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历史(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写到:“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B.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 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用胸膛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他们被祖国人民称为( )A. 最可爱的人 B. 党的好干部 C. 时代楷模 D. 解放军好战士3.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A. 新中国政权得到巩固 B.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4. 下图是《“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据图可知,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A. 综合平衡了工业比例 B. 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C. 基本实现了工业现代化 D. 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5. 1958年,某村庄的大喇叭反复播放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生产队长召集大家开会,要求把各家铁锅、铁铲都收集起来,用来建土高炉炼钢。这些建设经历留给我们的教训是( )A. 政治建设要与时俱进 B. 法制建设要完善治理体系C. 文化建设要百花齐放 D. 经济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6. 1961年某中央会议文件指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比例失调……必须以调整为中心,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充实缺门短线,提高生产水平。”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的对策是( )A. 和平解放西藏 B. 召开中共八大 C. 调整国民经济 D. 完善民主法治7.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第六章的目录。据此可知,此书第六章的单元主题是( )第六章_____________ 一、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三、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D.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8.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A.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 D.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9. 小明同学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时绘制了如下时空坐标。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理论是(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10. DeepSeek作为一种工具,在技术上打破了许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和门槛,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快捷,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追赶的机会,推动了全球科技合作的可能性。这体现出( )A. 协调、绿色的新发展理念 B. 坚持道路自信的发展理念C. 坚持理论创新的发展理念 D.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11. 下图是小张同学摘抄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推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 “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内涵 B.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C.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D.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12. 民法典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尊法”思想。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最鲜明的体现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法典的编纂中,将民法的技术性、规范性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有机结合起来。这体现了民法典的编纂( )A. 植根中华文化符合我国的国情 B. 促进依法治国贯彻到底C. 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合法权益 D.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3. 针对台湾问题,国务委员王毅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强调:“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台湾从来不是一个国家,过去不是,今后更绝无可能。”从这一言论,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A. 中国维护统一的坚定意志 B. 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突破C. 实现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 D. 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夙愿14. 2024年,中国军事和军工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九天”无人机系统自主研发成功、歼—35A战斗机正式亮相、“四川舰”下水等。这些成果彰显了( )A. 新时代强军之路 B. 全方位外交布局 C. 导弹部队新发展 D. 社会生活的变迁15. 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修建了30余条铁路B. 1976年,党中央采取措施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C. 党中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16. 据报告显示,中国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引领转型,在造船、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全球领先,具有全球唯一全工业门类覆盖的硬核实力。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源于( )A. 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祖国统一的全面推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红色歌曲反映制度变革红色歌曲 歌词(节选)《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大包干歌》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收多收少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是市场经济的卫士》 市场经济的繁荣是我们神圣的职责,经济的昌盛是我们不变的志向,我们是市场经济的卫士……材料二 红色影视传承民族精神【示例】选择《铁人》这部影片。该影片改编自王进喜的事迹,讲述他作为大庆油田工人带领团队在艰苦条件下实现石油自给的传奇。影片通过石油工人的汗水、伤痛与豪情,塑造了新中国工业战线“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标杆,展现了被誉为“铁人”的精神品质。材料三 红色道路促进社会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歌曲《社会主义好》、《大包干歌》和《我们是市场经济的卫士》所反映的制度变革。(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部作品,参照示例写一篇影片推介词。(示例除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写出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对中国边境的基层社会发展提出了“强基固边、民生安边、产业兴边、开放睦边、生态护边、团结稳边”等六项工程的整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要求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坚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切实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摘编自李春晖、丁瑞雪《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材料二 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必须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我们坚信,只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顺应历史大势、共担民族大义,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摘自中共十九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以来,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有力推进了全球发展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摘编自曲青山《新中国75年的光辉历程和历史启迪》(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在边疆民族地区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一国两制”方针的伟大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祖国统一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3)根据材料三,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9. 郴州市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小视角,大时代”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活动任务。任务一 【赏析图画——探究民主法治】参与过新中国首次普选选民登记工作的法学家许崇德曾回忆:拿到选民证后,农民们特别高兴,因为他们第一次在大红色的选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觉得非常光荣。更光荣的是,旧社会的受压迫者第一次拥有了选举权这项重要的政治权利,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摘编自《光明日报》任务二 【解读人物——总结建设成就】钱学森生平年表(部分)1911-1947年 1929年至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后留学美国。1939年,获得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4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任钱学森为终身教授1948-1954年 祖国解放事业胜利在望,开始准备回国;准备回国时,遭到美国的拘留1955年 在中国政府交涉下,终于成功回国20世纪60年代 指导设计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发射成功;领导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飞行试验20世纪70年代 组织完成“东方红一号”和“实践一号”卫星发射试验;参与组织领导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研制等工作20世纪80年代 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实现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全面突破1998年 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摘编自王光明《钱学森生平年表》任务三 【分析数据——见证社会变化】(1)根据任务一中提供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辈子第一回》这幅国画创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任务二,分析钱学森成功回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学森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3)根据任务三,简述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社会变化的因素。20.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示意图(部分)材料二 中国正以一个新型大国的面目出现,活跃在地区与世界事务舞台上,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处在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和推动新机制和新规则的制定。当前,以G20和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为核心的全球治理结构仍为国际经济体系的主要支柱。但与此同时,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也开始兴起,以补充或规避原有体系中的不足或缺陷,应对新兴领域出现的问题。其中,中国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最大贡献。——摘自人民网《中国在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1)根据材料一,列举两例体现“中国智慧助力世界发展”的外交成就。(2)综合上述材料可归纳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三个观点,请你任选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25年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八年级历史(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B【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C【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B【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C【12题答案】【答案】A【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史实: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推介词:[示例一]选择《焦裕禄》这部影片。该影片讲述了焦裕禄在兰考任职期间,以坚强的毅力、炽热的情怀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治理“三害”,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故事。影片通过塑造“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新中国党员干部“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示例二]选择《雷锋》这部影片。该影片讲述了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短暂的22年生命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动人事迹。他公而忘私、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学雷锋,做好事,雷锋精神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示例三]选择《袁隆平》这部影片。该影片根据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这位“杂交水稻之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解决人类温饱问题,执着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艰辛历程。体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心忧天下、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3)特点:由点到线到面,由沿海城市向内地逐步开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要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道路自信。【18题答案】【答案】(1)措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采取许多优惠政策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修建青藏铁路等。(2)意义: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方针。联系:祖国统一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国家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推进(3)成果: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新时代以来,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较大,有力推进了全球发展事业;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建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用好人工智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维护民族团结,坚决拥护祖国统一等【19题答案】【答案】(1)背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并完善。(2)原因:个人爱国情怀,钱学森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祖国,为新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他回国的内在动力;新中国的努力,新中国成立后,非常重视人才,积极争取海外留学生和科学家回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等多种方式,为钱学森回国创造条件。例如,中美之间通过外交谈判,为钱学森回国扫除了一些障碍;国际形势变化,当时国际形势逐渐出现一些有利于钱学森回国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他回国面临的外部阻力;贡献:指导设计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领导“两弹结合”飞行试验、组织卫星发射试验、参与组织领导运载火箭和洲际导弹等研制工作,领导设计制造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参与组织领导中国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和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参与研制出原子弹、氢弹等国防科技成果,铸就“两弹一星”精神。(3)变化: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农民的人均住房面积不断增加,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我国农民的彩电拥有量不断增加,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更丰富;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影响因素:国家政策的调整;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思想观念的变化。【20题答案】【答案】(1)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2)【示例一】观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外交成就。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一年,中日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改革开放后,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耻辱;2001年,加入WTO,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弱国无外交,我们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示例二】观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论述: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后,港澳回归,洗刷了民族耻辱;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WTO,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正以一个新型大国的面目出现,活跃在地区与世界事务舞台上,在应对危机、维护和平、推动发展上,中国已处在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位置,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中国在新的治理机制和新规则体系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最大贡献。结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示例三】观点: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和后盾。论述:中国近代史上,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战败,中国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不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充分说明了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功收回香港,澳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结论: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根本支撑,其强弱直接决定外交格局的主动性与话语权。中国需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更强的综合国力支撑更自信、更主动的外交,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