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共12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课件(共12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12张PPT)
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32
第8课 西欧庄园…………………………38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42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47
新课标:通过封君封臣制、庄园生活、基督教的传播,以及欧洲城市和大学的兴起,了解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齐读: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诞生。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基督教会依靠罗马帝国统治者的支持,不断发展和向外传播。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社会,欧洲人称之为“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10世纪开始,西欧城市重新兴起,许多新兴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工商业和文化中心。这些城市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用赎买等方式争取城市自治。
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学纷纷兴起。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保留着大量中世纪建筑的巴黎市区
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
欧洲中世纪的曙光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重点梳理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
任务一:研读材料并结合地图,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复苏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1 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十一世纪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使得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获得进步……当西欧封建制趋于完型时,内部已经孕育了新的因素。正如布罗代尔说:“11、12世纪的西欧已经进入它的青春期”。
材料2 公元10-11世纪的欧洲,随着铁犁等先进工具的广泛使用……由于大片荒地和森林被开垦,耕地面积明显扩大,农产品总量显著增加,在满足农村人口需要的同时还出现了剩余……脱离农业的手工业生产已不再是为了满足领主和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其目的在于追求交换价值,各类商人遂应运而生,商品交换日趋活跃。为了更方便地购买原料、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手工业者和商人自发聚集到港湾、河口、城堡、寺院、交通枢纽和行政中心附近。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的曙光
直接因素
米兰
重点梳理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
任务一:研读材料并结合地图,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复苏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③人口增长(条件)
①社会稳定(前提条件)
②经济发展
(根本原因)
农业繁荣
手工业、商业贸易复兴
城市复苏
(2)代表城市:
(1)有利因素:
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英格兰的伦敦,法兰西的巴黎等。
重点梳理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
任务二:以法国琅城为例,探究西欧城市是如何取得自由和自治的?有何影响?
1112年法国琅城自治起义
西欧城市争取自由自治斗争的概况表 典型城市
常用手段
取得形式
作用
法国琅城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取得“特许状”
①对国王: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②对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1)承认或者允许自己领地内城市拥有自治权和经商的特权;
(2)赋予相关城市制定法律、建立城市管理机构、拥有组建商会或行会的权力;
(3)明确市民的权利义务,确认市民的人身自由,确认市民享有使用城市土地、管理市场、从事商业活动、加入各种行会的权利;
(4)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反对任意的封建管辖权。
“特许状”(“封建权利转让书”)
免税、保护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免除徭役、诉讼自由、保证交易,保障人身自由。
重点梳理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
任务三:怎么理解“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句话?
手工工匠
商人
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
富商、银行家
早期资产阶级
市民阶层
城市居民
农奴
农民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德国民谚
住满一年零一天
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阶级条件。
手工业者
商人
重点梳理
二.大学的兴起(12世纪起)
任务四:怎么理解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丽的花朵”这句话?
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材料4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索邦神学院
居里夫妇、巴斯德、钱三强
霍金、
培根、
钱钟书、
撒切尔夫人
“上主乃吾光”
“世界大学之母”
但丁、
彼得拉克、哥白尼
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奠定了思想解放(文艺复兴)的基础。
大学自治
免赋税特权(财政)
教育自主权(行政)
司法特权(司法)
教会学校
私人学校
经济发展
城市斗争
巴黎教师行会
罗马教皇国王支持
重点梳理
二.大学的兴起(12世纪起)
任务四:怎么理解大学的兴起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丽的花朵”这句话?
2.课程设置
1.自治地位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法学、医学
神学
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评价
大学兴起和经济发展互相促进
中国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文法
修辞
音乐
逻辑
算数
几何
天文
七艺
中世纪大学课堂
重点梳理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0世纪起)
任务五:研读材料,探究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3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国家出现了不与封土相联系的官吏,市民阶级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新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①经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
②政治:促进了王权强化和国家统一,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③思想文化:打破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促进大学兴起和思想解放,推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为文艺复兴创造条件。
总之,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重要作用。
中外纵横
阅读课文,比较中世纪西欧与古代中国城市的不同之处。
区别 中世纪西欧城市 古代中国城市
规模 规模小、人口少 规模大,人口多
功能 经济中心 政治与军事中心
权力 城市自治 专制统治
作用 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自然经济根深蒂固。
中世纪西欧的集市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中外纵横
比较中国和西欧的封建社会的不同。
项目 西欧封建社会 中国封建社会
时间跨度 476年——1500年 公元前475年——1840年
政治制度 封君封臣制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阶级矛盾 领主与农奴 地主与农民
经济制度 庄园制 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为主。
城市发展 自治传统,起步较晚 无自治权,类型多,发展早。
思想文化 基督教垄断精神文化 儒家思想占主流
中国封建社会以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和儒家文化为特征,长期稳定但缺乏变革动力;西欧则分权割据、庄园经济与宗教主导,虽分裂动荡却孕育了城市自治和资本主义萌芽。两者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层面,更深刻影响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路径。
读史使人明智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