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早在2300多年前,《墨经》中就有关于力、力系的平衡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论述,还记载了关于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等成像的观察研究,以及时间(“久”,即宙)和空间(“宇”)的概念。由此可见,《墨经》( )A.反映了社会主流思想的演进 B.具有了朴素的科学观念C.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D.形成了严密的科学体系2.据历史记载,汉代将军名目繁多,最尊者为大将军和骠骑将军,其次是车骑将军和卫将军,又有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这些均为重号将军,是皇帝的最高级武官。自武帝以来,重号将军往往“领尚书事”,执掌朝权,实际权力在丞相之上。据此可知,汉代( )A.官僚政治体系得到重新构建 B.武将专权成为普遍现象C.皇帝与丞相的矛盾逐渐激化 D.中枢辅政权力有所分散3.公元809年,唐宪宗下敕:唐朝疆域辽阔,导致御史台无法及时发现一些偏远地区官员的违法失职行为,遂委托转运使、度支使以及巡院负责对偏远地方展开巡察活动,发现地方上有违反榷盐管理制度及不切实履行中央政策文件的及时向御史台反馈情况。这( )A.有助于提高监察效能 B.缩小了监察机构的权限C.使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D.进一步分散了宰相权力4.宋代,官府将商铺、手工业及其他服务性行业,均按行业登记在册,有关人员必须加入各行会,否则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各行业都有自己的服饰,“如香铺里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皂衫角带不顶帽之类”,官府需要的物品及工役都向各行会索取。这表明宋代( )A.政府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经济发展 B.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形成C.朝廷营造了“重农抑商”的浓厚社会氛围 D.社会阶层流动受到限制5.下表为科举时代历朝录取进士数统计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朝代 录取进士总数 总年数 年平均录取进士数唐代 6546 289 23北宋 18523 167 111南宋 23649 152 155元 1136 97 12明 24480 276 89清 26747 267 100合计 101079 1248 81A.唐代进士的社会感召力极其微弱 B.宋代选官途径比较单一C.明代八股取士制约了进士录取率 D.清代进士录取相对宽松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企业对煤铁等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李鸿章命唐廷枢调查直隶开平之矿,发现煤铁等资源蕴藏甚富。因熔铁炉需款过巨,技术上有困难,铁又不如煤需求迫切,李鸿章决定专采煤矿。开平煤矿由此兴办,效益一度非常可观。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近代化进程受到了多因素的影响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C.成功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商品输出 D.官办军事企业加强了与市场的联系7.19世纪末,梁启超从探寻国家富强的角度出发,认为议会制度是西方国家富强的原因所在,通过力倡变法维新,试图用民权调和君权,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宪政框架,并认识到民权在中国的落脚基点在于开民智。这一认识产生的背景是( )A.主流思想发生嬗变 B.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潮流C.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D.民主政治得到广泛认同8.《新湖北卫生须知》(下图为其封面)对疫情发生期间的隔离有明确要求,即“隔绝市街村落之全部及一部之交通”,并限制或禁止群众的聚集。有些地方要求车船旅客拥有健康证明,方可出行。由此推知,《新湖北卫生须知》( )A.是苏维埃政府维护民众利益的体现 B.适应了持久抗战形势的需要C.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助力 D.使广大百姓摆脱了瘟疫困扰9.据统计,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1952年为12.5%,1957年升至18.4%;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1952年为87.5%,1957年则降至81.6%。这主要是由于(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C.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D.三线建设的顺利进行10.1979年,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20.1%,1980年又提高了8.1%。同时,国家还采取减免税收,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和贷款等措施,扶持、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各类专业户,鼓励发展各类经济联合体。这些举措( )A.消弭了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政策差别 B.推动了农业现代化的实现C.促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优化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11.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认为,行医应调查各地自然环境与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影响。他为医生同业公会写的训诫医德的《誓词》,要求医生从业时宣誓以维护病人健康为崇高目的,坚持行医的纯洁性,履行神圣职责。希波克拉底这些主张( )A.践行了人人平等的理念 B.有利于城邦国家的稳定C.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D.助推了民主政治的实施12.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欧洲1/3人的性命。受灾最为惨重的城市是薄伽丘的故乡佛罗伦萨,80%的人得黑死病死掉。生死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一种“活在当下”的情绪。这一状况( )A.冲击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促使近代科学得以诞生 D.标志着启蒙思想的萌芽13.1693年以前,英国国王威廉三世还能“拒不接受由议会下院选择的大臣”。到了1698年,托利党在议会中占据了多数,威廉三世为避免王权及其政府与议会的冲突和摩擦,不得已在1702年之前,一直以托利党为主组成政府。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行政权力受到限制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C.责任内阁制已初步形成 D.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14.某史学家说:“史实并没有改变,但史学家的思想不断在改变,历史学不断在改变,历史也就不断在改写。历史事实本身只有有无或是否;对历史的判断则是由历史学家做出的,而不是由历史本身做出的。”该史学家意在强调( )A.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B.历史判断比史实更重要C.历史总是处在变化中 D.历史史实决定历史判断15.下图是1930年代美国工程进度管理署(WPA)宣传广告。管理署除了为失业工人、乡村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如图所示)外,还建立了以作家、艺术家、演员为主要对象的资助项目。可见,美国工程进度管理署( )A.扩大了“以工代赈”范围B.以维护工农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C.有利于解决“滞胀”问题D.是履行社会保障职能的国家机构16.1957年德、法、荷、比、卢、意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到1968年7月,六国间工业品关税通过分期削减后,比原定计划提前一年半全部取消,农产品方面除实现关税同盟外,还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统一价格,设立农业基金。这些做法( )A.构建了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 B.恶化了西欧和他国关系C.为第三世界崛起创造了条件 D.顺应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十户,名全图。其不能十户,或四五户若六七户,名半图。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各编一册,册首为总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则系于百十户之外,著之图尾,曰時零管。册成,上户部,而省、府、州若县各存其一处以待会。皆十年,有司将定式给坊、厢、里长,令人户诸丁口、田塘、山地、畜产,悉各以其实自占,上之州、县。州、县官吏查比先年册诸丁口,登下其死生,其事产、田塘、山地贸易者,一开除,一新收,过割其税粮。其排年坊、里长消乏者,于百十户内避丁粮近上者补之。有事故户绝者附畸零。——摘自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1)材料反映了(朝代)的“”(户籍册名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户籍册的特点。(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册的作用。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晚清著名书院藏书情况统计表书院 年代 传统文献部(种) 比例 实学、西学文献部(种) 比例 藏书目录龙门书院 1871 107 90% 含11部古代实学文献,1部近人著作 10% “存院书目”《上海县志》(同治)1875--|1908 32 28% 116 72% “存院书目”《上海县续志》(民国)大梁书院 1898 2299 91.5% 含16部实学文献,3部近人著作,1部《广雅丛书》 8.5% 《大梁书院藏书总目》1904 298 56% 235(含数学、地理、外国军政、商务、铁路、工程、化学、物理、煤炭、天文、植物、英语、法语、日语) 44% 《大梁书院续藏书目录》格致书院 1907 800 75% 415(含东西学共39类) 34.2% 《格致书院藏书楼目录》——摘编自张慧玲《浅谈晚清时期书院藏书图书馆化》等从上表中提取一项或多项能反映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方近现代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是以社会主体之间的妥协为前提的。这是因为无论是法治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还是它的经济基础——市场经济,都凸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民主政治追求“大家说了算”的效果,而市场经济却尊重每个利益主体的自治、自由及自我设计。这就需要社会制定更为宽容的法律来协调人们之间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法律的宽容是以自治主体间的妥协为逻辑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西方人建立了具有宽容精神的法律,但这种宽容的法律之守护神——法院在纠纷裁决中却总是扮演着刚性的不肯宽容的角色。它导致了司法的过分机械、甚至使裁判走向专横。——摘编自何勤华、李秀清主编《西方法制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西方国家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西方国家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治理论和法治制度。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的铁路事业以旧中国的铁路设备为其物质基础,到1949年底,彻底改变了旧铁路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大陆原有铁路均被铁道部接管,主要干线基本修复并连接成一个整体。从实施一五计划开始,新中国的铁路事业进入了有计划地大规模建设的时期。一五计划完成时,新建成干支线6100公里,新增营业里程占全部营业里程的18%以上。从70年代末以来铁道部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先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开放、搞活的措施,促进了铁路运输生产建设不断向现代化迈进。新中国铁路只用旧中国修建铁路2/3左右的时间,取得比旧中国铁路多十多倍的成绩。截至2010年12月,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运里程达到7055公里,居世界第一位。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摘编自铁道论坛《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铁路建设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铁路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参考答案1.B2.C3.A4.A5.D6.A7.B8.A9.C10.D11.B12.A13.A14.A15.A16.D17.(1)朝代:明朝;户籍册:黄册库。(2)特点:既是户籍制度也是基层行政管理制度;户籍管理与赋役管理基本合而为一;户籍不能随意变更;严格控制人口流动。(3)作用:有利于明朝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朝廷的赋役管理;有利于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运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对地方的管理。18.信息:以龙门书院为例,1871年出院藏书以传统文献为主,西学书籍较少;1875-1908年藏书传统书籍比例减少,西学书籍比例增多,西学书籍居主要地位。这一变化反映出,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深,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引入更多的西学书籍。说明:近代以来,列强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西学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维新思潮传播。西学文献增多,将西方近代学术成果带入中国,促进中国学术领域的近代化,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与社会转型,挽救民族危机。19.(1)特征: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为基础;体现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法律具有宽容精神;司法过分机械。(2)原因:维护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协调社会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影响;罗马法和中世纪法律的影响。(3)评价:有利于保障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体现的立法和司法独立、 强调保障个人的权利等原则对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不能真正和完全保障公平公正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20.(1)主要表现:建国初期铁路事业的主要任务是接管、修复和连接旧铁路,恢复交通秩序。其次,在一五计划期间,铁路建设进入有计划的大规模建设阶段,新增大量铁路干支线,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最后,改革开放后,铁路建设更加现代化和法制化,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铁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并大力发展高速铁路,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2)启示:国家要高度重视铁路建设,并将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铁路建设也需要坚持计划性,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和建设。在铁路建设中,要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铁路的现代化水平。此外,铁路建设还需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动铁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最后,铁路建设也需要注重法制化,加强铁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铁路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