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年笔墨绘山河,浑仪流转算星河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专题展
让我们一起跟随展览穿越时空,让我们以笔墨为舟,在历史长河中打捞智慧星光。
三国
两晋
时期
南北朝
第20课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科技与文化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任务一:请你根据展览内容和课本113-114页,完成人物卡片。
1.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人物: 时代:
著作:
著作内容:
目录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酒4篇。
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
卷十:非北方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①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②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
③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④提出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思想。
贾思勰
北朝
《齐民要术》
任务二:阅读展览所示材料,回答问题,深入理解《齐民要术》的价值。
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
材料中的“本”“末”分别指什么?反映了贾思勰的什么思想?
(1)“本”指农业;“末”指商业
(2)思想:农本思想/重农抑商思想/民本思想。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 序》
“齐民”:平民百姓。
“要术”:谋生方法;需要掌握的生产生活方法。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1.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原因:农业生产与天时、土壤关系密切。顺应天时、估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凭主观想法、违背客观规律,则劳而无获。
任务二:阅读展览所示材料,回答问题,深入理解《齐民要术》的价值。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1.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
任务三:综合展览所示和课文内容,评价《齐民要术》。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1.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凸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世界农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地位
意义
羌煮(古代西北游牧民族的汤锅)将新鲜鹿头煮熟。制作成两指长肉段。猪肉剁碎加水做成稀肉羹。锅内下两寸葱白,姜片及橘皮花椒少许;下苦酒、盐、豆豉适量。一个鹿头,用二斤猪肉做羹。”
——《齐民要术今释》
一部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农书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交融,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传播到中原地区。
据历史记载,《齐民要术》所述的羌煮,在汉族上层社会很受欢迎,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1.农学: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内容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运用史实,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北朝时期,民族交融不断加强。(2分)
原因:①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方面的交流;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积极推行汉化举措,如孝文帝改革。(4分)
任务一:展览播放如下视频,请你结合课本归纳祖冲之的科学成就。
领域 成就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2.科学家祖冲之
领域 成就
数学
①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②与其子合著数学名著《缀术》。
西汉刘歆 3.1547
东汉张衡 3.16
南朝祖冲之 3.1415926
曹魏刘徽 3.1416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正多边形的周长就无限接近圆的周长。
这部书在唐朝时被朝廷规定为算学的主要课本。后传到日本、朝鲜。
创造割圆术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2.科学家祖冲之
领域 成就
天文历法
机械制造
①精准推算历法,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测算的结果相比,相差不到50秒;
②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擅长机械制造,他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duì)磨(mò)、千里船等。
连环画中的“水碓磨”
(利用水力着米的水碓和磨粉的水磨)
千里船
日行百余里
圆转不穷,
而司方如一
指南车
一、科技展区:贾思勰和祖冲之
2.科学家祖冲之
1.书法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任务一:观察汉字字体演变示意图,哪一时期出现的字体较多?
结合所学,思考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原因有些哪些?
魏晋时期。
原因:①汉朝造纸术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
锺繇
胡昭
胡昭作品
锺繇《宣示表》
二人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名家。
他们兼采汉末众家书法之长,都擅长行、草、隶书,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锺尤擅楷书,刚柔兼备。
西晋设置书博士,教学生学习锺、胡书体。
1.书法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任务二:结合展览所示的书法家介绍,请你参照示例完成王羲之的简介。
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笔势被称赞“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1.书法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时代
代表作
地位
北魏统治者崇尚汉族文化,重视书法艺术,流传下来的碑刻书体,苍劲厚重,粗犷雄浑。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
民族交融---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1.书法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任务三:欣赏魏碑,结合教材:
1.分析它们和王羲之的书法有什么不一样?
2.魏碑的发展体现了什么时代特征?
2.绘画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女史箴图》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洛神赋图》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充满了飘逸浪漫、诗意浓郁的气氛。
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擅长人物画,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形神兼备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
3.雕塑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龙门山与香山上。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200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代表: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3.雕塑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南朝思想家范缜的《神灭论》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时期/人物
特点
代表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西洲曲》
海水梦悠悠,
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4.文学
二、文化展区:灿烂的文化瑰宝
曹魏—曹操父子
东晋—陶渊明
北朝民歌
南朝民歌
刚健雄劲
清新自然
慷慨豪迈
细腻婉转
农学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时期 地位 影响 科学 祖冲之 数学 天文 机械 书法 形成 曹魏人物 王羲之 时期 作品
绘画 顾恺之 时期 作品
雕塑 南朝
北朝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天下第一行书”
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创制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缀术》
综合探究
结合所学,归纳本课知识点,从中分析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的特点?
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专门艺术
东晋
《兰亭集序》
“书圣”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钟繇(独创楷书)、胡昭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背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
背景: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
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
前人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总结农业生产技术
经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北方经 济在一定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为科技文化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民族:民族大交融时期,各民族互相学习,促进科技文化的发展。
对外:利用丝绸之路,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吸收外来优秀成果。
基础:继承了前朝的科技文化成果。
人物:科学家和人民群众的辛勤努力。
结合本单元所学,谈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也是因为其政治混乱,民族交融,成为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文化史上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
制度再革新,民族再融合,经济再开发、文化再交流,中华文明势必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勃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