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检测卷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面所示遗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哪一时期的文明进程(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完《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后制作的卡片,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哪张卡片存在错误信息( )
A. B. C. D.
3.右下面是北京琉璃河遗址出土的铜罍(léi),其内壁有“令(命)克(召公之子)侯于匽(燕)”的铭文。《史记·燕召公世家》中有“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的记载。《史记》的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了( )
A.禅让制的出现 B.夏朝的建立
C.武王伐纣 D.分封制的实行
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A.中华文明的演进 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 D.古代纹饰的演进
5.探究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面方框内应填入( )
①使用铁制农具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论语·季氏第十六》对春秋政治形势的描述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反映了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昏庸,诸侯讨伐
C.“尊王攘夷”,辅助弱小 D.分封诸侯,讨伐外夷
7.一名同学搜集了铁制农具的出现、勾践剑与夫差矛、商鞅方升、围魏救赵示意图等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吴越两国的争霸
C.秦国变法后实现国富兵强 D.早期国家的产生
8.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蜀郡田畴以亿万计,蜀用富饶,号称陆海”,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意在说明( )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C.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D.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10.下面是1965年出土于四川成都的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图案,展现了人们习射、攻城、舟战等场景,被誉为战国的“清明上河图”。该铜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B.兼并战争、干戈不息
C.使用铁器、发展生产 D.礼崩乐坏、变法改革
1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显赫)”。此项变法措施( )
A.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 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2.儒家学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我国历史影响极大。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主张包括( )
①“无为而治” ②“为政以德” ③“民贵君轻” ④“兼爱”“非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引文中描述的“局面”( )
A.严格规范了民众的言行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限制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14.下面为商代青铜器代表牛形铜觥(gōng)。牛背上立有一虎,既是抓手,又是装饰;牛身上装饰有凤鸟纹、龙纹、兽面纹等。这表明当时青铜器( )
A.青铜铸造业规模大 B.青铜礼器种类多样
C.青铜器的用途各异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15.《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它不仅详细介绍了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更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概念。与此相对应的理念是( )
A.孔子:仁者爱人 B.老子:道法自然
C.孟子:民贵君轻 D.墨子:反对相互攻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5分)
16.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重要领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说明当时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4分)
材料二
《国家宝藏》越王勾践剑解说词:
我要守护的国宝是越王勾践剑。它是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它通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而重量只有875克……此剑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被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2)材料二中越王勾践剑充分体现了青铜制造工艺的高超,请你模仿“越王勾践剑解说词”为国宝司母戊鼎写一篇解说词。(解说词应包含示例中的要素)(7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中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的原因是哪一经济活动的发展?(4分)
材料四 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产品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4分)
17.历史学习小组进行“触摸中国王朝、展现东方文明”的主题研讨活动,邀请你参加。(18分)
【朝代脉动】
材料一
(1)图一人物于约公元前1600年灭掉了哪个王朝 图二人物建立了哪一制度来巩固统治 (2分)
【社会转型】
材料二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激烈,各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战国时期的一股潮流,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为显著……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写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通过哪一种方式推动了社会转型。写出商鞅变法的特点。(4分)
【权力变化】
材料三 公元前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选自《中国通史》
(3)根据材料三,说明秦国的权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国家统一】
材料四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4)根据材料四,概括商鞅变法和秦统一中国之间的关系。(3分)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以下两个观点中选择一个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
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1)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一项重要工作。请你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件文物对上述这句话进行说明。(可以介绍朝代、用途、出土地点、地位、体现的特点等方面的内容)(4分)
材料二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都江堰
(2)材料二图片中的水利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的建成有何影响。(5分)
材料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
(3)材料三中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有什么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 5 ACDAD 6-10 AAACB 11-15 BCDDB
16.(1)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4分)
(2)(示例)司母戊鼎解说词:我要守护的国宝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时期铸造的祭祀礼器,它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千克,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7分)
(3)商业活动的活跃(商业的发展)。(4分)
(4)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1分)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1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1分)商业反过来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1分)
17.(1)夏朝。(1分)分封制。(1分)
(2)变法或改革。(2分)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最为彻底。(2分)
(3)由分散到集中。(3分)
(4)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分)
(5)(示例一)选择观点一: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论述:战国时期,秦孝公为了增强秦国的实力,于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统一度量衡;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6分)
(示例二)选择观点二: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论述: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了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其中,商鞅变法成效最大,经过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他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所以说改革推动社会发展。(6分)
18.(1)示例一:选①。(1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使我国从商朝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3分)示例二:选②。(1分)《老子》是道家经典著作,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学说。帛书《老子》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提供了重要的材料。(3分)
(2)主持修建:李冰。(2分)影响: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直到今天,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3分)
(3)思想核心:仁。(1分)贡献: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2分)主张有教无类,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2分)
(4)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