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创作手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创作手法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1.3 创作手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创作手法
教科书 书 名:艺术 ·美术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年 7 月
教学目标
学生将知道:学生能分析作品与现实之间的关联,结合创作背景与相关资料, 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的创作手法,感悟其中蕴含的红 色精神。 学生将理解:学生通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了解艺术创作手法的多样性,对艺 术作品进行解读和探讨,理解美术是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文化的重要方式。 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和素养。 学生将能做:带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开国大典为主题的作品内容,创作方 法和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是通过作品的主题、形式和风格来体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中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能够理解创作手法 和创作意图的关系,
教学过程
任务情景: 观看数字美术展视频,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展览时,发现有三幅作品表现的 都是同一个主题,要求同学们对比分析,这三幅作品的艺术特色。每个同学都有 不同的的看法与视觉感受。 屏幕前同学是否也有这样的感受? 教师提出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应该如何正确的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手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遇到的真实情引发问题情境,以任务驱动的形式营造学 生学习的兴趣,提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兴趣的空间。) 一、初步感知《开国大典》 1.油画动起来温这段经典时刻,感受艺术家独特的表达方式。 欣赏完之后,根据前面所学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要求同学们在课前完成的任 务单 学生从构图、色彩、形象及空间方面回答。 2.观察美术作品和当年的真实场景有什么不同?
3. 小活动:同学们来找一找画面当中少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学生回答。 4.艺术家还采用了菊花、灯笼、和平鸽等元素来烘托画面氛围,每个元素都有不 同的寓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艺术家在表现历史真实的情况下,经过主观处理,这 种具象和象征意义的表现方式,则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理解通过这种表现手法,营造出庄严神圣、喜庆祥和的画面氛围。) 5.对比分析,李成民的《开国大典 ·人民万岁》这幅作品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主 题的,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从对比中掌握在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不同的画面内容欣赏 美术作品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艺术表达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二、深入分析《新中国诞生》,探究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和造型特点。 1.欣赏 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还要了解艺术家创作的过程和独特的表 现形式,从艺术家的角度来深入分析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 学生从色彩、构图、空间、人物等方面回答。 2.分析 笔墨技法: (1)比较形式上的相似之处 古代绘画作品张萱的《捣练图》与唐勇力《新中国诞生》,继承传统体现出节奏 感 (2)线条:对比传统工笔人物画与《新中国诞生》局部图,传统工笔人物的线条 流畅、细腻,艺术家吸收了传统绘画的线条表现方式,整体线条流畅而有力量。 (3)设色:对比传统绘画《捣练图》与《新中国诞生》局部图,传统轻薄 、淡 雅,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颜色运用厚重, 他还突破传统,把敦煌壁画中脱落 的效果转化成自己的绘画技法——脱落法,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 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油画比较,又加入了西方的素面结构融入自己的画面。
造型特点: 每个人物生动准确,为 63 位委员每个人都单独创作了头像素描和整体素描。还 原人物的高矮胖瘦、表情站姿,还仔细刻画每个人在画中的服装样式,力求还原 人物形象。从人物的形象、动作、眼睛洞悉人物情感,人物生动传神,极具感染 力。 根据刚刚所学,完成【学习任务单二】
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
笔墨技法: 线条
设色
造型特点:
(设计意图: 根据本节课着重讲的内容,进行知识点总结,使学生对笔墨技法 和造型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 【任务单三:】总结三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李成民的《开国大典 ·人民万岁》 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
相同 点 主题
氛围
不同 点 表现形式
表现角度
艺术风格
(设计意图: 以图文的形式对三幅作品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又呼应了导入。) 三、“ 以画为体,以史为魂。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在画家笔下看到一张张鲜活的作品。如《送别》、《转战陕北》、《遵义会 议》、《艰苦岁月》,才有了新中国的成立。峥嵘岁月 红色传承 任何时期的历 史革命题材美术创作品 都离不开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来传达我们深厚的爱国之 情。中华民族的力量铿锵有劲。华夏文明书写着自己的中华魂。 (设计意图:进行育人提升,从革命题材美术作品中感悟革命情感,体会中 华民族的坚强力量。后面的几幅作品是现代科技的展示,体现了中国从过去的艰 苦奋斗到今天的强大力量,让学生从作品中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和传承的力 量。) 作业: 欣赏下面两张作品,结合本课的作品尝试讨论并讲述美术作品中创作手法和创 作意图的关系有哪些? 蒋兆和《流民图》中国画
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李桦 《怒吼吧 中国》版画 板书:
拓展延伸: 娄底,是一座蕴藏红色记忆的城市,伟人曾在这片大地上撩起星星之火。红 军长征也曾在这里高歌猛进。既是抗日战争的关键战场,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 动的热土。新中国成立后,陆续建设立了红色主题馆和纪念碑,请同学们课后去 秋瑾故居 青树坪战役烈士纪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穿越时历史的长河,感受红色 之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