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新课导入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世界上曾经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 【读图学史】结合地图和课本,说说二战后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东欧: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亚洲:中国、蒙古、朝鲜、越南拉丁美洲:古巴2.苏联模式的推广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成立北约成立华约两大阵营冷战对峙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苏联模式的推广成立经互会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归纳经互会的成立概况背景:目的:成立:影响: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②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③加强控制各国共产党,按苏联模式改造各国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2.苏联模式的推广成立情报局相关史事1947年,苏联坚持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代表日丹诺夫提出世界已经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3.中苏关系毛泽东访问苏联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1.改革背景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研读】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及存在什么问题 重工业发达农业、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根源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政治经济赫鲁晓夫改革2.苏联的改革赫鲁晓夫(1894-1971)(1)内容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执政时间:1953-1964年改革重点:农业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具体措施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台下有人递上条子:“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干啥?”赫鲁晓夫连问三次:“谁写的?站起来!”始终没人站出来。赫鲁晓夫笑了:“告诉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赫鲁晓夫改革2.苏联的改革(2)评价材料一:赫鲁晓夫为改变苏联农业落后问题,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到处提倡种植玉米,很多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不能成熟,造成这些地区的饲料严重短缺。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经济管理体制也保留了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配置资源的基本方法依旧是计划经济和计划方法。 【材料研读】根据材料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苏联模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材料二: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由于历史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之中,而不能自拔。 ——苏联《文学报》1953-1964年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苏联海报“为玉米让路”勃列日涅夫改革2.苏联的改革1964-1982年(1)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读图学史】观察右边漫画,结合课本说说苏联经济发展出现什么问题?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苏联的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跛脚的巨人(2)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一苏联官员对美国记者宣布:“从明天起,每个苏联家庭都将获得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不解:“每家都要飞机有什么用?”苏联人说:“这样列宁格勒的居民听说莫斯科有新的副食品供应就马上能赶过去排队啦!”戈尔巴乔夫改革2.苏联的改革1985-1991年(1)内容①实施 的方案,但总体效果不佳。②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实行 ,倡导“公开性”和 。加速经济改革多党制“政治多元化”(2)影响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国的分离趋势加剧。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戈尔巴乔夫说:“从现在起,苏联的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有人喊道:“我选择做资本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奉行“人道的民族的社会主义”路线,全盘否定苏联社会主义体制和社会主义历史,造成政治、经济、社会和民族关系的混乱,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吴恩远《苏联“无可救药”的各种争论》评价:改革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那个职位已经被我预定了。”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1.东欧剧变东欧剧变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表现 阅读课本说说东欧剧变的具体表现,分析其实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1.东欧剧变原因这些事情(指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的变化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摘自钱其琛记者的谈话 【材料研读】阅读材料,分析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受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受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叶利钦控制了全局,加速了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标志是什么?1991年底,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最高领导人职务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诞生于人类最崇高的理想,毁灭于人类最卑劣的欲望。2.苏联解体(2)原因材料一:戈尔巴乔夫从理论和实践上动摇了苏共的地位,扰乱社会主义思想就势必会造成苏联的完整性受到侵害,走向坍塌。——邢广程《戈尔巴乔夫的思想嬗变》材料二:用时间来等待社会主义自己的变化,通过西方生活方式的宣传和渗透,和平地,不通过战争就可以使“社会主义”蜕化为“资本主义”。——美国国会议员杜勒斯预言阅读材料,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直接原因外部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三、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3)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和“冷战”结束。实质:社会制度发生变化,由社会主义制度变为资本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鉴往知来 如何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它们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认识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严重挫折,是苏联模式的失败,而非社会主义的失败;②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其中必然充满着艰巨、复杂和曲折。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③坚持依法治国,健全民主与法治;④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共的领导。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涅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坐在一列火车上,火车行进过程中,前面没路了。于是列宁走下车开始号召工人修路,斯大林则下令不修路的全去西伯利亚,赫鲁晓夫下令将后面的铁轨拆了铺到前面,勃涅日涅夫下令将窗帘拉上,摇晃身体,假装火车还在前进,戈尔巴乔夫下令将火车拆了,等到有路的地方再组装起来。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先后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发展遭受严重挫折。社会主义的发展虽然具有曲折性,但社会主义在曲折中持续前进。本课小结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成立经互会,推广苏联模式《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实质社会制度改变社会主义国家增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