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隋军渡江经过激烈战斗后,于正月攻入建康,陈后主被俘,长江南北重新回归统一。上述情景发生在(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26年2. “自扬州、益州、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zhú 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相继。”以上内容有助于学习的是( )A. 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B. 隋朝的科举制度C. 隋炀帝暴政的弊端 D. 隋朝灭亡的根源3. 从下图书籍中可以读到的基本内容是( )A. 李渊利用农民起义推翻隋朝 B. 进士科发展为最重要的科目C. 殿试制度的产生和基本特点 D. 唐玄宗执政策略产生的影响4. 中国古代婚礼中,大都由男女新人同时跪拜。武则天称帝后,规定举行婚礼时,男跪女不跪。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男女地位的平等 B. 文学艺术的繁荣C. 妇女地位提高 D. 封建礼教的消除5. 下图是同学们在“走进同时期同类文物”的项目化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下列与其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应是( )A. 邢窑的白瓷 B. 敦煌莫高窟 C. 发明曲辕犁 D. 宏伟的长安6. 郭子仪和李光弼在河北联手击败了叛军主将史思明,收复了河北大部地区,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为了能够一举消灭敌军,朝廷还……一举收复洛阳。“……”处填写的内容是( )A. 求助回纥兵的援助 B. 设置了多个节度使C. 解除了安禄山兵权 D. 令民众守护长安城7. “唐有天下……与吐蕃赞普,代为婚姻,固结邻好,安危同体……将二百年。”以上内容见证的是( )A. 唐朝出现多个盛世局面 B. 唐朝与吐蕃良好的关系C. 唐朝周边环境和谐稳定 D.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声誉8. 下图船只纪念历史是( )A. 日本派遣使者到隋朝学习 B. 隋朝派使者出访日本等国C. 日本从隋朝学习造船技术 D. 鉴真六次东渡终抵达日本9. 公元793年,新罗王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春秋左传》;公元806年,新罗王派遣使者到唐朝学习《周礼》《诗经》等。上述状况表明( )A. 唐朝政府主动输出文化 B. 新罗重视学习唐朝文化C. 唐朝积极引进新罗人才 D. 唐文化影响新罗制度建设10. 据下表指出《千金方》的具体特征是( )卷1是医学总论及本草、制药等;卷2~4妇科病;卷5儿科病;卷6七窍病;卷7~10诸风、脚气、伤寒;卷11~20系按脏腑顺序排列的一些内科杂病;卷21消渴、淋闭等症;卷22疔肿痈疽……A. 开创了中医治疗的先河 B. 内容丰富体系比较完善C. 说明了当时条件的艰苦 D. 孙思邈的医学影响深远11. 下表内容反映的是(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 ——《范太史集》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A. 宋太祖加强对兵权的掌控 B. 宋朝采取措施分割了相权C. 崇文抑武政策产生的背景 D.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12. 历史中的数据图有助于对某一现象走势的了解更加清晰。以下走势图有助于学习( )A. 唐朝繁荣兴盛的根源 B. 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C. 明朝中央集权加强 D. 清朝文化专制的盛行13. 宋朝于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在雄州、霸州、安肃军(治今河北徐水)、广信军(在今河北徐水西)设立榷场。辽朝同时也在振武军(治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等地设立榷场。上述情景出现的背景是( )A. 北宋的建立 B. 澶渊之盟的签订 C. 契丹的崛起 D. 西夏和辽的征战14.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内容是( )A. 岳飞值得人们怀念的因素 B. 探究郾城之战取胜的原因C. 北宋和金对峙产生的影响 D.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的背景15. 元朝的这一制度解决了秦汉郡县制的缺陷,理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提升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治理能力,对元朝治理近百年统一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这里的“这一制度”指的是( )A. 科举制度 B. 三省六部制 C. 行省制度 D. 八股取士制16. 请为以下图片创编解说词,恰当的是( )A. 宋朝农业的生产 B. 宋朝国家的统一C. 经济作物的推广 D. 明朝玉米的种植17. 李攸的《宋朝事实》中写道:川界用铁钱,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带。这一内容( )A. 说明了宋朝金属货币众多 B. 体现了宋朝经济十分强盛C. 利于理解交子出现的原因 D. 揭示了宋元民族交融加强18. 下表内容充分说明了( )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声声慢·寻寻觅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情感 借古抒怀 忧国忧民 沙场报国A. 商业活跃对宋词产生重要影响B. 宋词内容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C. 宋朝崇文抑武政策的重要体现D. 黑暗社会影响了词人文学创作19. 下列选项符合图示内容特点的是( )A. 君主专制达到最高峰 B. 相权被严重削弱C. 权力分散且皇权加强 D. 行省制度被废除20. 以下是一幅郑和下西洋的绘画。它体现的基本特点是( )A. 行程较远 B. 规模庞大 C. 分工明确 D. 影响深远21. 这一改革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它产生的作用是( )A. 根本上解决了明朝政治腐败问题 B. 使政府税收增加并取得积极成效C. 增强了明朝军事实力,巩固了边防 D. 消除了明朝末年尖锐的阶级矛盾22. 郑成功的作战方针是,首先收复澎湖作为前进基地,然后乘每月初一、十六两日大潮,水位比平时高出两米之际,通过鹿耳门港,在台江实施登陆作战,切断台湾城与赤嵌城的荷军联系,分别予以围歼,进而收复全岛。由此可见( )A. 郑成功对收复台湾做了详尽部署 B. 郑成功收复台湾得到了民众支持C. 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实现殖民统治 D. 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23. 以下内容体现的是(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迁海令” →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 →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A. 清朝实施闭关政策的原因 B. 清朝对外政策的根本改变C. 闭关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D. 清朝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24. 《清朝青浦县志》记载:供皇宫享用的绸类,分为宁绸、宫绸、亮绸;缎类,分为花缎、锦缎、闪缎、暗花、五丝。民间所织绸缎,分为头号、二号、三号、八丝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具体特征是( )A. 清朝纺织业最为发达 B. 手工业产品花色式样的丰富C. 清朝纺织工具的革新 D. 花色式样导致社会分工扩大25.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此句出自明朝一位思想家之口,这位思想家是( )A. 顾炎武 B. 黄宗羲 C. 王守仁 D. 王夫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我们有关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当中,保留了汉藏两个民族许多共同的文化底色,这些文化底色是经历风雨、经历战乱,都没有办法抹去的、非常深刻的历史记忆。——摘自《关于文成公主的历史记忆》材料二17世纪末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势力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 设置驻藏办事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立了金瓶掣签制度——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文成公主”的相关史实反映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据材料二,概括清朝统治者安定边疆的方式。(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央王朝边疆管理所蕴藏的政治智慧。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他即位(626年)之初,隋末农民战争刚刚平息,唐朝政府对各地的统治并不稳固,社会震荡的余波尚未平息。……面对千头万绪,他首先想到的却是百姓的教化问题。即位之初,他便亲自主持了关于“自古理政得失”的辩论,从中他制定出“抚民以静”的施政方略。他十分推崇汉朝的文、景二帝,他把文、景二帝看成是治国安民的明君,并且尤为倾心于文帝“夫农,天下之本也”的重农思想。他反复强调“静之则安、动之则乱”,确定重农安民、抚民以静为特征的施政方针,并且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摘编自《大唐盛世的开创者》等(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的名字。并指出历史上把他统治时期习惯上称为什么。(2)据上述材料,指出“他”即位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他”如何践行“以古为镜”。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宰相之外,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又改变昔日宰相机构“事无不统”的状态,令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初设诸路转运使司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州级机构中,通判与长官形成分权,同签文书。——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明太祖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行省或省),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地方军政。三者合称“三司”。——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第5版(下册)(1)材料一所述现象最早出现于哪一朝代?并据材料一,指出统治者为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监管所采取的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改革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司”的基本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归纳不同朝代强化政治制度的共同目的。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 事件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为上京临潢府960年 赵匡胤在殿下拜受后登殿即皇帝位,建国号宋,定都开封1004年 宋辽进行澶州之战1005年 宋辽订立盟约11世纪前期 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1044年 宋朝与西夏达成庆历和议1115年 金朝建立1125年 金灭辽1127年 金灭北宋,南宋建立1140年 南宋军民打败金军,取得郾城大捷1141年 南宋和金达成和议(1)据材料,计算北宋建立到灭亡经历了多长时间。并梳理材料中其他四个朝代(包括南宋)建立的先后顺序。(2)据材料,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状况的积极影响。(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种材料呈现方式的优点。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人教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B【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B【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A【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B【14题答案】【答案】A【15题答案】【答案】C【16题答案】【答案】A【17题答案】【答案】C【18题答案】【答案】B【19题答案】【答案】C【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B【22题答案】【答案】A【23题答案】【答案】D【24题答案】【答案】B【25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题答案】【答案】(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方式:军事平定叛乱、设置管理机构、册封宗教领袖、颁布法律章程。(3)智慧:因地制宜,恩威并施,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27题答案】【答案】(1)名字: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2)困境:隋末农民战争刚刚平息,社会动荡尚未完全稳定。唐朝政府对各地的统治尚未巩固,社会秩序仍需恢复。经济凋敝,民生困苦,需要恢复和发展生产。践行:借鉴汉文帝、汉景帝的治国经验,推崇“文景之治”的重农安民政策,强调“农为天下之本”。主持讨论“自古理政得失”,制定“抚民以静”的施政方针,减少劳役、轻徭薄赋,使百姓休养生息。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注重吏治清明,任用贤能(如房玄龄、杜如晦等),虚心纳谏(如魏征)。【28题答案】【答案】(1)朝代:北宋措施:设置诸路转运使司(监司)(2)原因:吸取元朝行省权力过大的教训,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特点:三司分权,互不统属,直接对中央负责(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29题答案】【答案】(1)时间:167年。顺序:辽—西夏—金朝—南宋。(2)阶段特征:多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与和议交替;民族交融加强。影响: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推动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长期对峙促使各民族融合,为元朝大一统创造条件。(3)优点:时序清晰; 重点突出;便于对比;简明直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