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1.____________至少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它促进了世界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传播与文明的发展。。2.唐玄宗时,僧一行研究天文历法,他制定__________,还组织实测____________;医学成就是孙思邈所著_________,他被后世尊_____。唐高宗时编修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颁布的药典。3.唐朝思想家______强烈抨击佛教,主张复兴儒学。______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4.“诗仙”是______,“诗圣”是______,他的诗称为“_______”,_____ _的诗通俗易懂。唐朝的书法家是________、________;画家是_________、_________。唐朝保存完好的敦煌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宝库。雕版印刷术《大衍历》地球子午线长度《千金方》药王《唐本草》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诗史白居易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莫高窟【课前复习】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8课 北宋的政治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北宋时期形势图王安石像宋太祖赵匡胤像【课标要求】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唐玄宗统治后期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五代(907-960)(北方)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唐907亡北宋960兴十国(891-979)(南方) 前 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武力夺权【温故知新】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旧五代史》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1.北宋的建立:(1)时间:(2)建立者:(3)事件:(4)都城: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东京/汴京/汴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2.北宋的局部统一:(1)时间:(2) 方针:(3) 结果:979年先南后北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局部统一二、中央集权的加强《雪夜访普图》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就睡不着觉了,为什么?(要是你是宋太祖,你会因为什么睡不着觉?)于是宋太祖问计宰相赵普。宋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宋太祖:“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问题】(1)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针对这些问题,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1.背景: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目的 措施 影响军事上: 收精兵政治上: 夺其权 中央地方经济上: 制钱谷①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措施:二、中央集权的加强利 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的控制弊 造成了地方的贫困。利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弊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利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弊 造成中央冗员、冗费。利 加强了中央集权;弊 造成地方冗员、冗费。防止武将专权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削弱宰相权力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①政事堂:分割行政权②枢密院:分割军事权③三司使:分割财政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地方赋税收归中央①派文官任地方州县长官三年一换;②设通判,分割知州权力。地方:行政权、财权、兵权中央:以宰相为首的百官皇帝中央集权强化皇权汉—唐宋代●积极影响:●消极影响:①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②皇权大大加强;③出现了冗官、冗费、冗兵,军队战斗力减弱。二、中央集权的加强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北宋严格了科举考试程序,殿试成为定制,录取及名次直接由皇帝掌握,进士成为“天子门生”。4.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宋代扩大科举取士与冗官问题》《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历代开科取士人数统计图(单位:人)结合课本P46,思考宋朝文教发展的意义:②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①为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道路扩大政权统治基础;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曾巩 柳宗元 韩愈 欧阳修 苏轼 苏洵 苏辙 王安石(2)影响:P46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①军队战斗力减弱;②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低;③增加朝廷的财政支出。5、崇文抑武(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材料一: 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两宋三百多年始终没有一股政治势力膨胀到足以威胁赵宋皇位的巩固。——《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材料二: 北宋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表格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真宗天禧五年 (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 (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三、王安石变法材料一:“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9785员,今内外官属总17300余员,……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 ——(宋)包拯奏报冗官材料二:北宋中期有人说:“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冗兵材料三:北宋与辽和西夏屡次发生战争,后分别同二者签订协议,每年交其“岁币”“岁赐”。冗费1. 背景:北宋积贫积弱,内部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2、概况:时间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目的 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经济 青苗法 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向农民提供谷物或贷款;收获时,农民付利息偿还。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方田均税法 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 促进农业发展军事 保甲法 把农村人户编制起来,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田,农闭练兵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3、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①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②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改革者要有勇气和魄力。君子之争4.启示:北宋的政治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局部统一控兵权:削相权:控地方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定期换防分化事权,加强皇权兵:收精兵;钱:取消节度使收税特权,设转运使权:文臣任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重文轻武——重用文官、发展科举——抑制武将权力——王安石变法目标:富国强兵结局:最终失败变法集权文治【课堂小结】1.制作时间轴有助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下图中①处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朝2.历史故事会上,一组同学讲述了某位历史人物的故事,其中涉及“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重文轻武”等关键信息。他们讲述这位人物的故事时还会涉及的关键信息是 ( )A.“风声鹤唳” B.“破釜沉舟”C.“杯酒释兵权” D.“开元盛世”C【课堂练习】C3.“朕选满臣于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落(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4.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 ( )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 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CD5.两宋时期,政府在考试方面采取了较多措施,如需要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另抄考生答卷交考官批阅;与考官有私人关系的考生,需要由朝廷另遣考官。这说明当时 (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C.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崇文抑武政策的推行6.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方面。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奠定藩镇割据的基础,以巩固统一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解决财政危机D.加强国家管理和控制,富国强兵BD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材料二: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怎样的社会风气,这种风气的目的和作用?960年,陈桥驿社会风气:重文轻武目的:为了防止武将专权跋扈的弊端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