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五单元“人与动物”主题写作素材与运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第五单元“人与动物”主题写作素材与运用

资源简介

单元主题写作素材与运用
——七上第五单元“人与动物”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与动物”,所选取的三篇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是人与动物关系的名篇,既有对动物的欣赏与尊重,也有对动物命运的关注;既展现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也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都透露出作者对自然、生命以及人类自身存在状态的感悟。
动物是自然的使者,它们教会我们尊重生命;动物也是无言的伙伴,它们陪伴我们成长,给予我们慰藉。感悟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珍视与动物共存的和谐,就是生态情怀。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自觉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动物的爱护之情。既要善于从文学作品中学习如何与动物和谐相处,主动积累相关知识,又要善于观察,理解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的爱与尊重。
1.郑振铎《猫》
郑振铎在《猫》这篇文章中,细腻地记叙了自己家中三次养猫的经历,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第一只猫的病逝让作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第二只猫的失踪让作者倍感失落,而第三只猫因误会受到作者的虐待,最终的死亡让作者深感内疚。文章通过三只猫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中善与恶的深刻反思。
文章启示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和善待,而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和补救。
2.陈忠实《我的白鸽》
《我的白鸽》通过叙述作者与一对白鸽及它们的幼崽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人与动物间的深厚情感。文章中,作者对白鸽的描写充满了情感和温度。作者先从如何开始养鸽子入手,描述了白鸽在家中筑巢、产卵、孵化以及幼鸽的成长和最终的飞翔。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白鸽的爱护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3.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大雁归来》是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散文,文章以大雁的迁徙为线索,描绘了大雁归来的壮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对野生动物的深切关爱。文章通过观察大雁的行为,展现了大雁的生活习性和与季节变化的紧密联系。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大雁以情感和智慧,使它们在春天的归来充满了诗意和生命力。文中,作者对大雁的爱护之情溢于言表,认为大雁的迁徙活动不仅是自然界的壮丽现象,也是对人类的一种启示。他强调了野生动物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并倡导人类应与动物和谐共处。
4.蒲松龄《狼》
《狼》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收录于《聊斋志异》中。文章通过叙述一个屠户在夜晚回家途中遇到两只狼的故事,展现了狼的狡猾与屠户的机智勇敢。屠户最终利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狼。作者通过描绘狼的形态、动作以及屠户与狼之间的斗争,展现了对自然界狡猾生物的深刻认识。同时,也通过屠户的胜利,启示我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冷静、机智应对。
1.孟子对动物的仁慈之心
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对于动物应该有仁慈之心,看见它们活着,就不忍心看它们死去;听到它们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们的肉。孟子在这里表达了对动物的同情和怜悯,提倡君子应当有仁爱之心,不仅仅对人,也应对动物抱有同情。
2.骆宾王以儿童视角描绘的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诗人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鹅的可爱形象,整首诗充满了童趣,展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场景。
3.诗人杜甫表达对鸬鹚的喜爱
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杜甫《三绝句其二》
杜甫的草堂门外有一群鸬鹚离去之后好久都不返回,而后在沙头又突然出现,作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认为从今以后鸬鹚应该了解他如何喜欢他们了,应当每天飞来一百回。杜甫通过描述与鸬鹚的初次相遇,表达了对这种鸟类的好奇和喜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4.欧阳修对画眉鸟的生动描述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欧阳修《画眉鸟》
这两句诗描绘了画眉鸟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尽情歌唱的情景。诗人用“百啭千声”形容画眉的鸣声多变而悦耳,而“随意移”则强调了它们行动的自由。“山花红紫树高低”则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背景,使得画眉鸟的自由更加突出。
5.诗人陆游对燕的喜爱与赞美
初见梁间牖户新,衔泥已复哺雏频。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著人。——陆游《燕》
这首诗通过描绘燕子筑巢、哺育幼雏的情景,展现了燕子的勤劳和对家庭的关爱。诗人陆游通过燕子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物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诗句“只愁去远归来晚,不怕飞低打着人”透露出燕子对家的眷恋以及人们对燕子的宽容和喜爱。
6.清代,宋濂描写的动物间深厚的亲情
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中母,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树,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制;每夕必寝皮乃安曰,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宋濂《金丝猿》
作者描写了猎人捕猎金丝猿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动物间深厚的亲情,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动物的残忍和对自然的掠夺。故事中母猿的自我牺牲和对幼崽的深情,以及小猿对母猿的依恋和哀伤,体现了人与动物间情感的共通性,引发读者对生命尊重和自然保护的思考。
7.老舍笔下的小麻雀
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的长,似乎要脱落下来。 ——《小麻雀》
老舍先生通过寥寥几笔,活灵活现地向我们展现了一只受伤的麻雀,体现了作者对这只小鸟的同情和关注,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弱者的怜悯。
8.季羡林讲述自己和老猫虎子的故事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儿鸡骨头、鱼刺,这等于猫们的燕窝、鱼翅。但是,虎子却只蹲在旁边,瞅着咪咪一只猫吃,从来不同它争食。有时还“咪噢”上两声,好像是在说:“吃吧,孩子!安安静静地吃吧!”——季羡林《老猫》
季羡林描绘了一只名为虎子的猫,它虽没有引人注目的外表,却有着炯炯有神的眼睛,展现出一种内在的“虎气”。作者通过观察虎子的行为,发现它不仅有着暴烈的一面,更有着温柔敦厚的一面,尤其是对待小猫咪咪时,它表现出了慈爱和关怀。字里行间传达着人性与动物性的互通。
9.丰子恺笔下高傲的鹅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丰子恺《鹅》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丰子恺《鹅》
丰子恺通过对鹅和鹅与人相处的描写,不仅生动地展现了鹅的高傲特性,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表达了他对鹅的喜爱。
10.梁实秋描绘的可爱灵动的鸟
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多少样不知名的小鸟,在枝头跳跃,有的曳着长长的尾巴,有的翘着尖尖的长喙,有的是胸襟上带着一块照眼的颜色。……不知是什么东西惊动它了,它倏地振翅飞去,它不回顾,它不悲哀,它像虹似的一下就消逝了,它留下的是无限的迷惘。有时候稻田里伫立着一只白鹭,蜷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就是抓小鸡的鸢鹰,啾啾的叫着,在天空盘旋,也有令人喜悦的一种雄姿。——梁实秋《鸟》
作者通过对鸟的外形和行为的描述,展现了鸟的自由和生命力,反映了自己对各种鸟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1.《人民日报》讲述人与动物的关系
随着社会整体生态意识的提升,保护珍稀动物、野生动物已经是许多人的自觉,我们也应该了解相关知识、提升生态素养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更科学地处理与动物的关系,对动物保持尊重,与动物保持距离,才是对彼此都更好的相处方式。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对人类而言,如何处理与动物的关系,是一项需要长期学习和研究的课题,爱护动物是好事,不过要讲究方法,在大多时候,不妨“敬而远之”,在彼此尊重、相互理解中共生共存。这正是距离之美,亦是共生之道。
人类需要尊重自然、爱护动物,与动物保持适当的距离,科学处理人与动物的关系。
2.《动物世界》中关于动物界生存竞争的描述
自然界动物间的竞赛,有时是在我们刚才见到的“猎手”同“猎物”之间进行的;有时则是在“猎手”之间进行的。那些体格欠佳的猎豹就要在追捕中失败,甚至会死于饥饿。这种竞赛,当然也在被追捕的动物间进行。体格欠佳的瞪羚,在这场竞赛中可能被捕获,成为牺牲品。大自然就是这样残酷无情。这就是达尔文所发现的自然选择法则的实际应用。强健的猎豹会找到可口的羚羊;而强健的羚羊也会使猎豹甘拜下风。
被捕食动物在逃跑中善于突然转弯,是它们的一个生的绝招。它们还有些别的绝招。逃跑的小羚羊常常故意露出它的白色的臀部。以前有人认为这是向同类发出的报警信号。最新理论认为,逃跑的羚羊群都露出白色的臀部,可以迷惑追赶者使它眼花缭乱,不知该追哪一只!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相关条例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义务。禁止违法猎捕、运输、交易野生动物,禁止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
社会公众应当增强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意识,防止野生动物源性传染病传播,抵制违法食用野生动物,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举报违反本法的行为,接到举报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
4.数据新闻:守护候鸟迁徙之路的中国力量
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鸟类1505种,约占世界鸟类总种数的六分之一。
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达800余种。在《中国候鸟名录》中,共有47种候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45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为了保护这些迁徙的精灵,近些年,中国持续推进全国范围的候鸟保护行动。
目前全球有9条鸟类迁徙通道,其中四条从我国穿过,几乎覆盖了我国全部领土和领海,在我国形成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候鸟迁徙区。除建立保护监测站以外,近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开展鸟类环志和迁徙研究、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实施濒危鸟类拯救行动、参与国际履约与国际合作、打击非法猎捕野生鸟类等违法活动、提升公众爱鸟护鸟意识等,鸟类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5.光明网: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
今年3月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连接人类与地球:探索野生动植物保护中的数字创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相关报告表明,自1970年以来,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69%,约100万个物种正面临灭绝威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多次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野生动物,促进全球自然生态改善。……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当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速度高出数十到数百倍,而且还在加速。“人类的聪明才智可以拯救它们,比如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动物保护工作效率。一些国家已使用卫星来追踪受到生存威胁的动物,并利用数据绘制野生动物迁徙和土地使用地图,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保驾护航。”
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方面,中国不断强化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和“生态护林员”制度,持续广泛地进行公众教育,并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行动,查办一大批野生动物案件。中国对濒危物种走私案件的打击成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乔伊斯评价“中国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在中国多地,一些国家公园建立了动态监测系统以对动物进行识别、拍摄,将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影像实时回传,使工作人员随时掌握保护区内的情况;通过使用红外相机等,发现了雪豹等珍稀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为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了对野生动物的“画像”和身份识别……
6.叶永烈笔下可爱的国宝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人见人爱的动物。大熊猫喜欢嬉戏,憨态可掬。有时直立起来,状似舞蹈;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有时团作一团,漫不经心地随地打滚;有时拖着笨拙的身体,摇摇晃晃地在草地上玩耍。大熊猫经过训练,还成了杂技“明星”,能够表演前滚翻、吃西餐、吹喇叭、推小车、骑木马、滑滑梯和蹬皮球等精彩节目,常常博得观众热烈的掌声与欢乐的笑声。——叶永烈《珍贵的熊猫》
叶永烈笔下的国宝熊猫憨态可掬、可爱非常。作者描写熊猫的笔触自然生动,通过对熊猫吃东西、休息、玩耍的动作和形态进行描写,给我们展现了生动可爱、人见人爱的熊猫形象。
7.作家张炜描绘夜晚荒野中的动物
夜晚好像安静了。不,夜晚有一只鸟边飞边哭。还有一只母狐在抽抽搭搭地抹眼泪,看着月亮祷告。花面狸一丝丝往斑鸠身边爬,到了最危险的那会儿,喜鹊掷出了一颗橡籽,击中了花面狸的鼻子。鸟儿和四蹄动物都在暗影里警醒,时不时相互扔一个飞镖,那是小泥丸和沉甸甸的种子壳。两只上年纪的刺猬老姐妹坐在一截枯树枝上拉家常,一个说:“我生第一个孩子奶水不足。”另一个说:“我的小儿子手不老实,偷邻居家的水虫。”——张炜《荒野的声音》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动物们的行为和情感,展现了动物世界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力。文中的鸟、狐狸、花面狸、喜鹊、刺猬等动物,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性格,它们在夜晚的活跃和交流,构建了一个神秘而生动的自然世界。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对动物的深刻理解和同情,反映了人与动物在情感上的共通性,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8.英国生物学家珍·古道尔为保护动物奉献一生
珍·古道尔博士因其对黑猩猩行为的开创性研究而闻名。珍 古道尔从小就对自然和动物充满兴趣。中学毕业后,她因为家庭缘故未能继续学业,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前往非洲丛林,成为了观察黑猩猩的调研员,由此她展开对于远古人类科研探索的一生。1960年7月,当时26岁的她前往非洲的贡贝溪国家公园,开始了对黑猩猩的观察。她说:“这就是我一直向往的生活。”
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她遭受了质疑与非议,但她仍然在非洲丛林严酷的环境里坚持了下来。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珍回到贡贝溪国家公园,建立了贡贝研究中心,专门进行黑猩猩的研究。这家研究机构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对黑猩猩连续进行近半个世纪的野外观察的研究所。在很多人看来,观察黑猩猩的工作枯燥无聊。但对于珍来说,“在这个星球上,没有比黑猩猩更与人类相近的生物了。”她为经常见到的每一只黑猩猩都取了名字,看着它们从小长大,有了配偶,直至离开这个世界。
晚年的珍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教育。她全球演讲,并创立“根与芽”环保组织,激发了年轻人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同于我们,他们要明白,生活不仅是为了赚钱,且并不是拥有的物质越多就越开心,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同情心和爱心。”
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孟子·梁惠王上》
2.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老子《道德经》
3.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传习录》
4.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倘若未能学到以爱心对待动物的观念,将来可能造成其人格及行为发展的偏差。——丰子恺
5.一个国家的道德是否伟大,可以从其对动物的态度看出。——甘地
6.我赞同动物均有其权利,如同人类均有人权一样。这才是扩充仁心之道。——林肯
7.当悲悯之心能够不只针对人类,而能扩大涵盖一切万物生命时,才能到达最恢宏深邃的人性光辉。——史怀哲
8.一个对动物残忍的人,也会变得对人类残忍。——汤玛斯 艾奎纳
9.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约翰·默尔
写作任务 具体内容
单元写作任务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与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故事呢?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从发生的故事中,你获得的可能是情感的触动,也可能是思想的启发,还可能是生活的乐趣。要注意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展开记叙。 2.写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记叙中可以适当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要符合所写动物的特点,不能违背实际。
考场延伸任务 (2023浙江宁波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油船泄漏了! “我的石油!”船主哀嚎。 “我的假期!”游客叹惜。 “海水又被污染了,可怜的鱼!还有海鸟……”环境保护者陷入了沉思。 “我们一起把油污清理干净!”志愿者们说。 “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 更多的声音传来。 仔细想想,诸如此类的事件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正在决定大自然的未来。再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个细小的想法或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将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 请以“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记叙性文章,也可以写议论性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500字;(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与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难忘的故事呢?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从发生的故事中,你获得的可能是情感的触动,也可能是思想的启发,还可能是生活的乐趣。要注意围绕中心来选择材料,展开记叙。
2.写真实发生的故事。在记叙中可以适当发挥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但要符合所写动物的特点,不能违背实际。
【试题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讲述了人与动物之间不同的故事,文章描写生动、情感丰厚。我们自己在记叙时,不要只从动物一方面来写,而要注意扣住人和动物这两个方面,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情感。比如,《猫》在记叙三次养猫的经过时,既写了三只猫的情态,也写了家里人特别是“我”对猫的情感态度。在写作时,也要适当运用细节描写,可以让表达更生动,让文章的主旨更鲜明。比如,《大雁归来》细腻地描写了春天初归的大雁“向每个沙洲低语着”,“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最后才“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这段描写,既贴合时令的特点,又表现出了大雁的灵性,展露出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立意角度】
角度一:与宠物共度时光的故事
角度二:观察动物行为,引发思考
角度三:与动物相处的趣事
角度四:照顾受伤或流浪动物
……
【素材运用】
巧合的是,它长得和季羡林笔下的老猫虎子一模一样:“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它也和虎子一样,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也真虎虎有虎气。
【参考范文】
我的动物朋友
在小区里,我有一个动物朋友。虽然我们相处得不算融洽,但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动物朋友的。它是谁呢?它就是我们单元门口的一只小猫。
巧合的是,它长得和季羡林笔下的老猫虎子一模一样:“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它也和虎子一样,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也真虎虎有虎气。我很少见它和别的猫一起玩耍,它总是独自在旁边的车棚顶上溜达来溜达去,好像在巡视自己的王国。吃饱喝足的时候它总是趴在软和的沙袋上或花盆里睡觉,中午暖暖的太阳照在它身上使它眯起眼睛,偶尔还呼噜呼噜呢。
它玩树枝的样子十分有趣,这我看到叼着一段树枝跑到车棚上,把树枝竖起来,然后虎视眈眈地盯着它,似乎要和树枝决斗,接下来就向树枝发起了“攻击”。每一次它都会把树枝打翻,但树枝就像不倒翁一样,每次都弹了回来。一直到精疲力竭,小猫才停下来休息。它靠着树枝左蹭蹭,右蹭蹭,好像在挠痒痒一样。太有意思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这时它发现了我,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下子叼着树枝跑开了。
这只小猫常常让我疑惑,比如,它的主人是谁?当台风“菲特”来临的时候,雨那么大,它原来住的车棚都进了水,可大水消退后,它又活蹦乱跳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它是如何逃过水灾的呢?
这只小猫让我在闲暇无聊的时候充满了乐趣,我很喜欢它,我已把它当作我的朋友。可爱的小猫?让我叫你阿毛好吗?
【教师点评】
这篇作文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作者与一只小猫的温馨故事。文章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细致的观察,生动地展现了小猫的可爱举止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作者巧妙地引用季羡林的作品,让读者对小猫的形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后面小猫玩树枝的趣味场景,以及作者对小猫身世的好奇,都增添了文章的吸引力。文章情感真挚,语言简洁明了,是一篇充满爱心和观察力的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油船泄漏了!
“我的石油!”船主哀嚎。
“我的假期!”游客叹惜。
“海水又被污染了,可怜的鱼!还有海鸟…”环境保护者陷入了沉思。
“我们一起把油污清理干净!”志愿者们说。
“不能让这样的悲剧重演!”
……
更多的声音传来。
仔细想想,诸如此类的事件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正在决定大自然的未来。再仔细想想,现实生活中,我们一个细小的想法或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将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
请以“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记叙性文章,也可以写议论性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章不少于500字;(2)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试题分析】
以“决定大自然的美好未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旨在引导我们思考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鼓励我们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建议。题目通过一个油船泄漏的事件作为切入点,展示了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和态度,从而引发我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我们可以选择写记叙文,通过讲述个人或他人的故事来反映主题。在写作过程中,应注重逻辑清晰、细节充分、情感饱满,并能够体现出对自然的关爱和责任感。
【立意角度】
角度一:参与绿色行动
角度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角度三:对动物受伤或破坏环境行为的反思
角度四:家庭、学校或社区的环保教育活动
【素材运用】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珍·古道尔曾期望:“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同于我们,他们要明白,生活不仅是为了赚钱,且并不是拥有的物质越多就越开心,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同情心和爱心。”
【参考范文】
可以不爱,请勿伤害
我并不怎么喜欢猫,因为我有个过于爱猫的妈妈。在家里我必须礼让猫哥猫姐,还要爱护猫弟猫妹;在路上,不管遇到什么猫,妈妈只要有空,必定撸它一把,我,也常常跟一群猫吃醋。
最近,我们小区搬来了一只烟熏火燎,体形瘦弱的三花猫,样子并不怎么好看,但是脾气还不错。我经常会看见它在肉店外转来转去,有时候,它会跟某个路人“乞讨”,想得到一点食物。经常还会有一些小孩拉着猫玩,它也不发火,任由小孩们摸来摸去。
今天下午,我从课外班回来,就听见一群小孩在里面大吵大嚷,魔音贯耳,其中还夹杂着几声凄惨的猫叫。推开门,我发现三个男生,蹲在地上,掐着那只猫的肚子,就把它往楼梯口拖。
那只猫苦苦挣扎,四脚乱蹬,却不伸出爪子,也不张口咬人。这么好脾气的猫,怎么可以这样对它呢!连一向不喜欢猫的我也看不下去了。“你们在干什么!知不知道猫这样很疼的!”我有点生气。他们被我吓了一跳,手一松,那只猫趁机窜到了楼梯口里的一堆杂物中。一个男生回过头,很得意地说道:“我们要让它‘坐电梯’!”另一个人说:“把它捅出来!用石头砸也可以!”“不准拿石头砸猫!”我气得冒火。
这时妈妈走了过来,把手放在我的肩上:“还好这只猫脾气好,但是脾气再好,把它惹急了,它照样咬你。那时候你们的妈妈又会怪到猫身上,要杀猫揍猫了。这是只猫妈妈,你们跟它玩行,但是要爱护它,不要伤害它,毕竟还有四个孩子等着它!”
“一只猫而已,它自己进来的。有一个孩子很不服气。他竟然当面撒谎?真是太可恶了!“你是哪个学校的?”我指着其中的一个问,“我在学校见过你这个班服。要不要我问问你的老师,你这种行为是对的吗?伤害小动物是对的吗?”三个小孩面面相觑,互相使个眼色,撒腿就跑。
我们上楼拿了罐头和猫粮,想安慰这只惊魂未定的猫妈,但是,我们却没有见到它出来。
这只猫妈没有家,它只想喂饱自己和四个孩子,它每天都要鼓起勇气面对人类伸出的手,这可能是一顿饭,也有可能是一顿毒打。它卑微地讨好着人类,甚至在面对小孩子的折磨时,它不敢亮出自己的武器。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珍·古道尔曾期望:“我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同于我们,他们要明白,生活不仅是为了赚钱,且并不是拥有的物质越多就越开心,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同情心和爱心。”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应该明白,这个城市不仅是人类的,这个地球也不仅是人类的,人类已经占用了太多动物的家园,我们能不能有更多的同情心和爱心,多给它们一点生存的空间?
【教师点评】
在本篇作文中,作者叙述了一起亲眼目睹的虐待流浪猫事件。文章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同时反映了不同人群对动物的态度和行为。作者巧妙地借妈妈的口,传达了对动物的爱护之情,并通过引用珍·古道尔的话,引发读者对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思考。文章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了作者的正义感和对动物的关怀。作者不仅表达了对虐待动物行为的愤慨,也呼吁人们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尊重所有生命。这是一篇具有很强感染力和启发性的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