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2课时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第2课时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1. 伟大成就:从图中可知,1949年人均粮食产量为    千克,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    千克。1949—2020年间,中国粮食年产量整体呈    (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与1949年相比,2020年人均粮食产量增加了约    千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占有量显著增加,    明显改善,实现了从温饱    到吃    吃    的历史性转变。
2. 农业科技:优良    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农田    设施的完善、    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    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 存在问题:人均耕地    ,还面临着耕地    、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    等问题。
4. 农业发展: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    ,走    、    、    、低耗的发展路径,确保“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
设施农业
项目详情
定义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其能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
常见类型温室(如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植物工厂
特点可精准调控温度、光照、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限制,能反季节生产;有效抵御自然灾害,降低生产风险
优势高产高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丰富市场供应,稳定农产品价格;实现周年生产,满足多样化需求
对农业发展的意义保障农产品稳定供应,助力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向智能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中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读中国粮食年产量的变化图,完成1~3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人均粮食产量显著增加,主要原因不包括(  )
A. 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B. 农业科技的进步,如良种培育
C.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升,如灌溉技术改进
D. 政策的支持,鼓励农业发展
2. 我国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包括(  )
A. 减少了因饥饿引发的健康问题
B. 使得更多劳动力可投入其他产业
C. 促进了食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D. 导致粮食进口量大幅增加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饮食结构明显改善,主要体现为(  )
A. 主食摄入量大幅增加
B. 肉蛋奶等副食消费比例提高
C. 蔬菜水果消费减少
D. 油脂类食物摄入量降低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杂交水稻技术领先世界。同时,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病虫害防御措施的提升也为水稻生产保驾护航。下图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历程及单位面积产量变化图。读图,完成4~6题。
4. 我国从1964年开启杂交水稻研究到2019年育成超7000个杂交水稻品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提升,这主要体现了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 气候条件 B. 土壤肥力
C. 农业科技 D. 劳动力数量
5. 农业机械和自动化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影响有(  )
① 提高生产效率 ② 增加生产成本
③ 解放劳动力 ④ 提高水稻品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如人均耕地少,还面临着耕地退化、水资源短缺,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以下解决措施最合理的是(  )
A. 大力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缓解人均耕地少的问题
B. 加大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C. 跨流域调水,全面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 推广生态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改良土壤,减少污染
  植物工厂是利用计算机、电子传感系统、农业设施对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的工厂化生态农业系统,具有高投入、高技术、精装备特点。我国科研人员在植物工厂中,成功将水稻成熟时间从传统田地环境下的120天缩短至60天。如图为植物工厂内水稻种植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
7. 植物工厂中水稻能实现60天成熟,主要是因为(  )
A. 提高采摘技术 B. 实现自动管理
C. 智能控制光热 D. 精准施用农药
8. 与传统水稻种植方式相比,植物工厂(  )
A. 资金投入更低 B. 污染更大
C. 受季节影响小 D. 劳动力需求大
9. 我国大量建设植物工厂,可以(  )
A. 增加耕地面积 B. 提高粮食产量
C. 扩大粮食需求 D. 增加大量就业
  云南省花卉种类繁多,智能温室基质栽培能够针对每个品种精准施肥,人为调整光、温、水、气等因素对花卉种植的影响,并在灌溉、打药、采摘等环节设置机械化辅助设备。读中国部分重点花卉产区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 图中我国重点花卉产区的分布特点是(  )
A. 均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
B. 观赏苗木产区分布在我国南部沿海
C. 北方花卉产区的代表地区最多
D. 总体分布特征为东多西少
11. 智能温室基质栽培可以(  )
① 减少天气的影响 ② 提高花卉价格 ③ 节约水肥 ④ 增加花卉销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2. (乡土地理)苏州作为江南水乡,正积极探索智能农业新模式。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太湖沿岸部分农场引入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水体溶氧量、pH值、水温等数据,实现精准投饵与增氧调控,使大闸蟹养殖成活率提高20%,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
材料二 吴中区东山镇碧螺春茶园推广农业无人机应用。通过多光谱摄像头识别茶树病虫害区域,配合精准变量施药技术,农药用量减少35%,且效率大幅提高,还能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农药。
材料三 苏州农科院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成功培育出“苏香粳3号”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吴江低洼圩田表现出强抗倒伏性,亩产达650千克,较传统品种增产15%,助力“水乡粮仓”稳产。
(1) 结合图1和材料一,分析智能水质监测系统对太湖大闸蟹养殖的优化作用。
(2) 根据图2和材料二,概括无人机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相比传统人工喷洒的优势。
(3) 依据材料三,阐述分子育种技术培育抗倒伏水稻对苏州农业发展的价值。
(4) 智慧农业中,除了智能传感器和无人机,    (填一种农业科技设备)也被广泛应用于农产品采摘,大大提高了采摘效率。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农作物的    (填“单产”或“总产量”)不断提高,有效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第2课时 科技助力农业发展
[核心知识梳理]
1. 209 475 上升 266 人均粮食 饮食结构 不足 饱 好 2. 品种 水利 病虫害 机械 3. 少 退化 大 4. 科学技术 高产 优质 高效
[课时达标精练]
1. A 2. D 3. B 4. C 5. B 6. D
[综合素养提升]
7. C 8. C 9. B 10. D 11. C
12. (1) 精准调控水质参数,提升大闸蟹成活率;减少饵料浪费和能源消耗,降低养殖成本;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2) 作业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面积喷药任务;定位精准,可针对病虫害区域精准施药,减少农药不必要的使用;避免人员直接接触农药,保障人身安全。 (3) 较传统品种增产15%,可增强粮食供应保障能力;抗倒伏特性增强水稻对台风、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减少倒伏导致的减产损失;推动水稻种植向低洼易涝区扩展,可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4) 智能采摘机器人 单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