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4课时) (课件 17张PPT+教案+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4课时) (课件 17张PPT+教案+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4课时)
核心概念聚焦
1.把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线串联接入电路,电路如图所示,则电路中(  )
A.粗导体的电阻大于细导体的电阻
B.通过粗导体的电流大于通过细导体的电流
C.通过粗导体的电流小于通过细导体的电流
D.粗导体两端电压小于细导体两端电压
2.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的实验中,科学实验小组按图所示的电路 测得的电压表V的示数是3.8 V,V1的示数是2.3 V,V2的示数应为(  )
A.1.5 V  B.3.8 V  C.2.3 V  D.6.1 V
3.如图,R1=5Ω,R2=10Ω,闭合开关,电流表示数为0.2 A,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R1两端电压为2V B.R2两端电压为1V C.电源两端电压为3V D.电路总电阻为20Ω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两灯都熄灭,
且只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1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小 B.L1开路,电流表示数变大
C.L2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大 D.L2开路,电压表示数变大
5.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闭合开关S1、S2,电压表示数为9V,电流表示数为1.5A;断开
开关S2,电压表示数为6V。则R1和R2的阻值分别是( )
A.6Ω 3Ω B.6Ω 2Ω C.4Ω 3Ω D.4Ω 2Ω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6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
值为20Ω。当开关闭合,滑片由b端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示数减小 B.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C.当滑片移动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 2V D.当滑片移到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2 A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图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 S 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相同。指针位置如图乙所
示。电阻 R2 两端的电压为 V,电阻 R1、R2 的阻值之比为 。
核心素养提升
8.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
端的过程中,R1、R2的I-U关系图像如图
乙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线A是电阻R1的I-U关系图像
B.电源电压为14V
C.R1的阻值是20Ω
D.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30Ω
9.握力能反映上肢力量发展水平,是体质健
康测试项目之一,握力测试如图甲。某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想制作简易握力计,选用电压
表来显示握力的大小。他们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如图乙,其中电源电压3V,定值电阻R1阻
值为12欧,电压表量程为0-3V,轻质细杆将弹簧与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相连。
(1)【初步调试】用手往下拉弹簧,电压表示数如何变化? 。
(2)【表盘改造】为方便读数,小组同学想在电压表表盘上标注相应的握力值。经测定,
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与握力F关系如图丙,求在电压表刻度为0.6V的位置上所
标注的握力大小。(写出计算过程)
(3)【优化改进】握力一定时,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握力计精确度就越高。以下
改进方法中能提高握力计精确度的有 。(可多选)
A.定值电阻更换为3欧 B.电源电压增大到4伏
C.电压表用0~15V量程 D.电压表改接在R1两端
创新素养应用
10.小金尝试将电流表改装成可直接测电阻的表,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在M、N中可接待
测电阻,已知电流表量程为0~0.6安,电源电压为12伏,请回答:
(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处于   端(选填“A”
或“B”)。
(2)先将M、N直接用导线连接,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
满偏,电流表0.6安的刻度上标定的电阻值为  欧,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  欧。
(3)电流表0.2安刻度处,标定的电阻值为   欧。
(4)改装后可直接测电阻的表,其表盘刻度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参考答案
核心概念聚焦
1.D 2.A 3.C 4.D 5.A 6.B 7.1.6V 4:1
核心素养提升
8.C
9.(1)变大;
(2)在电压表刻度为0.6V的位置上所标注的握力大小为200N;
(3)AB。
创新素养应用
10.(1)B (2)0 20 (3)40 (4)不均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7张PPT)
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4课时)
浙教版 八年级上
创设情境
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源给多个用电器供电。
这些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呢?不同的连接方式,其电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探究实践
串联电路的特点:
如果取下其中的灯泡 L1,另一个灯泡 L2不会亮。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
串联电路中某处断开,I=0。
探究实践
I1=I2=I  
电流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流经管中的水不可能消失,也不可能无故增加。相同时间内通过A横截面与B横截面的水量相同。
经过电路中的电荷不可能消失,也不可能无故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处处相等。
探究实践
电压的特点:
U总=U1+U2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A、C间的水压为B、C间水压与A、B间水压之和。
水压是推动水流的动力。
A、C间的电压为B、C间电压与A、B间电压之和。
电压是推动电流的动力。
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
探究实践
水流
两个电路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大。
电阻的特点:
两条河流连接起来,长度增加了,水流受到的阻碍也增大了。
两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导体的长度增加了,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R总>R1,
R总>R2 。
探究实践
利用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推导:
串联电路中R总=R1 +R2
U总=I·R总
U1=I1·R1
U2=I2·R2
U总=U1+U2 
I·R总=I1·R1+I2·R2 
I1=I2=I  
R总=R1 +R2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
R总=R1 +R2
探究实践
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电压有什么分配规律?
U1=I1·R1
U2=I2·R2
U1 I1·R1
U2 I2·R2
=
I1=I2
U1 R1
U2 R2
=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同理可得到:
U1 R1
U总 R总
=
U2 R2
U总 R总
=
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分到的电压大。
探究实践
[例 1] 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 2.5 伏,通过的电流为 0.2安。现用一个电压为 4.5伏的电源对其供电,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答 :串联的电阻 R 的阻值是 10欧
R L
解:已知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1=2.5伏,
U1=2.5V
U2
U总=4.5V
I= 0.2A
通过它的电流 I= 0.2安,
电阻 R 分担的电压应该是U2 = U总-U1
= 4.5伏-2.5伏 = 2伏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
R
I
U2

=10欧
0.2A
2V

电源电压U总=4.5伏,
I、U、R必须对应于同一段导体。
探究实践
请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例 1] 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 2.5 伏,通过的电流为 0.2安。现用一个电压为 4.5伏的电源对其供电,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解2:已知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1=2.5伏,
R L
U1=2.5V
U2
U总=4.5V
I= 0.2A
通过它的电流 I= 0.2安,
根据欧姆定律,
R总
I
U总

=22.5欧
0.2A
4.5V

电源电压U总=4.5伏,
R1
I
U1

0.2A
2.5V

=12.5欧
R2=R总-R1=22.5欧-12.5欧=10欧
探究实践
请用不同的方法求解:
[例 1] 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 2.5 伏,通过的电流为 0.2安。现用一个电压为 4.5伏的电源对其供电,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R L
U1=2.5V
U2
U总=4.5V
I= 0.2A
解3:已知正常工作时灯泡两端的电压U1=2.5伏,
通过它的电流 I= 0.2安,
U2 = U总-U1 = 4.5伏-2.5伏 = 2伏
U总=4.5伏,
R1
I
U1

0.2A
2.5V

=12.5欧
U1 R1
U2 R2
=
2.5V 12.5Ω
2V R2
=
R2=10Ω
探究实践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R1=10Ω,R2=R3=20Ω,电源电压恒定,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
求:电源的电压。
=10Ω
当S1、S2都断开时,有效电路图:
=20Ω
I=0.15A
R总=R1 +R2=10Ω+20Ω=30Ω
U总=I·R总
=0.15A×30Ω=4.5V
U总=
可以先根据欧姆定律求出U1和U2,然后由U总=U1+U2求出电源电压。
迁移应用
1.如图所示,已知电阻R = 5 欧姆,电源电压U=3伏,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多大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伏特?
R
V
A
P
A B
S
解:电源电压U总=3伏,R两端的电压U1=1伏,
滑动变阻器 RPB 分担的电压:
U2 = U总-U1= 3伏-1伏 = 2伏
U总=3伏
= 5 欧
U1=1伏
U2=2伏
串联电路中电流 I2 =I1
R1
U1

=0.2A

1V

R2
I
U2

0.2A
2V

=10Ω
迁移应用
2.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1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安,定值电阻R2的阻值为2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0.5安。实验时将它们串联起来,则通过R1和 R2的电流之比为 ,R1和R2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电路中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允许加在它们两端的最大电压分别是 、 。
1∶1
1∶2
0.5安
15伏
板书设计
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第4课时)
串联电路的特点
I1=I2=I  
1.电流的特点:
2.电压的特点:
U总=U1+U2 
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
3.电阻的特点:
R总=R1 +R2
4.电压分配规律:
U1 R1
U2 R2
=
U1 R1
U总 R总
=
U2 R2
U总 R总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第4课时)
【核心概念】
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与要求】
3.2 电磁相互作用。
理解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 理解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及电阻特点;了解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能利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
2.科学思维: 运用串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电路并解决相应的问题;
3.探究实践:通过推导、演练等途径,发展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能力;
4.态度责任:乐于探究,乐于合作与分享,保持深厚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就已经有渗透,只是没有把它归纳出来而已,在学生具有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比较容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电源给多个用电器供电。 图片展示: 这些电路是怎样连接的呢?不同的连接方式,其电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引入课题
串联电路的特点 提出问题1:你能判断串联电路吗?判断依据是什么?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有一处断开,I=0。 提出问题2:串联电路中电流有什么特点?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提出问题3:串联电路中电压有什么特点? 思考讨论: 归纳提升: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之和。U总=U1+U2 。 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 提出问题3:串联电路中电阻有什么特点? 思考讨论: 两条河流连接起来,长度增加了,水流受到的阻碍也增大了。 两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导体的长度增加了,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归纳提升:两个电路串联后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大。 提出问题4:串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分电阻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 思考讨论: 利用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推导: 归纳提升:串联电路中R总=R1 +R2 提出问题5:串联电阻有分压的作用,电压有什么分配规律? 思考讨论: 推到规律: 归纳提升: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串联电路中,电阻大的分到的电压大。 [例 1] 一个小灯泡正常发光时两端的电压是 2.5 伏,通过的电流为 0.2安。现用一个电压为 4.5伏的电源对其供电,为了使小灯泡能正常发光,需要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例 2] 如图所示,已知R1=10Ω,R2=R3=20Ω,电源电压恒定,当S1、S2都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 求:电源的电压。 用类比法,便于学生理解。 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此前已掌握,这里的目的是得出“分压”的结论。 推导过程,要让学生一起参与,推导演练后有利于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同时,自己劳动所得,记忆深刻 引导学生仔细审题,规范解题。 一题多解有利于灵活运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