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一、 自然灾害严重
1. 灾害严重:我国自然灾害种类    、发生频率    、分布    。
2. 主要灾害
分类 灾害 分布
气象灾害 旱灾 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秦岭—淮河线以    多发
洪涝     平原和    地区多发
台风 主要分布在    地区
寒潮 影响范围    ,最南可达海南岛
地质灾害 地震 我国地跨世界两大地震带——    地震带与    —    地震带,强地震多发
滑坡 多发生在    区,特别集中在地势阶梯的    带
泥石流
二、 除害兴利并举
1. 安全保障原则:我国坚持“    、防抗救相结合”。
2. 中国防灾减灾建设
灾前防灾备灾建设防灾    、开展灾害    、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
灾中应急救援抢救受灾    、抢修基础设施
灾后恢复重建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秩序
三、 自救互救
1. 自救:遭遇自然灾害时,每个人都应该    ,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境遇,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做到有效避灾。
2. 互救:在    的前提下,积极救助他人,并设法把消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寻求救援。
3. 应急避灾常识
暴雨、洪水暴雨天尽量不要    ;遭遇水位上涨时,就近向    转移;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物品
台风关注台风预警信息;前往安全场所避险;    户外活动
地震在室内选择易形成    的地方躲避,保护头部,采取    姿态;择机沿着逃生通道,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滑坡、泥石流要向与滚石或泥石流方向    的两侧迅速逃离、躲避;若无法逃离,可寻找大型坚固物体躲避
  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旨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社会的防灾减灾工作。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
1. 从图中信息可知,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  )
① 种类多 ② 分布广
③ 不易治理 ④ 影响范围广
⑤ 持续时间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旱灾多发生在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
B. 台风只对海洋捕捞业有影响
C. 寒潮源自低纬度地区,所以常带来冻害
D. 洪涝灾害大多是冬季风不稳定造成的
3. 对我国防灾减灾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设防灾工程属于灾中应急救援环节
B. 开展灾害监测和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都属于灾后恢复重建环节
C. 抢救受灾人员和抢修基础设施属于灾中应急救援环节
D. 重建家园和恢复正常秩序属于灾前防灾备灾环节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为了深入探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某同学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分析历年气象数据,精心绘制了一幅中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 图中甲、乙、丙、丁四图例代表的气象灾害,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潮、洪涝、干旱、台风
B. 台风、干旱、洪涝、寒潮
C. 寒潮、台风、洪涝、干旱
D. 干旱、寒潮、台风、洪涝
5. 海南岛几乎不受甲类气象灾害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 纬度较低,远离冷空气源地
C. 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 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6. 台风伴有暴雨、大风,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收到台风预警,渔船出海捕捞
B. 根据台风预警,调整出行计划
C. 台风来临前,迅速跑到低洼处
D. 台风过境时,在树下躲避风雨
  (2025·苏州四市期末)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读我国泥石流多发区分布图和泥石流发生时逃生路线示意图,完成7~9题。
7. 泥石流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 地势第一级阶梯 B. 平原地区
C. 暖温带 D.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8. 图中A地区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 阶梯交界处,坡度较陡
② 滥伐森林
③ 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④ 开山采矿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9. 泥石流发生时合理的逃生路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25年2月,新疆中部、黑龙江、西北地区东部等地存在阶段性大风和雪灾风险,西北地区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存在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读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次统计资料图,完成10~11题。
10. 根据上图,关于我国气象灾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东南地区是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
B. 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地区是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不受台风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
D. 三地发生频率最高的气象灾害均是干旱
11. 东南地区和北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B. 我国东部地区地形平坦开阔
C. 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广,气候差异大
D.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
12.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5年1月21日,台湾省台南市发生6.2级地震。如图为我国主要地震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如山体崩塌、    、    等。
(2) 地震
① 成因:地下深处岩层发生急剧    或错动,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    的现象。
② 危害:地震具有突发性,强烈时会造成房屋倒塌、    、交通和通信中断,并引发    、水灾和    等次生灾害。我国有    个地震带。北京位于    地震带。
③ 分布:我国地震带分布广泛。西南地区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即    板块与    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东南地区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即    板块与    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3) 地震的躲避:当你正在学校教室上课时突然发生地震,应该采取哪些正确的躲避措施?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核心知识梳理]
一、 1. 多 高 广 2. 北 东部 沿海 东南沿海 广 环太平洋 地中海 喜马拉雅 山 过渡
二、 1. 预防为主 2. 工程 监测 人员
三、 1. 冷静应对 2. 力所能及  3. 外出 高处 停止 支撑 低伏 垂直
[课时达标精练]
1. B 2. A 3. C 4. C 5. B 6. B
[综合素养提升]
7. D 8. B 9. B 10. D 11. D
12. (1) 滑坡 泥石流 (2) ① 破裂 震动 ② 人员伤亡 火灾 山体滑坡 8 华北 ③ 亚欧 印度洋 亚欧 太平洋 (3) 迅速躲在课桌下,用书包保护好头部;如果没有课桌,可躲在承重墙墙角处,身体紧贴墙根,头部尽量靠近墙面,用双手护住要害部位;远离窗户、吊灯等可能掉落或破碎的物品;不要慌乱地冲向门口,避免拥挤踩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