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柳州市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占20%,中外历史纲要(下)占80%。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经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大致在今内蒙古赤峰地区的龙岗文化早期与红山文化晚期有约300年共存期。该遗址中,出土的筒形罐残片的口沿处刻划符号系统兼具红山文化风格与本地创新因素,且聚落布局呈现“居葬分离”特征。这说明龙岗文化( )A. 文化传承中呈现渐进式革新 B. 聚落形态受到气候变迁主导C. 符号系统标志文字体系成熟 D. 居葬分离源于宗教等级分化2. 余英时在《论天人之际》中分析:“诸子面对‘道术为天下裂’的困境,虽持论相攻,然皆以‘道’的承担者自居。其批判现实时,无不以‘三代之治’为理想原型。”这说明诸子思想的共通之处在于( )A. 维护贵族等级制合理性 B. 强调农耕经济基础性地位C. 追求理想化的政治模式 D. 主张强化君主专制的必要性3. 下图所示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左权县麻田建设烟厂出品的一款“抗战”牌甜烟,烟标主图以木刻版画形式呈现了陕甘宁边区的军民风貌。旗帜鲜明地展现出时代的最强音:抗日救国、抗战建国。这反映出当时( )A. 边区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B. 国共合作推动统一宣传战线的形成C. 敌后抗战取得了显著成效 D. 利用广告进行政治动员的灵活策略4. 有学者指出:世界某上古文明具有“政教分野、等级分明、农本经济、文字传承”的特征。下列文明最契合该表述的是( )A. 埃及法老神权统治,种姓分层,灌溉兴农,楔形记事B. 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商业繁荣,字母书写,哲学兴盛C. 印度婆罗门掌神权,种姓森严,农耕为本,梵文传世D. 中国秦汉皇权独尊,小农为基,儒学正统,竹简传书5. 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任何立法都必须提前3个集市日公布在广场的显眼之处供人们讨论。从此时开始到对法案的正式表决之间,有关官员无论他是赞成还是反对该法案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召集预备会的形式讨论法案的有关内容,向罗马当局施加压力。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政治( )A. 易滑向多数人暴政 B. 实质是贵族政治 C. 照搬希腊政治理念 D. 具有民主公开性6. 下表所示是13世纪时欧洲一些国王颁布的举措。这些举措反映( )国王 举措英王亨利三世 在《牛津条例》中承认“议会”作为协商机构的合法性法王腓力二世 建立了以“执行官”为核心的地方行政体系,这些官员直接对国王负责,负责财政、司法、军事等事务卡斯蒂利亚国王斐迪南三世 将城市代表纳入御前会议A. 封君封臣制度趋于解体 B. 王权得到了强化C. 市民参政阻碍王权扩张 D. 教权与王权博弈7. 10世纪,日本频繁出现“庄园不输不入权获得承认”“地方豪族拒绝向中央缴纳年贡”“国司任期从法定6年变为世袭罔替”之类的现象。由此可见,当时的日本( )A. 大化改新的成果被彻底逆转 B. 武士集团构建了军事封建制C. 庄园经济脱离农业生产基础 D. 中央集权国家治理逐渐失效8. 下表所示为15世纪欧洲部分领域的经济数据。从中可以推知( )领域 具体数据贵金属流通 1450—1490年,欧洲黄金年产量从4吨降至2.5吨,白银因黑死病导致开采劳动力短缺而减产30%东方贸易成本 威尼斯商人从亚历山大港购买1磅胡椒,成本为0.1杜卡特,运至巴后黎售价达14杜卡特,利润约140倍货币购买力 1400—1500年,西班牙塞维利亚小麦价格上涨260%,同期银币含银量因成色不足下降40%商业格局 1490年威尼斯控制欧洲70%的东方香料贸易,热那亚商人垄断黑海粮食运输,伊比利亚半岛90%的贵金属依赖进口A. 封建庄园经济的全面崩溃 B. 商业革命引发了价格革命C. 货币短缺加速了航路探索 D. 殖民扩张带动了资本积累9. 1550年,伊凡四世颁布《沙皇法典》,规定全国统一司法程序,取消了封邑王公的司法特权,在诉讼程序中增加了国家管理机关和司书官僚机构的权力比重,强化了中央司法机关的作用,并确立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这些举措( )A. 推动了俄罗斯民主政治发展 B. 巩固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C. 加速了俄罗斯封建化的进程 D. 削弱了东正教会的社会影响10. 有学者指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不仅是对教会腐败的反抗,更是对信仰本质的深刻探讨”。这主要是因为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A. 否定天主教会权威 B. 促进民众思想解放 C. 推动民族国家成立 D. 主张信徒因信称义11.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实行世袭制度,继承顺序遵循男性优先原则。儿子继承顺序优先于女儿,女儿则优先于旁系亲属(如侄子、侄女)。若君主无男性子嗣,其长女可继承王位,成为女王。”这一规定( )A. 反映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妥协 B. 限制了君主权力C.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最终确立 D. 巩固了新教势力12. 1830年,玻利瓦尔在辞去大哥伦比亚总统职务时坦言:“我们从未真正获得独立,不过是将西班牙人换成了本地暴君。殖民时期的大庄园依旧掌控着土地,教会的特权丝毫未减。”玻利瓦尔意在说明独立后的拉美( )A. 因军事斗争的不彻底导致了封建残余 B. 对殖民时代生产关系的改造流于表面C. 理想主义纲领与地方自治传统的冲突 D. 新兴政治精英缺乏管理现代国家经验13. 1845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幻想通过和平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 得益于对德国古典哲学继承 B. 部分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改良策略C.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 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之上14. 下图所示为1913——1920年部分国家工业生产总值指数变化情况(以1913年为100)。这反映了( )A. 协约国借殖民资源促工业增长 B. 美国成为战后世界经济霸主C. 战争加速了国际力量对比变化 D. 西方普遍实行战时经济体制15. 1950—1960年代,美国国务院文化事务司与中央情报局秘密合作,通过“文化自由大会”等组织,向大量现代艺术家、艺术团体提供资金支持。受资助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的作品,被包装为“自由精神的象征”,在欧洲各国巡展。美国政府资助艺术活动意在( )A. 推动现代艺术流派的发展 B. 通过市场手段构建文化认同C. 提升美国艺术国际影响力 D. 借助艺术进行意识形态渗透16. 1987年,苏联颁布《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规定企业在完成国家订货后,有权自由出售产品和采购原材料,可自主支配利润的40%用于发展生产和改善职工福利;同年,波兰推出“国营企业法”,赋予企业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允许企业自行决定用工数量和工资水平。这反映了二战后部分社会主义国家( )A. 改革基本突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B. 探索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模式C. 经济改革呈现出全面西化趋势 D. 政治体制改革引发经济制度变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澶渊之盟(1005年)后,宋辽以兄弟相称,宋每年向辽提供“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互不接纳和藏匿逃入对方边境之人,并开放边境榷场互市。此后,西夏亦通过“庆历合盟”(1044年)确定元昊以夏国主向宋称臣,宋每年需要岁赐银茶绢帛等。宋廷以“财货换和平”维持均势,辽、夏则借此巩固政权合法性。——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新编中国通史纲要》材料二 完颜阿骨打在上京建立大金后,创立兵农合一的“猛安谋克”军事制度。天会三年(1125年)金太宗联宋灭辽,天会五年灭亡北宋;天眷二年(1139年)任用北宋降臣仿唐宋旧制,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地方实行府州县制,以“汉法”治理中原。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1141年)使南宋称臣纳贡,双方划淮河为界。此后,南宋通过海外贸易(市舶司)、发行纸币(会子)维持经济运转。宋金双方互称“南朝”“北朝”,民间交流频繁,但政治对立始终存在。元代史家评价说,“宋之弱,弱于外交;金之亡,亡于汉化。”——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辽宋夏并立时期政权互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宋夏金多政权并立对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影响。18. 欧洲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西方核心价值观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材料二 作为知识阶层的精英、资产阶级的先锋,在18世纪积极领导和参与了启蒙运动的伟大思想家们都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深感自己对社会、对他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此同时,他们对自身的力量也充满自信。诚然,这些伟大的“哲人”们并没有结成一个政党,但他们的思想却通过其脍炙人口的作品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这股强大的洪流不仅为行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舆论准备,而且还为新制度的建立扫清了多方面的障碍。——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概述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分析启蒙运动思想家“对自身的力量充满自信”的根本原因,并概括“强大洪流”的影响。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控制的运河公司将埃及变为连接印度与欧洲的航运枢纽。1870年代,埃及棉花出口占其外贸总值的80%,其中90%输往英国兰开夏郡。为扩大棉花种植,英国资本强制埃及农民改种棉花,导致埃及粮食产量下降40%。1876年埃及因棉花价格暴跌陷入债务危机,被迫将运河股权低价出售给英国。——摘编自[埃]阿明·里哈尼《苏伊士运河史》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埃及提供长绒棉,印度供应原棉,美国南部输出棉花原料,英国工厂将其加工为棉布后,倾销至各殖民地。1850年英国棉布产量占世界的50%,1860年英国从殖民地获取的棉花占其工业用棉的6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世界市场的形成使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殖民地为工业国家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据[德]马克思《资本论》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地埃及经济发展的困局。(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世界主要文明核心特征比较文明类型 时间维度 地理环境 经济模式 政治制度 思想体系中华文明 古代(唐) 大河冲积平原 小农经济主导 三省六部制 儒家思想、佛教中国化希腊文明 古代 海洋与山地 奴隶制商品经济 城邦民主制 理性主义哲学欧洲文明 近代 (19世纪) 平原与海洋 工业资本主义 君主制/共和制 启蒙思想、科学理性美国文明 现代 (20世纪) 大陆型地理 垄断资本主义 联邦制共和政体 实用主义、多元文化中华文明 现代(当代) 大河与沿海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整理材料二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从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悠扬,到近代工业文明的汽笛轰鸣,再到现代信息时代的数字互联,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演进。当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并非冲突的根源,而是人类共同发展的资源。——摘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明多样性宣言》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演进”为主题,自拟论点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得当、逻辑清晰)柳州市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联合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考查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占20%,中外历史纲要(下)占80%。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D【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D【8题答案】【答案】C【9题答案】【答案】C【10题答案】【答案】D【11题答案】【答案】A【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C【15题答案】【答案】D【16题答案】【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题答案】【答案】(1)特点:通过和议确立政治关系(如兄弟相称、称臣);以经济手段(岁币、岁赐)维持和平;设立榷场进行贸易往来;强调边境稳定(互不接纳逃人)。(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推动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中原文化在边疆得到传播;多个政权并立竞争,促进了各政权的制度创新;但长期的对立与战争也造成了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18题答案】【答案】(1)关系:文艺复兴的学术成果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批判教廷的理论依据;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文主义,为宗教改革做了思想铺垫;宗教改革继承发展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并弥补了文艺复兴享乐主义、自我主义的弊端。(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影响:进一步弘扬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为法国大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为资产阶级的统治勾画了制度的“理性”蓝图。【19题答案】【答案】(1)困局:经济结构单一化,严重依赖棉花出口;面临粮食安全危机;经济脆弱性暴露,陷入债务危机;殖民经济控制加深,经济自主主权丧失。(2)影响:推动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强化英国的经济霸权;加剧殖民地经济的依附性和畸形发展;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但加剧全球不平等;推动交通运输与金融体系的全球化;埋下了殖民反抗与经济冲突的隐患。【20题答案】【答案】示例一论点:文明多样性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古代文明交融:唐朝吸收印度佛教形成禅宗,日本派出遣唐使,借鉴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集权,丝绸之路促成中国造纸术与阿拉伯数字的传播。近代文明碰撞:欧洲工业文明通过殖民扩张与亚非农业文明互动,中国洋务运动提倡“中体西用”、日本明治维新学习西方制度等推动传统文明转型。现代文明对话:二战后美国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理念并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文明对话机制,数字技术促进文明交流全球化。结论:人类文明在不断地交流互鉴中发展。示例二论点:地理环境与技术革命共同塑造文明多样性。古代地理决定阶段:希腊海洋环境孕育民主制度,中国大河平原形成中央集权,地理差异导致文明初始形态不同。近代技术突破阶段:工业革命使欧洲文明突破地理限制,蒸汽船与铁路推动全球殖民,亚非文明被迫纳入工业文明体系。现代技术平权阶段:信息技术打破地理阻隔,中华文明通过互联网传播文化,非洲文明借助数字技术保留传统,技术进步重塑文明互动模式。结论:世界文明因为地理环境和科技发展的程度不同而具有了多样性。示例三论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历史演进体现从隔离到融合的过程。古代隔离发展期:玛雅文明独立发展历法体系,同时期中华文明完善科举制度,各大文明在相对隔离中形成独特性。近代强制融合期:欧洲殖民主义摧毁玛雅文明,但美洲作物传入欧亚,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强制融合中伴随 文明冲突。现代自觉融合期: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倡导文明互鉴,欧盟多元文化政策平衡统一性与多样性,文明融合进入自觉阶段。结论:世界文明经历了一个从相对隔绝到逐渐融合的渐进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