积极参与国际组织。
原因:国家实力提升;外交理念先进;积极主动外交等
32.【答案】【小题1】①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②处:厦门
【小题2】改革开放推进特点
【小题3】选择②。②为 1978 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数据显示大幅增长,反映经济规模与民众收入提升,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若选③:③为时尚杂志《时装》创刊封面,体现时尚文化发展,说明改革开放促进文化多元与生活方式丰富;选④:④为中美合作汽水厂,反映外资引入与企业多元,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体制创新与对外合作)
【小题4】报告结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征程,经经济特区、市场经济体制探索,实现经济腾飞、科技文化繁荣、生活巨变,构建起全方位开放格局,深刻改变中国与世界。AI 启发:人工智能可高效梳理历史脉络、辅助提炼观点、快速整合史料,为历史学习提供多元视角与便捷工具,但需辩证分析其信息准确性,结合史实验证,助力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理解
33.【答案】【小题1】商业实干家
【小题2】观点:不同领域奋斗者共同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各领域奋斗者都贡献着力量。
论述:梁军作为垦荒者,投身北大荒建设,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展现了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中国首位女性航天飞行工程师在航天领域探索,体现了科技攻坚的勇气与担当,推动航天事业前进;商业实干家陶华碧创立“老干妈”品牌,促进经济发展,展现商业智慧。综上所述,他们虽领域不同,但都以拼搏精神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不同领域奋斗者共同推动中国发展进步,在新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各领域奋斗者都贡献着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