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课件(共24张PPT)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

第五课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体: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制度保证
第六课
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决定
体现
决定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它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它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单元逻辑结构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基层”到底是指哪一层?
村委会/居委会
中国共产党组织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


基层党组织
领导
基层
核心要点 素养目标
1.理解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职能。(重点) 2.正确理解基层民主管理中公民民主参与的形式及其作用。 3.联系实际,说明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难点) 1.政治认同: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定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准确认识村委会和居委会的职能,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指的是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主体
领导
依托
特点
内容
实质
管辖范围
【注意】
1.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基层群众性自治不是政权型的,即非国家性质的自治,而是一种社会自治
区别:
国家事务是由国家机关管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无权处理国家事务,人民群众也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即:人民群众不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社会事务又叫做公共事务,一般是由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事务,基层事务就是属于社会公共事务(村务和社区事务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
联系:
公民不能直接管理国家事务,但是可以通过一切渠道间接参与国家事务.
如:人大开门立法(立法协商)、政府民主决策(听证会,群众代表参与)、公民行使监督权(监督国家机关公权力的行使)……
国家机关一般不能直接干预基层事务。
区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1.村民委员会
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性质:
(2)职能:
村民委员会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负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1.村民委员会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3)成员的产生及其职责:
(4)管理方式: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村民
村委会
章程、制度
群众纠纷
村委会
人民政府
村规民约
对村民负责
为村民服务
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
村委会依据章程、制度办事
解决
群众纠纷
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提出建议
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3.自治组织形式 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
性质 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城市基层群众自治组织
职能 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产生 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管理 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
意义 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1997年,下庄村村民以无记名投票的形式直接差额选举,毛相林当选为干部。“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反复打嘴仗、算细账村民终于同意修路。紧接着他召集村民开会,村民提出建议:没钱大家凑,每户每年卖一头猪;没工具自己上,男人上山投劳. . . 这些建议最终在村民会议上通过,大会还确定毛相林任工程总指挥。
为了聚集民心,规范行为,村民自定村规民约:摒弃“等靠要”,主动比赶超,服从合作社管理. . .毛相林号召村民种桑养蚕,惨遭失败后他在村民会议上检讨:“发展产业不能蛮干. . .”后来他先请教农技人员试种后才种西瓜、种纽荷尔脐橙。细数增收门路,毛相林将其概括为“三色”经济: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
在村委会主任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村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村民积极参与村务建设,为下庄村的发展贡献力量,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2020年,下庄村人均收入达1.3万元,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种植柑橘实现村民增收200万元。
1.毛相林是如何当上村干部的? 4.下庄村的村规民约发挥了什么作用?
2.下庄村的修路方案怎样形成的? 5.毛相林为什么需要向村民检讨?
3.村民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了修路方案?
探究二:
民主选举
合寨村村委会选举:随着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合寨村依托现代信息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技术平台,率先在广西全区实行电话或网络视频投票,实现了机构组成由群众说了算。
(1).民主选举——村委会、居委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
①原因
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②要求:
在农村,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
注意:1、公民基本民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2、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3、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民主管理的基础/基层群众自治的基础
(2)民主协商 (有事好商量、多商量、会商量)
内容
含义:基层的公共事务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
要求: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
意义: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
状况
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于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三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
政治协商是侧重于协商内容的政治性,是人民政协的职能之一;
民主协商强调“如何协商”,侧重于发扬民主,是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大政方针都需要进行民主协商;
协商民主强调“什么样的民主”侧重于民主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的渠道主要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
政治协商、民主协商、协商民主的区别与联系
政治协商、协商民主是民主协商的具体体现。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都要发扬民主,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在民主协商过程中,就形成了与选举民主相适应的协商民主形式,形成了就重大问题进行的政治协商
区别
联系
二、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4) 民主管理
②要求
①原因
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
“日常事务自己管”
二、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5) 民主监督
②要求
①原因
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
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注意:民主监督≠公民的监督权
民主监督过程中,民主监督的主体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村民、市民、民主党派、政协等;监督的对象不仅仅限于国家机关。
而公民行使监督权,涉及的是公民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
②形式
设立社区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社区民主评议小组,农村村民会议监督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知识讲授】
2、发展基层民主的重要性(意义)
(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应将其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3)发展基层民主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P67)
▲注意: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
扩大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公民各项民主权利的实现,
但公民的民主权利是法定的,不会由此而扩大。
(1)制度保障: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理清职责,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升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水平。
(3)党建引领:坚持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提供政治保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4)三治结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
(5)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参与自治内容:民主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
(6)多元共治: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党委、政府、社会组织、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治理合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7)放权赋能:政府要处理好与自治组织的关系,该由基层处理的事情交给基层自己解决,该由政府处理的事情不能下派权力,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
(8)技术赋能:运用现代技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赋能基层治理,创新治理手段,提高治理效能,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于基层治理答题要点总结(如何完善基层治理?)
4.人民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途径
①民主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是基层自治的基础)
②民主协商(基层的公共事务由众人商量办)
③民主决策(公共事务群策群力集体做决定)
⑤民主监督(村/区务公开,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3.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根本原因、必要性、重要性
④民主管理(依法依章依规,日常事务村/居民管)
2.基层群众自治
的组织形式
(2)居委会:性质、产生、任务、作用
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
(1)村委会:性质、产生、职能、作用
基层群众
自治制度
体系构建
误区警示
1、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间接行使民主权利。
解析:× 人民群众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2、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党支部委员会承担。
解析:× 在农村,通过民主评议对村委会实行民主监督的职能,主要由村民会议承担。
3、村民或居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解析:×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误区警示
4、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解析:×村民(居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机关。
5、居民委员会成员要向居委会党支部负责并报告工作。
解析:× 居民委员会成员要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6、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解析:×自己选举当家人(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7、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用于规范村民行为的规章制度。
解析:×既规范村民的行为,也规范村干部的行为。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
某社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切实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居民小组、街巷长、红白理事会等基层力量,培育志愿服务队;利用“智慧社区”小程序服务群众,拓展基层治理能力;依托居规民约、法治书屋引导良好社会风尚,改善居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聘请事务所律师为社区法律顾问,引导居民守法信法用法,满足居民用法需求,增强居民守法意识。
该社区基层治理工作有助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请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其传导路径。
党建引领/党在基层治理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
自治,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德治
法治
坚持/推动自治、德治、法治相统一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基层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该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党建引领,以基层党建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③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深化居民自治,完善自治体系。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增强居民守法意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