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函数与一次函数12.1 函数课题1 函数的概念【学习目标】1.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能分清实例中出现的常量、变量与自变量和函数;2.了解函数的意义,会举出函数的实例,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学习重点】在了解函数、常量、变量的基础上,能指出实例中的常量、变量,并能写出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学习难点】对函数意义的正确理解.情景导入: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设热气球从海拔1 800 m处的某地升空,在一段时间内,它匀速上升.它上升过程中到达的海拔高度h m与上升时间t min的关系记录如下表:t/min 0 1 2 3 4 5 6 7 …h/m 1 800 1 830 1 860 1 890 1 920 1 950 1 980 2 010 … 看表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问题中,涉及哪几个量?(2)热气球上升3 min和6 min时到达的海拔高度分别是多少米?(3)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钟上升多少米?知识模块一 变量与常量阅读教材P24~P25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1中哪些量是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哪些是不变的量?什么叫变量?什么叫常量?答:问题1中,热气球到达的水平高度h是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h与t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量;平均每分钟上升高度为30 m,这个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是常量.2.问题2中变量、常量分别是什么?问题3中变量是什么?答:问题2中常量是,变量为制动距离s与车速v.问题3中变量是某一时刻用电负荷y与时间t.典例:(1)寄一封质量在20 g以内的市内平信,需邮资0.8元,则寄x封这样的信所需邮资y元.用含x的式子表示y为________,其中常量为________,变量为________;(2)某长方形的长为12 m,宽为8 m,把长增加x m,宽增加y m,变为正方形,则y与x的关系式为________,其中常量为________,变量为________.分析:(1)邮资y=每封信的邮资·x,即y=0.8x;(2)变化后的长为12+x,宽为8+y,所以有12+x=8+y,即y=x+4.解:(1)y=0.8x 0.8 x,y(2)y=x+4 4 x,y仿例:分别指出下列关系式中的变量和常量:(1)设地面气温是20 ℃,如果高度每升高1 km,气温就下降6 ℃,则气温t(℃)与高度h(km)的关系式是t=20-6h,其中变量是__t,h__,常量是__20,-6__;(2)一个长方体盒子的高为30 cm,底面是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V(cm3)与底面边长a(cm)的关系式是V=30a2,其中变量是__V,a__,常量是__30__.变例:设半径为r的圆的周长为C,则C=2π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常量是π和2 B.常量是2C.用C表示r为r= D.变量是C和r解析:π与2是不变的常量,A正确,故B错误;等式两边同除以2π可知C正确;r是自变量,C是因变量,都是变量,所以D正确,故本题选B.知识模块二 函数的相关概念阅读教材P25问题3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问题3中的图象,回答:(1)这个问题中,有__2__个变量.(2)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如4.5时,20时,这一时刻的用电负荷y GW(×109 W)分别是__10×109_W,16×109_W__.找到的值是唯一确定的吗?答:唯一确定.(3)这一天的用电高峰、用电低谷时负荷各是__18×109_W__,__10×109_W__.它们分别是在__13.5时__,__4.5时__达到的.2.什么是函数?理解函数的定义应注意什么?在上述三个问题中,每个变化过程都只涉及两个变量,两个变量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当其中一个变量取定一个值时,根据此对应关系就唯一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函数: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__每一个值__,y都有__唯一确定__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__函数__,其中x是自变量.当x=a时,y=b,则b叫作自变量x取a时的函数值.注意:(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2)有两个变量(字母x与y只是代号);(3)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范例:写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关系式,并指出式中的常量与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购买单价是2.5元的圆珠笔,总金额y元与圆珠笔数n支的关系.解:y=2.5n,常量2.5,变量y,n,自变量n,因变量y.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变量与常量知识模块二 函数的相关概念见学生用书.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2 函数【学习目标】1.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解析法,领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理解掌握确定函数关系式,会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2.学会用不同方法表示函数,会应用综合的思维、思想分析问题.【学习重点】进一步掌握确定函数关系的方法以及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学习难点】确定函数关系.旧知回顾:1.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函数?答:热气球到达的水平高度h是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的,h与t可以取不同的数值,是变量;平均每分钟上升高度为30 m,这个量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是常量.一般地,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于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说y是x的函数.2.如何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答:遵循定义中,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因变量都有唯一确定值与其对应,则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函数.知识模块一 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阅读教材P26~P27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表示函数关系主要有哪些方法?答: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2.如何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答:(1)要使函数的表达式有意义:①表达式是整式,自变量可取__任意实数__;②表达式是分式,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分母__有意义__;③表达式是二次根式,自变量的取值应使被开方数__为非负数__.(2)对于反映实际问题的整数关系,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范例: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1)y=3x-1; (2)y=2x2+7; (3)y=; (4)y=.解:(1)任意实数;(2)任意实数;(3)x≠-2;(4)x≥2.仿例:若函数y=有意义,则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x≥1且x≠2__.解析:根据题意,得x-1≥0且x-2≠0,解得x≥1且x≠2.故答案为x≥1且x≠2.知识模块二 在实际问题中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范例:水箱内原有水200 L,7点30分打开水龙头,以2 L/min的速度放水,设经t min时,水箱内存水y L.(1)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7:55时,水箱内还有多少水?(3)几点几分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解:(1)y=200-2t,∵水100 min放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为0≤t≤100;(2)即t=25,y=200-2×25=150,7:55时,水箱内还有150 L水;(3)当y=0,即200-2t=0,t=100,7:30+1时40分=9点10分,故9点10分水箱内的水恰好放完.仿例:如图,在靠墙(墙长为18 m)的地方围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另三边用竹篱笆围成,如果竹篱笆总长为35 m.(1)试写出养鸡场平行于墙的长y(m)与垂直于墙的长x(m)的函数关系式;(2)求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解:(1)y=35-2x;(2)∵y=35-2x≤18,∴x≥8.5.∵35-2x>0,x<17.5,∴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8.5≤x<17.5.知识模块三 求函数值范例1:函数y=,当x=1时,y=__3__;当x=3时,y=__-3__.范例2:已知函数y=,当x=-4时,y=__0__.范例3:如图,根据流程图中的程序,当输出数值y=5时,输入数值x是 (C)A.7B.-3C.7或-3D.7或-7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知识模块二 在实际问题中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知识模块三 求函数值见学生用书.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3 函数关系的表示法—图象法【学习目标】1.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2.通过画函数图象,观察、分析函数图象信息,提高识图、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学习重点】函数图象的画法,观察分析图象信息.【学习难点】分析概括图象中的信息.旧知回顾:1.函数关系有哪几种表示法?答: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2.右图是自动测温仪记录的图象,它反映了北京的春季某天气温T如何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试回答:一天中什么时候温度最高?什么时候温度最低?什么时段温度不断上升?什么时段温度不断下降?知识模块一 画函数的图象阅读教材P29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1.什么是函数的图象?由函数表达式画函数图象都有哪些步骤?答:一般地,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x与函数y的每对对应值作为点的__横坐标__与__纵坐标__,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用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的方法,叫作__图象法__.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1)__列表__;(2)__描点__;(3)__连线__.范例:有一个水箱,容积为500 L,水箱内原有水200 L.现向水箱内加水,加满后停止加水,若每分钟加水10 L,加水t min后,水箱内的水量为Q L.(1)写出Q(L)关于t(min)的函数表达式;(2)求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图象.解:(1)水箱内的水量是在200 L的基础上,再加新注入的水量,因此Q=200+10t;(2)往此水箱内注水最多加=30(min),∴0≤t≤30;(3)列表: t/min Q/L0 2005 25010 30015 35020 40025 45030 50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连线,得到函数图象如图.仿例:画出函数y=x+2的图象.(1)判断点(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2)利用图象分析y随x的变化情况;(3)利用图象观察,当x满足什么条件时,y=0.解:图略.(1)不在,当x=2时,y=2+2=4,4≠-1,∴点(2,-1)不在函数图象上;(2)y随x增大而增大;(3)当x=-2时,y=0.知识模块二 从函数图象中观察信息阅读教材P30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范例:如图反映的过程是小明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玉米地锄草,然后回家.其中x表示时间,y表示小明离他家的距离.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菜地离小明家________km,小明走到菜地用了________min;(2)小明给菜地浇水用了________min;(3)菜地离玉米地________km,小明从菜地到玉米地用了________min;(4)小明给玉米地锄草用了________min;(5)玉米地离小明家________km,小明从玉米地走回家平均速度为________.解:(1)1.1 15 (2)10 (3)0.9 12(4)18 (5)2 80 m/min仿例:甲、乙两人在一次百米赛跑中,路程s(m)与赛跑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A.甲、乙两人的速度相同 B.甲先到达终点C.乙用的时间短 D.乙比甲跑的路程多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 画函数的图象知识模块二 从函数图象中观察信息见学生用书.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