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英国入侵中国——鸦片战争美国入侵日本——黑船事件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古代:睦邻友好近代:同病相怜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并且结合当时国际背景,能够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结合地图,能够梳理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认识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空观念、家国情怀)3.通过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屈辱条约做对比,能够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进一步能够分析出来《马关条约》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通过观察《时局图》并结合所学,能够归纳出来《马关条约》与民族危机加剧之间的关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1.背景: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域外之意,不过以守疆土,保和局而已。……今但备而未发,续看事势再定。——李鸿章望日成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乘机夺取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准备不足美国英国俄国法国德国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明治天皇朝鲜东学道起义日本大陆政策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可采取任何手段。 ”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②欧美列强:默许、支持、纵容日本。①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③清政府:寄希望于欧美、避战求和,④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道起义根本原因国际环境提供契机可乘之机性质·是一场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2.过程:结合课本和地图,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丰岛海战1894-7-25平壤战役1894-9-中旬黄海海战1894-9-中旬辽东陆战1894-10威海卫战役1895-初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应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东学道起义平息后,日本继续增兵朝鲜,蓄意挑起战争。7月战争打响。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7月25日,日本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开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丰岛海战——标志战争开始丰岛海战——清军将领左宝贵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左宝贵,回族抗日英雄。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血战沙场,壮烈殉国的第一人。“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平壤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及全舰官兵等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殉国;日军夺取制海权。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是主力尚存。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进入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取得制海权。黄海海战黄海海战——规模最大的海战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过鸭绿江,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旅顺守将大多庸懦畏敌,只有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居民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4天3夜的屠杀,死难者可能达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后经考察,生还者8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徐邦道牺牲;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辽东战役辽东战役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丁汝昌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战役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左宝贵思考:你从这些爱国官兵的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邓世昌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徐邦道若不灭此异类,誓不同生,区区私念,如此足矣。丁汝昌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勇往直前、不畏强敌、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高尚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中日《马关条约》原件伊藤博文日方谈判代表李鸿章中方谈判代表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内容内容 危害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空前的丧权辱国?对中国有何影响?《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割地 香港岛 九龙司地方一区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赔款 2100万银元 800万两白银 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汉口、南京、天津等十一处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其他 协定关税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①《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②巨额赔款迫使清政府大举外债,从而遭到列强进一步控制。③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通过投资办厂加紧对华资本输出。割地增多赔款增加势力深入设厂新增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 台湾人民奋起抗日,坚持斗争5个多月,打死打伤敌人3.2万余人,占侵台日军一半,比甲午战争中日军伤亡人数还多出将近一倍。并在此后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里一直坚持反抗日本统治。1945年10月25日,回到祖国怀抱。知识拓展: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刘永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战败?壹 “蕞尔小国”的胜利慈禧:哪管国家兴亡,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策略失误:“避战自保”、妥协退让而贻误战机;实力差距:中国军队装备落后,军备不足;外部因素:日本蓄谋已久,制度先进;西方列强支持日本。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认识落后的封建主义难抵先进资本主义的进攻贰 “天朝上国”的崩塌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贰 “天朝上国”的崩塌1.开端:三国干涉还辽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三国政府要求日本归还辽东半岛,甚至以海军舰队相威胁,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持远东地区的势力均势。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标志着瓜分局势的开始。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还辽赎辽3000万两白银契机贰 “天朝上国”的崩塌2.发展:瓜分中国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德国 胶州湾 山东沙俄 旅顺、大连 长城以北及新疆法国 广州湾 广东、广西、云南英国 九龙、威海卫 长江流域日本 — 福建、台湾我要一个公平德国法国俄国英国日本美国清政府表现: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贰 “天朝上国”的崩塌3.继续:门户开放此前无暇东顾的美国,为了获得更多在华利益,提出了什么政策,这又反映了什么问题?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了各国共同奴役中国的局面。实质:维持中国为列强共同殖民地。(资本输出) 内容:①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②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主要精神:利益均沾,机会平等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发昌机器厂(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创办于上海)继昌隆缫丝厂(1873年陈启沅创办于广东)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叁 “实业救国”的微光②原因:洋务运动的刺激①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叁 “实业救国”的微光②原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随之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①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③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张謇的贡献:①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③重视教育,提出“父实业,母教育”;④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3.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叁 “实业救国”的微光时间 地点 企业 概况1896-1912 上海、无锡 广生钱庄、 茂新面粉厂、振新纱厂 甲午战后,与人合资,家族起步;1912-1932 上海、无锡、济南、武汉等 茂新面粉厂、 福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民国成立,迅速发展,时人称之为“面粉大王”, “棉纱大王”;1932-1936 上海、无锡等 福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经济危机,连年亏损,资不抵债,家族走向分裂和衰退;1937-1945 上海、重庆、宝鸡等 福新面粉厂、 茂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抗日战争,空前浩劫,部分内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1945-1949 上海、无锡 茂新面粉厂、申新纱厂 国共内战,遭遇国民党绑架勒索,停产歇业;力阻迁厂。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请结合荣氏企业发展概况简表,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注意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类型)地区分布极不平衡,集中沿海沿江大城市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结果背景中国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经过影响大大加强半殖民地化程度日本救国之路五大战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刺激帝国 主义国家 列强背景过程:结果:影响:日本:大陆政策:征服朝鲜、侵略中国。【根本原因】清政府:国库空虚,军备废弛,国力衰败。欧美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朝鲜:东学道起义【导火线】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1895年春清政府战败,中日双方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了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刺激下产生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放宽投资设厂限制;张謇实业救国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分布不均、地区分布不平衡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国干涉还辽:实质·列强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列强瓜分中国: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美国“门户开放”:共同奴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课堂小结牛刀小试1.下面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年代尺。其中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这个“契机”是指( )A.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B.义和团运动在山东的兴起C.《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 D.“门户开放”照会的提出√√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普遍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冲击:启示和教训:落后就会挨打;要学习世界先进制度和技术;要重视海军建设、加强海防;……课后拓展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