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探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资源简介

初探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数学课堂是思维的课堂,思维的课堂需要探究,探究的课堂离不开问题,以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课堂提问对于数学课堂尤为重要,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合理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有利于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能够开拓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尽管课堂提问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但由于受教师个体知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的限制,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策略,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往往出现诸如:重数量轻质量、重提问轻反馈、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作为数学教师,光靠埋头做题,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如何改善教师课堂提问的策略,有效提问,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平时教学结合相关理论本人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充分准备,注重实效。备问题就是备课的一部分,一要备教材,二要备学生。教师课堂提问的指向必须清楚,明确。把握教材重难点,吃透教材,是有效提问的基础。提问的问题不仅要求具有启发性,严密的逻辑性,还要新颖,适应学生的初中阶段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适应学生认识水平。因此,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是有效提问的又一基础。
教师在课堂提问前,要做好充分淮备,对于问题的形式、内容,提问的时间、人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作过场。过多的提一些诸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这样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表面上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热闹 ( javascript:void(0) )非常,实际上并无实效。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怎样发问?问谁?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作为年轻教师,我在教学时缺乏经验,每次备课,总会把一些要问的问题仔细斟酌,一些关键问题写在备课笔记上。每次听课时,总会关注每个环节,上课教师的提问及学生的反应,认真反思,扬长避短。
第二、问题精炼,态度自然。充分准备的问题一定是精炼准确的表述。如果问题不够精炼,含糊不清,指向不清楚,会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回答,往往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一言堂,甚至无法正常进行教学。例如,在《3.4用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例7的教学过程中,关于“如由A机单独完成剩下的工作,会不会影响上课?”这一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的问题设置,如果提问“这一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学生一头雾水,鸦雀无声。换个方式,提问“你认为应如何判断:由A机单独完成剩下工作,会不会影响上课?”如此提问,指向明确,引导学生思考,求得解决办法。
教师在等候学生回答时,一般不宜重述问题,确有必要的,重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同时在重述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明确提醒。假如没有耐心,担心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又想通过重述引起学生注意,多次重述问题,容易造成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实际效果适得其反。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向学生发问时,态度要安详而自然,要有耐心,要表示相信学生能够回答,这样学生就愿意回答。发问时切不可含有考问,或严肃的表情,会导致学生就无法安静的思考,因而不能畅所欲言。
第三、抓住时机,适当提问。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把握得不好,就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设置的提问需问在学生有疑时有疑处,有疑问才会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真理的兴趣。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会有一种 “豁然开朗”的感觉。不仅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对于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总是记忆犹新。
另外,设置的问题要适当,尤其是难度要适中。如果设置太容易,学生不用过多思考动脑就能回答出来,没有提问的必要,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设置太难,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特别是针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增强学习的信心,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再逐步培养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不仅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而且会变成一个优秀生。
“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经过思考、努力、交流合作基本上可以把问题解决。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关注细节,学会倾听。教师要善于观察,关注学生的状态,提问的时间是否合适,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学生当时的表情举动都能够看出来。很多时候不用问的太多,不需要重述多遍,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的时间,耐心等待,听他说完,然后给予补充和评价。
实际上,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因此,学会倾听,对于有效提问异常重要。做好这一点关键的策略是,你的神情动作状态告诉学生你在等待和倾听。
第五、全体参与,正确评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属于教师和每一位学生。因此,在提问时,应该面向全体,照顾到全班学生。也要注意,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自信,有所发展。
对于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通常教师要描述一下完整的答案,其次要评“好不好”,尤其是好在哪个方面应该指出,最后应以赞赏和鼓励为主。评价的语言不可过于单一,只用“好”、“很好”、“非常好”等此类的评价,也只是流于形式,并且枯燥、浅薄。
对学生的正确回答或接近正确的回答,要予以肯定并进行表扬,对于不完整或错误的回答,也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找出积极因素,要树立学生的信心,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充分肯定其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这样能够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作为数学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选择恰当时机,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采用适当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课堂发问的艺术性,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思维。提问中教师 ( http: / / www. / chuzhongshuxuejihuazongjie / shuzhibaogao / )的仪态、诚恳、发人深思的语言、恰到好处的节奏,对不同程度学生深浅适中题目的设计等等都会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只有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选择好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 ( http: / / www. / shuxuelunwen / jiaoxueyanjiu / 5076.html )效果,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王盈盈
2010年2月20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