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文山州中学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经历这场战争后,中国独立主权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对联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花甲西征平叛乱,收复新疆保边境;古稀南下抗外敌,兴办洋务振国威。”这幅对联描述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张之洞
3. 下图所示,甲午中日战争硝烟弥漫,战况异常激烈。在众多残酷的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是(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海战 C. 丰岛海战 D. 威海卫战役
4. 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5.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起义军迅速夺取军械库,然后攻打总督衙门。经过一夜激战,起义军占领了武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辛亥革命 B. 国民革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6. 下图中的护国桥,位于昆明,建于1919年,是一座中西合璧古朴典雅的双拱石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与其有关的史实是( )
A. 云南宣布独立,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
B. 宣统帝退位,清朝200多年的统治结束
C. 孙中山、黄兴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D.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宪法的颁布
7.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C.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D. 《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8.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陕甘宁边区
C. 中央革命根据地 D. 山东解放区
9. 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北伐的胜利进军 B. 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
C. 红军长征的历程 D.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10. 某同学在探究抗日战争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下面材料。据此判断,该材料体现的是( )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爆发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 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
A. 人民解放战争 B. 北伐胜利进军
C. 敌后战场的抗战 D. 正面战场的抗战
11. 1945年在延安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该会议是( )
A. 中共二大 B. 古田会议 C. 中共七大 D. 遵义会议
12.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与此相关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 D. 淮海战役
13. “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表述的是西藏和平解放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表现 D. 意义
14.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如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和罗盛教等都是某次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该战争是( )
A. 南昌起义 B. 抗美援朝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15.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在1956年底(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新中国的建立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放的开始
16. 据统计,安徽凤阳小岗村在1979年粮食产量一路增至13.3万斤,相当于前十年总和,人均收入也由上年的22元跃升到400元。这主要得益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 加入手工业合作社
C. 赎买政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引起下图中现象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定时定量定区的采购票 琳琅满目可任意选购的商品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对外开放地域持续扩大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 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 )
A.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9. DeepSeek作为一种工具,在技术上打破了许多人为设置的障碍和门槛,使得知识的获取更加便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追赶的机会,推动了全球科技合作的可能性。从中体现出的新发展理念是( )
A. 协调、绿色 B.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C. 开放、共享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 云南是中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为更好地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我国在云南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一国两制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社会主义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 构建知识体系是学习有效方法。某同学将下列史实串连成线,据此可知他探讨的主题是
A. 体制改革 B. 钢铁长城 C. 国家统一 D. 民族团结
22. 1955年,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亚非会议,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直接推动了( )
A. 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B. 不结盟运动的正式成立
C. 中国同苏联关系的正常化 D.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23. 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引导促成伊朗核问题六方会谈,推动南苏丹问题的政治解决。截至2024年,我国已累计派出维和人员5万多人次。这些活动反映了中国( )
A. 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 B. 积极推动政治多极化
C.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D. 坚决维护经济全球化
24. 为促进新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的方针是( )
A. 推陈出新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 百花齐放 D. 推陈出新,百家争鸣
25. “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这种现象说明了( )
A. 中国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 “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只能提供简单的饭菜
C. 人们饮食方面喜欢猎奇
D. 人们的生活水平已从“吃饱”进步到“吃好”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 以下是同学们学习“中国近代史”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请你阅读后完成学习任务。
时间轴 知识延伸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观影学史 镜头:淮海战役进行过程中,数万支前民工,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奔走在运输物资的路途上,风尘仆仆、汗流浃背。陈毅元帅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 ——电影《建国大业》片段
(1)请根据所学知识在时间轴内再增加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
(2)阅读手抄报后,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27.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某校八年级同学开展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新篇——对内改革】
材料一 在历史的转折关头,人们急切地期待走出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978年12月,A_____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看世界——对外开放】
材料二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开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1984年)
【明前途——民族复兴】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将A处补充完整。并分析该会议为什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材料三中“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胜利的旗帜,在明朗的空中迎风飘扬,人民扬起了头颅,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摘编自《祖国啊!我为你自豪》
材料二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极大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摘编自人民网《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大业》
材料三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利用材料中信息,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9. 大国重器,钢铁长城,守护我国大好河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工作,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科学家“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在国防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要深化科技协同创新,建设好、管理好、运用好国家实验室,聚力加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要强化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强军胜战导向,优化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模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摘编自习近平2023年3月8日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图A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观察从图A到图B,指出我国国防科技发展的变化。图C是2012年交接入列的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请写出它的名称。
(2)请列举一例中国在60—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概括我国科学家共同的精神品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科技创新与国防建设的相互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025年文山州中学学业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A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C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D
【19题答案】
【答案】C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A
【23题答案】
【答案】C
【24题答案】
【答案】B
【25题答案】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历史事件及理由:
示例一:
事件名称:辛亥革命。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示例二:
事件名称:七七事变;理由: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七七事变爆发,又称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③科学理论的指导等。
【27题答案】
【答案】(1)补充: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原因: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②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③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2)城市:深圳。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8题答案】
【答案】示例:
观点: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论述: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极大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要影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综上所述,一代代的杰出领导人物推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顺应时代潮流,勇于担当,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29题答案】
【答案】(1)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
变化:国防科技力量不断增强;由仿制发展自主研发。
名称:辽宁舰。 (2)科技成就:导弹;原子弹;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等。
精神品质: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
(3)关系:科技创新与国防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科技创新助推国防实力增强,国防现代化的需求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等。
(4)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要与时俱进;科技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及能源应用方式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