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第一目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目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做?
自主学习
1.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内容和原因?
2.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原因?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内容、意义?
4.居民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
5.劳动的重要性及要求?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问题1: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分给谁?
政府收入用于财政支出;
企业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
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
名词点击
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蛋糕”:社会财富(国民收入)
“做蛋糕”:发展经济
“分蛋糕”:收入分配
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问题2: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蛋糕要如何分?为什么?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方式
决定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决定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思考探究
郎永淳,2011-2015年曾任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新闻联播主播、新闻频道播音组组长,主持过新闻联播、新闻30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等多档栏目。据说在央视工作期间的待遇包括有每年18万元基本工资和其他的劳务报酬、奖金等。
思考:1.郎永淳所在单位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
2.郎永淳在央视工作期间获得的基本工资和劳务报酬、奖金等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呢?
公有制(事业单位)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二、按劳分配
1.地位:
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分配范围:在公有制经济中。
主体
尺度
分配结果
不劳不得×
相关链接
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每个劳动者之前必须做必要的扣除,因为不做必要的扣除社会就会无法正常运转,无法对弱者进行有效的补偿,无法实现社会正义。
满足社会再生产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的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
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学校、保健设施等),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等设立的基金
社会扣除理论
二、按劳分配
3.具体形式: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
(2)农民承包经营集体土地获得的收益。
探究思考
思考:他们三个人的观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各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提倡哪一种分配方式?为什么?
小王:早知道就干少点,干多干少都一样。
小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到饱为止。
小李:我干得多,凭什么和他们一样?我应多分两碗!
二、按劳分配
4.必要性: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2)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3)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谋生手段、存在差别)
不能实行按需分配!
不能实行平均分配!
二、按劳分配
5.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人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2)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提高效率
体现公平
思考探究
2015年底,因妻子患病,郎永淳从央视正式辞职。2016年,任找钢网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2020年加入58到家,担任到家集团首席公共事务官一职;据悉在两家公司担任高管期间,均获得了不菲的年薪。
思考:1.郎永淳从央视辞职后任职的单位属于哪种所有制形式?
2.郎永淳在任职这两家公司高管期间获得的年薪,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呢?
非公有制
按生产要素(管理)分配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
要素 表现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按数据要素分配
按知识要素分配
按信息要素分配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工资、奖金和津贴
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股票红利、股息,储蓄和债券的利息等
技术入股、专利费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企业中的管理者依靠管理才能获得的收入
数字经济下,数据的收集、使用和转移产生的价值
知识付费
依据对信息的掌握、运用等参与收益分配
三、按生产要素分配
1.意义:
让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2.弊端:会导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有较大差距。
区分判断分配方式
1.国家电网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
2.小米公司员工的工资、津贴、奖金
3.炒股所得、利息收入
4.专利转让所得收入
5.房租、地租
6.数据从业人员收入
7.出版小说获得的稿费
8.理想汽车大区总经理年薪
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资本要素分配
按技术要素分配
按土地要素分配
按数据要素分配
按知识要素分配
按管理要素分配
时政链接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有何变化?
四、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
1.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
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人,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3.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如开办经营公司。
4.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教灾款等。
五、劳动的重要性及要求
1.重要性: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2.要求:
①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②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③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目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自主学习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一、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1.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
2.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总要求:
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问题:
把国民经济这块蛋糕在分配时,如何才能让大家都吃上蛋糕,都吃的满意?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两个同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图表信息解读: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显著低于同期的GDP,且与人均GDP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呈现出逐渐加大之势,这充分印证了居民收入水平已经越来越赶不上人均GDP增长的步伐。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两个同步: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劳动生产率指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率。表示方法: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如果不能实现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同步提高,就会失去“为什么人”的目标;如果不以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作为基础,居民收入的提高就会成为无源之水,缺乏可持续性。
居民与国家
劳动者与企业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随着“内卷”这个词流行起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相继纷纷吐槽,“跑的单越多,赚的反而越少”、“平台抽成太高了,越跑越亏”,这体现了平台抽成比例高、抽成不透明、绩效考核不合理、通过算法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诸多问题。
存在问题: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低较、多劳没有多得…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3.初次分配:
(1)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两个比重)
(2)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劳动性收入)
交通运输部对滴滴出行、美团出行等10家交通运输新业态平台公司进行联合约谈,要求网约车平台企业公开计价规则,降低过高的抽成比例,保障从业人员获得合理劳动报酬及休息。
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3.初次分配:
(3)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按生产要素分配)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2018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修改,将工资薪金所得的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6项专项附加扣除。2022年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为第7项专项附加扣除。
思考:个人所得税法是由谁修改的?调整的两大亮点是什么?税率的设置有什么特点?调整的目的是什么?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4.再分配:
(1)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社会保障:是国家设立旨在为社会成员在面临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生育等风险及遭遇灾害、贫困等困境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福利的制度体系。
3.财政转移支付:包括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和地方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以为均衡地区间基本财力、由下级政府统筹安排使用的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
由国家和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4.再分配:
(2)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5.第三次分配:
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知识拓展:三次分配
1.初次分配:
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形成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分配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例: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租金、股息、利息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
2.再分配:
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例: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3.第三次分配:
是在道德、文化、习惯等影响下,社会力量自愿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包括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等形式。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6.根本措施(拓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收入分配公平奠定物质基础。
7.制度保障(拓展):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做大蛋糕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总结:
1.总要求:
2.两个同步:
3.初次分配:
4.再分配:
5.第三次分配:
6.根本措施:
7.制度保障:
课堂小结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2.措施
1.我国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地位、要求、形式、原因
3.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意义
4.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劳财经转
5.劳动:意义+要求
总要求
两个同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