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件(共22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课件(共22张PPT+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2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目录






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当星火,燃成燎原的火焰;一腔血,炙热不怕远征难——历史实践,英勇斗争
迎着难,敢于辟地开天——历史见证,红船领航

恰少年——历史使命,精神传承
你听到了什么 是潺潺的流水声,还是历史长河奔涌的回响 歌词中的“红船”此刻就在我们眼前。它在历史的天平上,足以改写整个中国的命运! 谁能猜到,这艘看似普通的小船,为什么会被称为“改变中国航向的红船”
导入新课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百年红船》
百年前 一艘小小的红船
承载着 万众人民的心愿
一颗心 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迎着难
敢于辟地开天
当星火 燃成燎原的火焰
一腔血 炙热不怕远征难
初心在烽火硝烟中反复淬炼
历久弥坚
我们在历史的交汇点
回望百年壮阔波澜
坚定着理想信念 勇往直前
不改变
我们在历史的交汇点
民族复兴使命依然
坚守着初心奋斗 征途漫漫
恰少年少年
导入新课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成为那艘红船的“指南针”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具体是怎样传播的呢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让他们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的路。李大钊盛赞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热烈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里的“赤旗”指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摇旗呐喊,接连发表了哪些文章大力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
其中最重要的是哪篇文章 为什么
1919年出版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因为它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李大钊除了通过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还用哪些途径来传播马克思主义
建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这些团体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展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小组。
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在上海由陈独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还有哪些地方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武昌、北京、长沙等地。文化发达、工业中心、工人聚集。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工人阶级有什么力量呢
工人数量激增,工人运动频率增加,工人阶级壮大了。
如何充分利用工人阶级的力量呢
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工人阶级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在繁重的劳动中,工人愿意去购买这类刊物并阅读的原因:形式丰富,与劳动者生活息息相关,有吸引力。
工人阶级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夜学招学广告》
每夜七点钟起,九点钟止,听讲两点钟;
今年每星期六夜,夜夜上课不间断;
不收学费,有讲义发;
夜学每夜上课,如有空位,准人随便听讲。
——根据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夜学日志》第1册刊印
广告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收学费,有空位就可以听,想听讲。
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上顶天,下顶地,工人两个字加起来就是“天”,还有比天大的嘛
工人阶级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一、在信仰觉醒的那一天——历史选择,理论指引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了。回忆所学,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工人阶级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迎着难,敢于辟地开天——历史见证,红船领航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他们又将面临怎样的困难 《百年红船》歌词中的“辟地开天”指的又是什么
思考:辟地开天指的是什么事件 教材上是如何形容这一事件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发生的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受到法租界巡捕的干扰,被迫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3位党代表,其中年龄最大的何叔衡45岁,平均年龄不过28岁,何其年轻。13个年轻人他们齐聚在这里,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终于建立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会是在上海秘密召开的,不仅有法租界巡捕的干扰,也有北洋政府追捕,后被迫转移。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迎着难,敢于辟地开天——历史见证,红船领航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1921年7月23日
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党代表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
内容——命名:中国共产党。
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迎着难,敢于辟地开天——历史见证,红船领航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简称、时间、地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上海;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是什么
一、寻革命之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迎着难,敢于辟地开天——历史见证,红船领航
分析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的纲领有何变化。
材料一:“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
——陈独秀
从过于理想化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到从现实出发指定纲领。
三、当星火,燃成燎原的火焰;一腔血,炙热不怕远征难——历史实践,英勇斗争
1.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1923年2月。
口号: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
意义: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结果:遭到血腥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教训: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三、当星火,燃成燎原的火焰;一腔血,炙热不怕远征难——历史实践,英勇斗争
1.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罢工领导人林祥谦。
材料:湖北督军署参谋长张厚生提着马灯走到林祥谦面前,奸笑着说:“林会长,受委屈了,你现在的唯一出路是下令工人赶快上工,这样做,我保准有你的好处,不然,你就性命难保。”林祥谦横眉怒视敌人,不予理睬,威胁利诱不成,张厚生立即凶相毕露地命令刽子手朝林祥谦左肩上砍了一刀。张厚生又对林祥谦嚎叫:“上不上工 ”林祥谦瞪圆双眼,坚定地回答:“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屠刀砍向林祥谦右肩,他血流如注,昏死过去。醒过来后,张厚生再次恶狠狠地问他:“现在怎么样了 ”林祥谦拼尽最后的力气怒斥敌人:“现在还有什么话可说 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军阀手里了!”林祥谦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四、恰少年——历史使命,精神传承
当林祥谦面对军阀的屠刀高喊“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时,正是建党精神在血与火中的淬炼。而歌词最后的“恰少年”,说的不正是此刻的大家吗 如果穿越回1921年,作为新时代少年,你愿不愿意登上那艘红船 你会为它增添怎样的青春力量
核心总结
百年后的今天,红船已化作巨轮,但“开辟天地”的勇气从未改变!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如星火燎原,在工人夜校的琅琅书声与《劳动界》的字字铿锵中扎根中国;知道了从上海石库门到南湖红船,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以纲领为舵,冲破迷雾启航;感受了京汉铁路的铮铮铁骨与林祥谦“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的誓言,印证革命需以鲜血铸就真理;同时来自“恰少年”的呼唤穿越百年,当代青年当以知识为桨、以担当为帆,在民族复兴的浪潮中续写红船传奇。中国共产党从这艘红船出发,带领中国冲破惊涛骇浪!
板书设计
素养检测
1.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马思主义旗帜的是( )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2.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为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创办刊物《劳动界》。《劳动界》很快从上海传播到多地,1920年9月至1921年3月间成为湖南销量最大的新文化刊物。这说明,当时( )
A.马克思主义传播广泛
B.工人成为新文化运动主力
C.中国共产党已经诞生
D.辛亥革命成舆论关注热点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中共二大的召开
C.五四运动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A
A
C
素养检测
4.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5.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是 (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中共一大召开
C.五四运动 D.中共二大召开
C
A
问题解答
思考 马克思主义为何能在中国广泛传播
答案 国际条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7年)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可行性;列宁的“殖民地革命理论”为中国革命提供新思路。国内需求:思想层面,新文化运动打破封建思想桎梏,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阶级层面: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壮大,亟需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层面:旧民主主义革命(如辛亥革命)失败,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