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4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4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课前导入
京剧《捉放曹》中
曹操的扮相
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中
曹操的扮相
明朝绘制的
曹操画像
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出身高贵
品行端正
一代英雄
从曹操的一生
看三国鼎立的形成
知道三国鼎立,理解政权分立下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核心任务与任务串
核心任务
三国鼎立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任务串
(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是如何爆发的?其结果和影响如何?
(2)魏蜀吴三国是如何建立并发展的?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程概况
出生官宦
崭露头角
董卓之乱
陈留起兵
曹袁相争官渡之战
挥师南下
赤壁之战
统一北方
垂名三国





曹 操
课程目录
一、出生官宦
与崭露头角
曹 操
一、出生官宦与咱露头角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
——摘自陈寿·《三国志》
【译】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年少时机智警觉,有谋略,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
(一)出身官宦
曹 操
一、出生官宦与崭露头角
公元174年,时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官。黄巾起义爆发(184年)后,相继任骑都尉、济南国相、典军校尉等官职。
——编译自陈寿·《三国志》,司马光《资治通鉴》
(二)崭露头角
在任职和镇压黄巾军的过程中,曹操逐渐显露出自己的才华和势力
曹 操
课程目录
二、董卓之乱
与陈留起兵
曹 操
二、董卓之乱与陈留起兵
董卓之乱
董 卓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189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后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我是自愿的
(一)董卓之乱
二、董卓之乱与陈留起兵
董卓之乱
董 卓
汉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189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后废汉少帝刘辩,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我是自愿的
董卓专权暴政引起了各路军阀的讨伐
(一)董卓之乱

二、董卓之乱与陈留起兵
公元189年,曹操在陈留组织约5000起义军准备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在各路军阀的联合打击下,董卓被杀死。
(二)陈留起兵
曹 操
讨伐董卓取得成功,但东汉社会是否就此稳定?
二、董卓之乱与陈留起兵
(二)陈留起兵
曹 操
《蒿里行》(节选)
铠甲生虮虱①,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②百遗③一,念之断人肠。
①虮虱(jǐ shī):虱子及其卵;②生民:百姓;③遗:剩下。
(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表达了曹操怎样的理想情感?
东汉末年战乱不休、百姓困苦的社会景象
同情百姓遭遇、渴望国家统一的理想情感
(3)为实现这一理想,曹操如何崛起?
课程目录
三、曹袁相争
与官渡之战
曹 操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阅读教材,指出曹操崛起的情况。
【提示】从政治上、用人上、军队上和经济上归纳
①政治上 :
②用人上 :
③军队上 :
④经济上 :
曹 操
到公元199年,曹操已占据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徐州、兖州等,势力进一步壮大。
曹 操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曹 操
袁 绍
我占据兖、徐二州,且扶持天子
我占据青、幽、并、冀四州,地广人众,兵多粮足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曹 操
袁 绍
200年,双方在官渡决战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曹 操
◆阅读教材,说说曹操是如何应对这场战争的?其结果又如何?
许攸投曹 火烧乌巢
官渡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曹 操
204年,占据并州
205年,占据冀州、青州和幽州
207年,北征乌桓,彻底消灭袁绍残余势力
当时,曹操占领的地区扩大到兖、豫、徐、青、冀、幽、并、司隶八州。其势力和声望都极为高涨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曹 操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此诗作于约208年初,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志。
作诗一首!
三、曹袁相争与官渡之战
曹 操
挥师南下,
统一全国!
课程目录
四、挥师南下
与赤壁之战
四、挥师南下与赤壁之战
——视频来源:《混知》
赤壁之战
1.交战双方:
2.兵力对比 :
3.战争结果 :
4.历史影响 :
曹军 VS 孙刘
联军
20万 VS 5万
曹操败兵北撤,孙刘联军获胜
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曹 操
阅读教材,结合视频内容说说,身居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
四、挥师南下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
曹 操
孙 权
刘 备


曹军
不习水战
疾病流行
不服水土
士兵疲惫
长途跋涉
孙刘联军
客观分析敌我力量
制定正确战术
曹操个人
同心协力
四、挥师南下与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曹操兵败北撤,转而经营北方。
曹 操
课程目录
五、统一北方
与垂名三国
刘 备
孙 权


孙权
曹操
从211年到215年,曹操通过连年征战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刘备趁机扩势,最终占据益州和西南地区
孙权占领荆、扬、交三州
刘 备
孙 权


孙权
曹操
从211年到215年,曹操通过连年征战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刘备趁机扩势,最终占据益州和西南地区
至此,天下三分的格局基本形成
孙权占领荆、扬、交三州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曹 操
公元220年3月,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66岁。这位历史风云人物虽未完成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却为后来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继任其职权。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孙 权
曹 丕
曹丕建魏
220年 洛阳
刘备建蜀
221年 成都
孙权建吴
229年 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刘 备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229年
199年
官渡之战前
官渡之战后,赤壁之战前
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时
206年
◆结合下列地图,说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论: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说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孙 权
曹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如人力翻车、牛转翻车)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卫温到达
夷洲。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诸葛亮
五、统一北方与垂名三国
孙 权
曹魏重视农业,大力兴修水利
(如人力翻车、牛转翻车)
孙吴造船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
卫温到达
夷洲。
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开发。
诸葛亮
魏蜀吴三国各自发展政治、经济、
军事实力,以求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课堂小结
三国
鼎立
赤壁之战
(208年)
官渡之战
(200年)
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曹操以少胜多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
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
三国鼎立局部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