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22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22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后,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洪秀全代表着广大底层农民的利益,勾画了一幅美好的太平天国盛世,那么他理想中的太平天国梦最终实现了吗? 悲恸的近代中国是否能在代表农民阶级利益的洪秀全的带领下走向独立和富强?
主题一 金田烽火起——运动之肇始
主题二 天国势正盛——定都与发展
主题三 天京风云变——转折与困境
主题四 后世留余响——运动之影响
主题一 金田烽火起——运动之肇始
材料:1814年,洪秀全生于广东花县。7岁习读“四书”“五经”,15岁在广州参加府试,第一次落第。
1830—1837年间三次在广州参加院试均以失败落选,受此打击,回家以后重病一场。
1836年,洪秀全翻阅收到的宗教宣传册《劝世良言》一书,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
1837年,洪秀全受聘为乡村教师。
1843年,他创立了“拜上帝会”(创立“拜上帝会”的同年,洪秀全再次参加了院试,结果仍以落选告终)。后来,由于洪秀全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职务,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科举屡次落第的洪秀全身心俱疲、心灰意冷,对清政府统治愈发不满;他想创建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
1.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
材料一: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马克思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支付总计大约7000万元的战费和2000多万元的赔款,加紧搜刮人民。1841—1849年之间,地丁税就增加了330多万两。劳动人民实际负担比过去增加了好几倍。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道光十三年(1843年)癸巳,五月桂平蝗。十四年甲午夏,浔州蝗。……十五年乙未,平南蝗食草木百谷殆尽。……十七年……浔州雹,大如斗。
——摘编自《浔州府志》


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外国的侵略(民族矛盾)。
由于外国的侵略,清政府为了赔款加紧盘剥百姓。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阶级矛盾)。
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苦不堪言。

主题一 金田烽火起——运动之肇始
2.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阶级矛盾的激化。

主题一 金田烽火起——运动之肇始
3.金田起义
1851年1月1日,这一天是洪秀全的生日。他以过生日为由,在广西桂平金田村举行隆重的祝寿庆典,会众2万多人齐集金田村犀牛岭,誓师起义,竖起了武装反抗清朝腐朽统治的旗帜,建号太平天国,军队称太平军。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到达永安后,以洪秀全为首的领导核心在此进行权力地位的初步分配,建立起政权组织,封东、西、南、北王及翼王。但是,各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被称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 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太平天国宣扬人人平等的理念,怎么在建立政权组织时又有明显的等级区分呢? 永安封王是否存在着某些隐患?
主题二 天国势正盛——定都与发展
1.定都天京
太平军的进军路线: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围困桂林—全州之战—长沙之战(萧朝贵战死)—攻克武昌—占领南京
1853年,起义军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想一想,太平军进军为何如此顺利?
(1)清王朝统治腐朽,军队战斗力低下,军备废弛,难以有效抵抗太平军。
(2)太平军有着明确的宗教信仰和组织纪律,“拜上帝会”凝聚了人心,且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3)广大民众对清政府不满,生活困苦,渴望改变现状;太平军提出的一些口号和主张得到了部分民众的支持与响应,为其进军提供了人力等方面的帮助。
主题二 天国势正盛——定都与发展
归纳《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目的、评价。说说这一制度能实现吗。
①主要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体现了该纲领的革命性;绝对平均的公有制体现了该纲领的空想性;对落后的小农经济的维护体现了该纲领的落后性。
《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革命性,但是在战乱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再加之农民阶级受封建思想的束缚,有一定局限性。
2.天朝田亩制度
主题二 天国势正盛——定都与发展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面对怎样的斗争形势? 北伐和西征分别取得怎样的结果?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想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就必须北伐;想要巩固天京政权, 就必须西征。北伐军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北伐和西征
定都天京后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导致了什么结果?
等级差别、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为了争权夺利而出现领导集团的内讧。
太平天国内部矛盾丛生。东王杨秀清自恃功高,居功自傲,竟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严重威胁洪秀全的领导地位。洪秀全密令韦昌辉、石达开回京对付杨秀清。韦昌辉率先率部赶回,血洗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部属两万余人,手段极其残忍。石达开回京后,斥责韦昌辉暴行,韦昌辉又企图杀害石达开,石达开被迫逃走,其家属惨遭屠戮。洪秀全随后处死韦昌辉。经此一役,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核心将领损失惨重,军事力量骤减,人心涣散,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
主题三 天京风云变——转折与困境
1.天津陷落
材料:风风类:……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以为可耻之行……倘民有美举……以有用之物为宝,如火船、火车、钟镖、电火表、寒暑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夺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
法法类: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兴舟楫之利……兴银行……兴器皿技艺……兴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蚝壳、玻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
——摘编自《资政新篇》
主题三 天京风云变——转折与困境
2.《资政新篇》
主题三 天京风云变——转折与困境
1.分析《资政新篇》的内容。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等一系列主张。
2.从全球史观分析《资政新篇》的发展方式,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具有进步性。
3.《资政新篇》的发展方式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吗? 是否有条件实施?
不符合农民阶级的利益。没有历史条件去实施。
敌人一:曾国藩
曾国藩,晚清重臣。他组建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其练兵严格,注重思想灌输,使湘军战斗力较强。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曾国藩制定战略,围困安庆、天京等重要城市。他的湘军在与太平军的长期对抗中,给太平天国带来极大打击,是太平天国在国内最为强劲的对手之一。
敌人二:李鸿章
李鸿章,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组建淮军,借助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军队。淮军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上海等地的作战,多次击退太平军的进攻。李鸿章还积极与外国势力合作,购买武器、借用洋枪队,进一步增强了对太平军的打击力度,成为太平天国运动难以逾越的障碍。
3.后期斗争
主题三 天京风云变——转折与困境
介绍太平天国面临的主要敌人,分析太平天国运动遭遇了怎样的新困境。
敌人三:华尔
华尔,美国人。他组织了洋枪队,又称“常胜军”。洋枪队装备先进,以新式枪炮武装,战术也较为新颖。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洋枪队多次参与对重要城市的争夺,给太平军造成重大伤亡。华尔及洋枪队的介入,体现了外国势力直接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太平天国面临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
主题三 天京风云变——转折与困境
结论:以往农民运动主要针对国内封建势力,而太平天国不仅要对抗像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国内封建势力,还要抵御华尔代表的外国势力,这充分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这是以往农民运动前所未遇的境况。
材料一: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太平天国的失败,由于洪、杨的内讧。他们为争权夺位,钩心斗角,弄虚作假,争着把自己扮成上帝的使者,引起流血事件,大损国家元气。
——朱杰勤
材料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决不允许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农民阶级自发的太平天国革命……都不得不在中外反革命联合压迫下宣告失败。
——范文澜
主题四 后世留余响——运动之影响
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原因:主观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强大与联合镇压。
主题四 后世留余响——运动之影响
2.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对比下表,说说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农民起义有何不同之处。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规模大,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将中国两千多年来农民运动推向了最高峰。
材料一:太平天国占据了清王朝大片江山。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这就使西方列强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阴谋大大推迟了。……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坚持反侵略斗争的结果。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篇章。
启示: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主题四 后世留余响——运动之影响
板书设计
素养检测
1.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写道:“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
A.倡导平等的理念 B.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C.借鉴西方民主制度 D.冲击了封建宗法制度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D.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派使者前往上海,表达与西方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的意愿,并希望借助西方的技术和武器对抗清朝。然而,西方列强却与清朝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这一现象反映了 ( )





C
A
D
素养检测
A.太平天国不具备反抗侵略的能力
B.西方列强支持清朝统治
C.中外势力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
D.太平天国对西方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这一规定出自 ( )
A.《资政新篇》 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农政全书》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有人评价道:“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主要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
A.对清朝封建统治造成沉重打击
B.广泛传播西方启蒙思想
C.推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极大地激发了民众大规模反帝爱国运动
A
C
问题解答
思考 请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给中国近代带来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基于这些分析,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道路复杂性的理解。
答案 (1)政治方面
积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削弱了封建统治力量,使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冲击,为后来的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造了一定条件。同时,它展现出农民阶级强大的革命力量,彰显了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决心,激发了后来者的革命斗志。
局限性:太平天国本质上还是农民政权,其政权组织形式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如永安封王建立起严格的等级制度,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无法从根本上构建全新的、适应近代化需求的政治体制。
(2)经济方面
积极影响:《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设想,反映农民渴望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一些经济政策和实践在局部地区对封建经济秩序有所改变,为中国近代经济变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追求绝对平均的公有制,严重脱离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太平天国缺乏发展近代工业的理念和能力,没有推动经济向近代化转型。

问题解答
(3)思想文化方面
积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封建礼教和传统思想,拜上帝会传播的平等观念,对封建等级观念造成冲击,激发了民众思想的觉醒。《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传播西方先进科技和文化,为近代思想启蒙奠定了一定基础。
局限性:拜上帝会虽然能在初期凝聚人心,但本质上是一种宗教迷信,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冲突,难以获得知识分子阶层的广泛认同,不利于先进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表明,农民阶级虽然具有强大的革命力量,但因其自身局限性,无法独立完成近代化的使命。中国近代化既要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又要抵御列强侵略,同时还需解决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需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广大人民利益的阶级来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