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海省海西州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海西州2025年中小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以上描述的是隋统一中国的( )
A. 原因 B. 过程 C. 条件 D. 影响
2.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判断,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唐朝完善中央官制
C. 北魏加强专制统治 D.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3. 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其中既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的是
A. 洛阳
B. 长安
C. 东京
D. 临安
4.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唐玄宗的变化直接导致了( )
A. 黄巾起义 B. 贞观之治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5. 下列史实中,能够反映出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有( )
①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②唐太宗被周边的少数民族尊奉为“天可汗”
③遣唐使来华学习
④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在考古发掘中,我国新疆、宁夏、陕西、河北、湖北、广东等地唐代墓葬出土了波斯银币、阿拉伯和东罗马金币。这反映唐代( )
A 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B. 社会风气相当开放
C. 丝绸之路正式开通 D. 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7. 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被誉为“药王”,他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于是结合个人经验撰成医学巨著( )
A. 《本草纲目》 B. 《千金方》 C. 《唐本草》 D. 《黄帝内经》
8.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把军权、政权、财权都收归朝廷,严厉限制和防范地方割据,其目的在于(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完善科举制度
C. 维持辽宋关系 D. 转移经济重心
9.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如图所示货币样式,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 各民族政权交流互鉴 B. 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 崇文抑武方针普遍施行 D. 朝廷注重发展海外贸易
10. 北宋的山水画大气磅礴,南宋的只有“残山剩水”。导致这种变化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 中央集权加强 B. 商品经济发展
C 民族政权并立 D. 南宋偏安一隅
11. 《元典章》卷七十六规定:“诸军军令、密、敕及本路文书,由急递铺转送。”由此可见,元朝设置的“急递铺”主要用于( )
A. 运送商品 B. 传播文化 C. 传递官文 D. 地方治理
12. 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而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则由26个增加到564个,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A. 中央集权的强化 B. 儒学地位的巩固 C. 皇权专制的加强 D. 经济重心的转移
13. 宋朝时,汴京、杭州等地印刷工坊超过百家,民间书商刊印白话小说、字帖、年画蔚然成风,宋代印本书籍数量和质量均远远超过唐代。“超过”主要得益于( )
A. 印刷技术发展 B. 科举制度完善 C. 城市商业繁荣 D. 经济重心南移
14. 明朝时期,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多次修筑长城。隆庆年间,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协议。这反映出隆庆和议(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加强南北沟通 C. 具有屈辱性质 D. 促进民族交流
15. 2024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历史上欧洲殖民者在澳门建立据点,并最终占据澳门。这一殖民者是( )
A. 西班牙 B. 英国 C. 葡萄牙 D. 荷兰
16.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去世时,太仓积粟可支十年,国库银两增至400万两。”这最能说明改革的何种直接成效( )
A. 恢复了汉唐时期的疆域版图 B. 短期内缓解了明朝财政危机
C. 彻底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D. 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17.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其中李自成起义军为顺应农民对土地和赋税的诉求,提出的核心政策是( )
A. 均田免粮 B. 轻徭薄赋 C. 屯田制 D. 科举改革
18. 中国古诗具有一定史料价值,可以凭诗文证史。下列诗句中,能够佐证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功绩的是( )
A.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B.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蔷藜
C.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D.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9. 下列属于清朝维护国家主权、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件是( )
A. 土尔扈特部回归 B. 赢得雅克萨之战
C. 设置台湾府 D. 册封达赖与班禅
20. 清朝中期以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和甘肃五省土地兼并严重,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这种现象直接引发了( )
A. 黄巢起义 B. 红巾军起义 C. 李自成起义 D. 白莲教起义
21. 清代,广州成为海内外商业贸易的大本营,各地商人纷纷涌向广东贩销货物,俗称“走广”。“走广”热潮出现的时代背景是清政府( )
A. 实行闭关政策 B. 鼓励对外贸易
C. 财政收入日益减少 D. 大兴“文字狱”
22. 明朝时,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棉纺织业逐渐从南方向北方推广。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手工业生产基地。其中苏州是著名的( )
A. 棉纺织业中心 B. 制瓷业中心 C. 丝织业中心 D. 印染业中心
23. 明清时期,商帮出现并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商帮出现和发展的原因是( )
A. 抑商政策瓦解 B. 经济重心南移 C. 政府高度重视 D. 生产技术提高
24. 下图为古代风车技术插图,该图来自明朝刊刻的一部科技著作。这部著作被称颂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该著作是( )
A. 《农政全书》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齐民要术》
25. 昆曲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鼎盛。清朝前期成为昆曲艺术的传世之作除洪昇的《长生殿》外,还有( )
A. 曹雪芹的《红楼梦》 B. 汤显祖的《牡丹亭》
C. 吴承恩的《西游记》 D. 孔尚任的《桃花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38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宋代继承发展了自汉朝以来的海外交通航线……与宋通商的国家除了日本、高丽以外,还有散布于中南半岛、南海群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东北岸的各国。
——摘编自李春棠、侯力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三 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到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摘自王介南著《中外文化交流史》
(1)材料一中的图①和图②共同说明了什么?图③所示人物的贡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情况的感想。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前期130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160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初年,全国户数约300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841万。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北宋初时引进占城稻,经过一百多年的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宋金对峙时期……偏安于江南的南宋,为了维持与北方对峙的局面,必须致力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从朝廷到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总结推广。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元世祖时期对唐宋运河进行修整,将之从扇形截弯取直,变为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使江南至大都的运道缩短数百公里。元朝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保证了“江淮、湖广、四川、海外诸番土贡粮运、商旅懋迁,毕达京师”,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社会经济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摘编自潘清《元代江南地域运河的激治与功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大运河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认识到,依靠武力征服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政权难以维持长久和有效的统治,于是……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在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五谷之类”及骆驼、马等牲畜,并教会当地妇女用织机织布,也教会当地百姓制作酥油、干酪、麦酒及陶器等。
——摘编自邓舒《唐朝民族管理的思想理念透视》等
材料二 清朝时期对新疆、西藏地区的治理措施
新疆地区 西藏地区
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进行管辖;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 中央政府对历代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置驻藏大臣进行管理;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范管理西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策略,并分析唐蕃和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策略和清朝治理边疆措施的共同影响。
三、综合感悟题(12分)
29. 文学作品,内涵深刻
根据下表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为题目,写一篇小论文。(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不少于120字)
代表人物 生活时代 作品特点
李白 盛唐时期 洒脱飘逸,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杜甫 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
白居易 中唐 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疾苦
海西州2025年中小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为试题卷,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否则无效。
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D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A
【9题答案】
【答案】A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A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C
【16题答案】
【答案】B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D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D
【24题答案】
【答案】C
【25题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共38分)
【26题答案】
【答案】(1)说明:中国文化影响日本。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法,还传播中国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2)原因:宋代社会经济跃进、都市发达、知识普及;继承发展了自汉朝以来的海外交通航线;与众多国家通商。机构:市舶司。
(3)特点: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
(4)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体现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开放与合作是推动国家和世界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27题答案】
【答案】(1)政府重视发展农桑,兴修水利;发明新式灌溉工具。
(2)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南方形成闻名天下的“粮仓”;南方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占城稻广泛推广。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政府重视农业,致力于农业资源开发和技术推广;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当地人民的努力等。
(3)变化:从扇形截弯取直,变为纵贯南北;缩短了江南到大都的运道。
作用:便利了南北经济的往来,对发展农业生产、繁荣社会经济有着重大意义。
【28题答案】
【答案】(1)策略:实行和亲。影响: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2)新疆:平定噶尔丹及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西藏: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颁布法律管理西藏。
(3)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边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综合感悟题(12分)
【29题答案】
【答案】题目: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论述:李白生活于盛唐,其诗飘逸浪漫,充满想象力,反映时代繁荣。杜甫历经唐由盛转衰,诗作关注社会现实,揭露战乱腐败,抒发悲愤。白居易直面社会矛盾,诗风平易通俗,揭露统治者腐化与民生疾苦。三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各异,但均受时代背景深刻影响,印证了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