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2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2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导入新课
主题一
救亡呼声起
——戊戌变法序幕
材料:甲午战败(1895年),非由于器械之不精也,资源之不广也,或人才之不足也。我们之败,是败在颟顸落伍,贪污无能的政治制度——我们的“祖制”,也就是属于前一形态的老制度。搞“坚船利炮”搞了数十年,至此朝野上下始如大梦初醒。原来没有个赶上时代的政治制度,则纵有超等的坚船利炮,旧瓶装新酒,也无济于事。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清政府腐朽的制度导致甲午战争失败。
1895年春,《马关条约》即将签订的消息传到国内,正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应试的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请
求拒和、迁都、变法。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应举的读书人。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有为等人是举人,这次上书被称作“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的沉闷局面,拉开了变法运动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从此成为维新运动的领袖。
康有为
梁启超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游历,对西方式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91年正式在广州收徒讲学,宣传维新思想,培养变法人才。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颖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慕名拜访康有为。他自认为对经文诗词颇有所知,康有为却指出那些都是无用之学,并向他讲解变法救国的道理。梁启超听完大为震撼,于是拜康有为做老师,后来成为维新运动的骨干。
主题二
变革传新声——维新运动的开展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指出“今日中国不变则必亡是已”。
严复
严复,福建侯官人。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后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甲午战争爆发后,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严复也是维新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公车上书后,维新派见上书没有达到目的,于是以其他方式宣传维新思想,如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等。
《时务报》于1896年8月在上海创办,主笔梁启超。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曾在报上发表严复译述的《天演论》。
维新运动期间,上海的《时务报》与天津的《国闻报》南北呼应,是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重要刊物。
材料一:“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通议》
材料二:严复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宗旨创办报刊,号召变法图强。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维新人士主要宣传什么思想
变法图强。
维新派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题三
变法推新政——戊戌变法实行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从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分析维新变法内容。
政治上,有利于维新派参与新政。
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上,有利于思想解放。
军事上,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但总的来说还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材料一: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
材料二:戊戌政变,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
材料三:命八旗人丁,如愿出京谋生计者,任其自由。……满族旗人大哗,谣谤四起。
材料一触犯了旧时读书人的利益,材料二触犯了旧官僚的利益,材料三触犯了八旗兵的利益。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触犯了谁的利益呢?
顽固派的利益。
由于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以失败而告终。
主题四
维新志为酬——百日维新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软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康有为、梁启超先后出逃。在戊戌变法失败的惨痛结局里,有一个人选择慷慨赴死。
“他”是谁?
谭嗣同。
材料:“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
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
新”。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只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等。
感悟戊戌变法带来的影响。
材料: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他们在维新运动中的种种实践活动,为后来的改革留下了历史起点……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核心总结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却在中国近代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让我们看到旧制度的腐朽,变革的艰难与必然。它让我们明白,面对时代的变化,故步自封没有出路,顺应历史潮流才能进步。今天的我们,应从戊戌变法中汲取智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板书设计
素养检测
1.“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
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其中,康有为尝试的方法是 ( )
A.创办洋务运动 B.倡导维新变法
C.领导辛亥革命 D.建设新中国
2.1898年,《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渐成为报纸文章的常用语,许多爱国志士爱
用这类术语作为子女的名字。这主要表明《天演论》在当时中国的宣传 ( )
A.开启了西方学术成果的传播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C.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D.阻碍了传统思想的发扬光大
B
B
素养检测
3.戴鞍钢在《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中记载“在仅仅103天的变法运动中,光绪皇帝就连续发布了110件上谕,使人们颇有应接不暇之感……”这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
A.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B.变法操之过急
C.光绪皇帝没有实权 D.变法缺乏群众基础
4.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表明戊戌变法 ( )
A.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C.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挽救了中华民族危亡
B
A
问题解答
思考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法成功做了哪些宣传组织工作 戊戌变法在文教方面的内容有哪些 简述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答案 宣传组织工作: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内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创办京师大学堂。
失败的根本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