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凉州七里十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教育集团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据此分析,唐诗〔)A.关注了社会动荡的消极影响B,体现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七年级历史试题C.反映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D.彰显了大唐疆域的宽广辽阔(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7.唐朝时,不少来自波斯的物产与文化传入中国,当时流行的马球就是由波斯传入的。同时,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唐朝的围棋也逐渐传入印度、朝鲜半岛和日本。由此可知,唐代()一项是符合题意的。A。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撒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1.梁启超曾言:“中国南北两大河流,各为风气,不相属也。自隋杨浚运河以连贯之,而两河C.对外贸易繁荣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之下游,遂别开交通之路。自运河既通以后,由南北一统之基础,遂以大定。”由此可知,大运8.唐刻本《金刚经》经卷最后题有“成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即868年。印刷墨色清晰,河(雕刻刀法纯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由此可知,我国雕版A.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B,成为航运的主要方式印利术(C.适应了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D.密切了政治经济中心的联系A。精益求精,名闻海外B.工艺娴熟,不新改进C,制作简便,应用广泛D,起源较早,技艺高超2.贞观年间,唐太宗提高谏官的品级,将其移归门下省。这些司职谏议的官员若发现“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这一措施有利于()9.每首诗里流传最广的那句叫做“诗眼”,其实除了“诗眼”,唐诗里还有一种说法叫“历史眼”,通过“历史眼”,可以了解到唐诗背后的历史,通过《琵琶行》的最后一句“座中泣下谁最多?A.加强中央集权B.提升行政效率C.促进经济发展D.国家政治清明江州司马青衫湿。”我们可以了解唐朝的()3.从贞观到开元的110余年间,虽政局几经变动,但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并在开元年间达到高A.官僚制度B.科举制度C,民族关系D,对外关系峰。这一时期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纸币广泛流通B.重文轻武政策C.玫策的延续性D.尚武风气盛行10,范仲淹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时,在陕西带兵防御西夏。张载过去投奔他,要投笔从戎,范仲淹却送了他一部《中麻》,让他回去好好钻研学问。范种淹的行为反映了北宋()4.下面四幅图片展示了我国古代耕地工具的演变过程。可见,我国古代生产工具(A.文臣才能高于武将B.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C,重视加强军队建设D.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1.契丹“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西夏也在仿效唐宋制度的同时,坚持使用本民族的官称。两则史料共同反映了()A,民族矛盾B.因俗而治C.政权并立D.开放交题12,据史料记载,宋与辽、西夏、女真等之间都设有榷场,从非边境贸易。宋用丝织品、粮食图1来相图2铁梨锌图3直辕犁图4曲辕犁和茶叶等换取辽、西夏、女真的马、羊、药材等。据此推断,榨场的设立()A.在继承中创新发展B.制造水平领先于世界A.解决了宋朝财政危机B.实现了北方经济繁荣C.都是配合牛耕使用D.对其他地区彤响深远C.促进了各族经贸往来D.结束了政权并立状态5.开元以后,唐朝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742年,边军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主要集13,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沿用蒙古族传统:畏兀儿地区设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数即达15万人。而中央军数量不足、质量太差,平时毫无作置北庭都护府等机构,这体现了元朝〔)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这反映出,唐朝()A.因地制宜的边孤管理B,君主专制的加强A.在全国推行节度使制度B,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C.四通八达的境内交通D.孤域范围的扩大C,国势已经开始由盛转壤D,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日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