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充市2024—2025学年度下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道德与法治、历史两科综合考试时间共计90分钟,每学科试卷满分均为100分,共计200分。2.答题前将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所有解答内容均需涂、写在答题卡上。4.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对应选项涂黑,若需改动,须擦净另涂。5.非选择题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用0.5毫米黑色字迹笔书写。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0分)1.如右图所示,隋朝一位涿郡的考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他经过的运河是( )A.邗沟 B.江南河 C.通济渠 D.永济渠2.“载初元年二月,策问贡人于洛城殿,数日方了。殿前试人自此开始。”开创“殿前试人”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宋太祖3.白居易诗中的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由此可知,长安城( )A.规划井然有序 B.农业发展迅速 C.商业活动发达 D.社会风气开放4.杜甫在《无家别》中写道“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5.右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绘制的《步辇图》,该图可用于研究( )A.唐与回纥的民族关系 B.唐与突厥之间的战争C.唐与吐蕃的友好交往 D.唐朝印刷技术的高超6.小明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有“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经、大食派遣使臣到唐”三部分,他学习的主题是唐朝( )A.丝绸之路的发展 B.民族关系的交融 C.中外文化的交流 D.社会经济的繁荣7.他既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也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被尊称为“诗仙”。“他”是( )A.李白 B.苏轼 C.李清照 D.王守仁8.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国时期,武将跋扈、兵变篡权现象频发,为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北宋采取的方针是(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轻徭薄赋 D.崇文抑武9.历史史实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B.1044年,北宋与西夏和谈C.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落 D.澶渊之盟为宋辽长期和平创造了条件10.《宋史》载,孝宗为岳飞平反,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孝宗为岳飞平反的原因是岳飞( )A.率军抗辽,忠孝爱国 B.率军抗金,精忠报国C.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11.钱穆说“行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如是则地方无权,权只在中央”。这说明行省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增加了财政收入 C.削弱了宰相权力 D.结束了藩镇割据12.宋代之前,作为商业贸易中心的“市”和居民区的“坊”是阻隔的,宋代不仅打破了“市”和“坊”的阻隔,还出现了早市和夜市。这说明宋代( )A.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B.商业打破了时空限制C.海外贸易远超从前 D.坊与市已经没有区别13.宋元时期,政府为了方便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在主要港口设立( )A.驿站 B.节度使 C.瓦子 D.市舶司14.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他是( )A.韩愈 B.朱熹 C.程颐 D.柳宗元15.朱元璋认为自秦朝设立丞相后,很多朝代因丞相擅权而亡。据此可知,朱元璋( )A.废除丞相制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锦衣卫 D.发展三省六部制16.“这部小说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部小说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17.“在清丈田亩的基础上,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这一改革的推行者是( )A.王安石 B.张居正 C.范仲淹 D.沈括18.下面是清朝的边疆治理示意图,清朝在“★”处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A.设置伊犁将军 B.设置宣政院 C.设置驻藏大臣 D.设置巡检司19.清朝时,从国外引进的高产作物玉米、甘薯等普遍种植且影响重大,主要体现在( )A.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B.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C.形成了地域性商帮 D.扩大了对外贸易规模20.这种艺术原流行于苏州昆山,明朝时经过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戏曲剧种,在清代被誉为“盛世元音,百戏之祖”。这一艺术形式是( )A.京剧 B.昆曲 C.秦腔 D.汉调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中叶以前,东西方交通基本上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政府坚持开放政策,加上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提高,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摘编自《海上丝路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到宋朝对外交通的变化,(4分)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材料二 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远航,船队最多时有200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仅首次下西洋,就有27000多人,分乘62艘大船和255艘小船。——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2)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4分)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清高宗下令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规定由朝廷特许的机构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中国的商船出洋贸易,也规定了许多禁令。——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和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机构,(4分)并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2分)2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对于吐蕃求婚,他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苍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摘编自《中华民族精神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与周边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8分)材料二 耶律阿保机采纳中国传统的帝王理念,创制文字、革新制度,有力推动契丹从游牧国家向中原王朝式的君主制国家转型:西夏元昊通过改姓、创制文字等一系列措施,成功实现了“由王到帝”的转变:辽、西夏均引入科举制度,重农观念也逐渐强化。——摘编自史卫民《辽西夏金政治思想史》(2)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和西夏统治措施的相同点。(6分)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这使得前中期的清朝对其疆域的最终奠定,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安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边疆治理的意义。(6分)三、探究题(20分)23.(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部分)①僧一行《大衍历》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孙思邈《千金方》 ④司马光《资治通鉴》 ⑤唐高宗编修《唐本草》 ⑥苏颂创制了水运仪象台(1)将表中的科技文化成就按照文史、医学、天文学进行分类(写序号)。(6分)材料二 宋代的科技是在汲取前代科技遗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经济的繁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需求是科技创新的动力基础……国际间的交流增多,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宋代科技的进步。——摘编自刘炜等《中华文明传真》(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原因。(8分)材料三 本学期学生继续以“文物会说话”为主题,搜集了下列文物图片。(3)请仿照以下示例,从材料三中任选一张图片(图1除外),对文物相关信息进行介绍。(6分)示例:图1,我是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使我的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逐渐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南充市2024—2025学年度下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C A B C C A D D B A B D B A D B C A B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21.(1)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变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政府实施开放政策;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2)特点:时间长;规模大;次数多。意义:发展了海上丝绸之路;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3)对外政策:闭关政策 机构:广州十三行影响: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2.(1)方式:设置机构;和亲;战争;会盟;册封。(2)相同点:都创制文字;都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都引入科举制;都重视农业发展。(3)意义: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三、探究题(20分)23.(1)文史类:②④ 医学类:③⑤ 天文学类:①⑥(2)原因:吸收前代科技成果;经济的繁荣;社会的需求;国际交流增多。(3)示例:图2,我是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由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我的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