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课件(共17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32
第8课 西欧庄园…………………………38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42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47
新课标: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齐读: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示意图
查士丁尼一世
中世纪东欧的余晖
——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32
第8课 西欧庄园……………………38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42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47
新课标: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齐读: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查士丁尼一世和群臣
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罗马帝国的余晖
伊斯坦布尔城市史
“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
重点梳理
任务一:对比两幅地图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有利影响角度,分析拜占庭帝国如何进入“黄金时代”?
1.东罗马帝国的建立(395年)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亡(395—1453年)
罗马帝国分裂形势图
拜占庭
君士坦丁大帝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重点梳理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亡(395—1453年)
①三洲交接,版图辽阔。(地理位置)
有利因素:
②农业商贸发达,经济活跃。(自然条件)
③皇权强化,政局稳定。(政治条件)
任务一:对比两幅地图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有利影响角度,分析拜占庭帝国如何进入“黄金时代”?
1.东罗马帝国的建立(395年)
罗马帝国分裂形势图
拜占庭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重点梳理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亡(395—1453年)
任务一:对比两幅地图并阅读课文,分析拜占庭帝国如何进入“黄金时代”?
2.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527—565年)
2.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亚非欧三洲
对外:武力征伐,把重建罗马帝国作为奋斗目标。
材料1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皇帝既是虔诚的法纪伸张者,又是征服敌人的胜利者。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重点梳理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亡(395—1453年)
任务二:研读史料,分析查士丁尼巩固统治的手段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他被称为“最后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
2.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527—565年)
对内:完善法律,组织编撰《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1)内容:
(2)目的:
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3)评价:
①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②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③地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实质:维护奴隶制。
战争、法律
君权神授 皇权至上
重点梳理
3.与罗马法的关系
材料2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一次。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时期 成就 影响 阶段
罗马共和国 《十二铜表法》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起步
罗马帝国 万民法、经济法及众多法律概念 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发展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完备
罗马对外扩张,地跨三洲。
基督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
罗马法影响深远,奠定西方法律基础。
(1)罗马法的发展历程
(2)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及启示
①趋势: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奠定后世西方立法的基础。
②启示:法制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发展;依法治国。
重点梳理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亡(395—1453年)
任务三:对比两幅地图,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有什么变化?研读史料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不利影响,探究千年帝国衰亡的因素有哪些?留下什么启示?
4.拜占庭帝国的衰亡(1453年)
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
亚非欧三洲
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示意图
版图:严重缩小,反映了帝国的衰落。
重点梳理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亡(395—1453年)
任务三:对比两幅地图,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有什么变化?研读史料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不利影响,探究千年帝国衰亡的因素有哪些?留下什么启示?
4.拜占庭帝国的衰亡(1453年)
材料3 导致拜占庭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思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无视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 ——尼科尔《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①外患:外族的不断入侵。(阿拉伯人、奥斯曼人)
②内忧:帝国统治者骄傲自大,封闭保守,缺少创新。
③内忧: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
军区制
十字军东征趁火打劫
启示:
原因:
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文化
——罗马文明的余晖
查士丁尼手持《民法大全》和圣索菲亚大教堂
重点梳理
二.拜占庭文化
任务四:研读史料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有利影响,探究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影响、启示?
材料4 拜占庭文明具有继承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点。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 ——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基督教文化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东方文化
(1)特点:①兼收并蓄、独具特色(空间)
马赛克镶嵌画
圣索菲亚大教堂内景
希腊石柱、罗马穹顶和环廊、基督教镶嵌画、伊斯兰屋顶
重点梳理
二.拜占庭文化
任务四:研读史料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有利影响,探究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影响、启示?
材料5 拜占庭国家正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进攻而走向灭亡,大批报国无望的知识分子纷纷逃亡到意大利……这些拜占庭学者将大量古希腊和拜占庭时代的古代手稿、文物和书籍带往意大利,激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作家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
——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秘》
(1)特点:②承前启后(时间)
基督教文化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东方文化
承前
拜占庭文化
5—15世纪
文艺复兴4—16世纪
启后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上古史
中古史
近代史
重点梳理
二.拜占庭文化
任务四:研读史料并阅读课文,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对帝国的有利影响,探究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影响、启示?
罗马帝国国徽
拜占庭帝国国徽
俄罗斯国徽
莫斯科的洋葱头教堂
影响: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空间上拜占庭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架起了桥梁作用)
②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时间上承前启后的作用)
材料6 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欧洲中世纪史》
能力提升
任务五:学完本单元,合作探究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西欧的“黑暗”中蕴含变革基因,而东欧的“强盛”埋藏僵化隐患,东西欧多元共存。
封君封臣制,分裂割据;教权与皇权分立
庄园与农奴制度,相对封闭独立。
基督教神权至上,束缚人性。
王权加强;议会兴起
城市兴起;市民自治
大学兴起;思想解放
政治:
经济:
文化:
保守到开放
分散到集中
黑暗到光明
冲击封建神学
冲击封建经济
冲击封建政治
推动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读史使人明智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