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 “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这里的“他”指( )
A. 隋文帝 B. 唐玄宗 C. 隋炀帝 D. 宋太祖
2. 《剑桥中国隋唐史》载“唐太宗以儒家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其施政作风被后世推崇,对中国文人来说,他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结合起来的盛世。”这一盛世局面史称(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遗风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 如图所示文物皆出土于唐朝墓葬。这可用以研究唐朝( )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民族关系的融洽
C. 中外交流的频繁 D. 文学艺术的繁盛
4.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
A.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B.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C.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 尽道隋亡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5. 小明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④的时代特征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的变革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6.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下列表述与岳飞相关的是( )
A. 澶渊之盟 B. 组织抗元 C. 陈桥兵变 D. 率军抗金
7. 建构知识结构图能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从下图可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明朝的外交从开放走向闭关 B. ①在历史上最远到达地中海
C. 明朝对外关系都是暴力冲突 D. 国家实力强弱影响外交方式
8. 明末,流行这样的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据此可推知,当时( )
A. 倭寇对西北造成巨大破坏 B. 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C. 民众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 文学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9. 以下三幅图片可用来研究当时的( )
A. 商业发展 B. 社会经济 C. 耕织技术 D. 手工业繁荣
10.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材料中的“制度”( )
A. 有利于统治者扩大统治基础 B. 削弱了皇帝在选官上的权力
C. 杜绝了地方藩镇割据的现象 D. 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
11. 自古以来我国人民把“惊蛰”视为春耕开始的节令;“芒种”指“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主要着眼于( )
A. 预测天气变化 B. 区别季节更替
C 指导农业生产 D. 安排节日娱乐
12. 如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它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景象。这幅画的历史价值是( )
A. 为我们了解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史实依据
B. 为我们了解宋朝民族关系提供了史实依据
C. 证明了宋朝是社会秩序混乱的朝代
D. 证明了澶渊之盟对宋朝的多面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13、14题各18分,15题16分,共52分)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七年级的同学围绕“中国古代经济”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农业工具篇】
材料一
【航运篇】
材料二
【人口篇】
材料三 明中后期传入我国的高产作物,如玉蜀黍(即玉米)、番薯(俗称地瓜),到清代普遍种植于全国各地,高产作物的推广,对于粮食增产有重大影响。清初荒地极多,随处可见,而到康熙末年,则大都被开垦耕种。因而耕地面积由1645年的400余万顷,增加到1724年的680余万顷。人口增长也随之加快,特别是地丁合一之后,人口数字急剧增加,乾隆十四年(1749)为1亿7000万,至嘉庆十七年(1812)增加到3亿6000万。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是唐朝时广泛使用的两种农具,请分别指出它们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两图思考,元朝的水运交通有哪些新变化?思考其变化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朝前期人口增长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中国古代的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示意图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宋代丞相吕蒙正曾说:“唐末帝王,专委(完全放任)臣下,致多缺失。武将跋扈,兵不由上……”
——摘编自《宋史·吕蒙正传》
材料三 清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图三 清朝中央主要机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朝代名称,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太祖为加强君权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变“武将跋扈,兵不由上”的现象,提倡文治,宋太祖实行了什么方针?
(3)根据材料三,写出图三中“▲”处机构名称并简述设立该机构的影响。
(4)综上所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体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认识到武力征服并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长久之计,以文德怀柔与抚恤为主,以威服和战争为辅。一旦战争胜利则主动和解,甚至不惜实行“和亲”政策,以达到“四海升平,天下一家”的目的。通过联姻的方式,怀柔对方,增进民族情感,平息战争,推动民族交融。
——摘编自李少玉《浅谈唐太宗治国理念里的和谐意识》
材料二 中国的疆域自秦统一中国后不断拓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委任“西域都护”,到元朝实现更大范围内的统一、完成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较大范围的交融。元朝统治者在西北、东南和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促进了我国边疆的形成和巩固。
——摘编自张植荣《中国边疆与民族当代中国的挑战及其历史由来》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哪些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时期“和亲”政策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总结元朝在边疆治理方式上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中图片,提取信息,从加强边疆管理的角度进行简要说明。(提示:可以从背景、史实、管理的方式、影响等角度作答)
2025年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13、14题各18分,15题16分,共52分)
【13题答案】
【答案】(1)曲辕犁、筒车。
(2)新变化:缩短航程;开设海运路线。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 (3)原因:高产农作物引进;耕地面积扩大;政府的政策等。(任答两点即可)
(4)因素:生产工具改进、政府政策的支持、人民的辛勤劳动等。(任答两点即可)
【14题答案】
【答案】(1)图一:明朝,理由:废丞相,设置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或者设置了锦衣卫、东厂、西厂等;或者设置了五军都督府(答出一点说明即可)
图二:元朝,理由:设置宣政院管理西藏与宗教事务;或者行省制度
(2)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崇文抑武。 (3)军机处
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或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4)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任答一点即可)
【15题答案】
【答案】(1)特点:善待各个少数民族;以怀柔为主,武力为辅;通过和亲增进民族感情。(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因地制宜;多种手段相结合;制度创新;继承与发展相结合;因俗而治。(任答两点即可)
(3)示例:(A)
清朝时,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为了加强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清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当地设驻藏大臣,册封达赖班禅,颁行法律,设置金瓶掣签等。
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巩固了边疆地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示例:(B)
清朝时,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1683年,清政府派兵统一台湾。为了加强对东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管理,清朝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台湾府负责管理台湾,隶属福建省。
从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示例:(C)
清朝时,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为了加强对新疆边疆的管理,康熙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等。
从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示例:(D)
清朝时,中央政府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
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管理,康熙发动雅克萨之战,击败俄军,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
从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北边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