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海南省临高县新盈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调研模拟卷(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神人兽面纹(图)是良渚文化的独特标志。该图案( )
A. 体现了旧石器时代的特征 B. 实证了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C. 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最初起源 D. 表达了良渚人征服大自然的愿望
2. 西汉初年,统治者将帝国的疆域划分为“关中核心区”“关外直辖地”和“关外王国”等若干区域(如图所示)。其中,七个异姓侯区域均属“关外王国”。当时这样划分主要是为了( )
汉初政治地理建构示意图
A. 分化诸侯国的实力 B. 彰显国家一统的理念
C. 执行推恩令的部署 D. 缓解关中地区的压力
3. 西晋后期,高门士族“贱经尚道”,推崇“放荡越礼”,这种价值观成为中正论人的标准。东晋至南朝,士风转向崇尚文学。陈朝吏部尚书姚察说:“近世取人,多由文史。”该变化说明( )
A. 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B. 九品中正制度已经瓦解
C. 士林舆论影响选官 D.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重建
4. 如图是唐朝后期两京地区和河北—河东地区出土的墓志数量(每十年)变动示意图。改变其趋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落 B. 科举选官的进一步完善
C. 黄巢等农民起义的冲击 D. 藩镇割据对民俗的破坏
5. 下表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颁布的政令。这些政令的颁布表明,明清时期( )
时间 政府政令
洪武十四年 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
永乐三年 泉州、宁波、广州等三处市轴司更名为“来远”“安远”“怀远”。
顺治十八年 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
乾隆二十四年 关闭江、浙、闽三海关,由粤海关行商垄断对外商贸易事务。
A. 海禁与开放并存的对外政策 B. 统治者对海洋战略的认识深化
C. 海洋政策呈现出政治集权化 D. 海外贸易管理日益趋向制度化
6. 如图能反映出,中国当时( )
A. 外贸中心的转移 B. 就业结构的变化 C. 通商口岸的增多 D. 民族工业的出现
7. 在清廷预备立宪的形势下,浙江巡抚张曾歇将尚未举事的革命党人秋瑾“就地正法”,引起了江浙民间舆论的一片哗然。民间舆论坚持以宪政精神作思想武器,抨击浙江官府处理秋瑾案的种种作为,使其穷于应付,狼狈不堪。这( )
A 反映出清廷名义立宪实则专制
B. 体现了思想解放对清政府统治的冲击
C. 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
D. 说明民主宪政思想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8. 1932年,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立妇女夜校、问字所、识字班、读报团,为女性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场所。赣南、闽西苏区规定,6岁以上的女孩同男孩一样实行免费教育。各级农民协会设立妇女干部,女性在苏区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这可用于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将女性解放与抗战相结合 B. 坚持群众路线
C. 倡导社会主义国家新风尚 D. 重视党建工作
9. 下图为改革开放前我国的一幅年画——《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该年画( )
A. 反映了我国产业均衡发展 B. 表达了追求生产现代化的夙愿
C. 使劳动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D. 体现了新中国计划经济的优势
10.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省湘西十八洞村首倡“精准扶贫”。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该村脱贫摘帽。如今的十八洞村建成了“精准扶贫”示范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模式。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减贫和乡村振兴经验根植于中国,正走向世界。这表明( )
A. 我国重视“精准扶贫”推广
B. 十八洞村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
C. “精准扶贫”引领乡村振兴
D. 中国“精准扶贫”助推世界经济发展
11. 恩格斯曾指出:“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的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恩格斯这一论断意在强调,拜占庭文化( )
A. 打下了近代欧洲文明的底色 B. 迎合了资本主义时代的诉求
C. 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互鉴 D. 助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2. 十四世纪中期,佛罗伦萨行政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的是长老会议,它由八名长官和一名正义旗手组成。长老会议的成员任期为两个月,长官卸任后的三年内不得再担任最高长官,在任期内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和质疑。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佛罗伦萨( )
A. 形成了较强大的王权 B. 城市的自治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C. 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D. 延续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传统
13. 伏尔泰宣扬开明的君主统治:言论自由,他的作品囊括了小说、戏剧、诗歌、书信等文体。“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人物如狄德罗、卢梭、孔狄亚克、布封等人,无一不是他的后辈,且对他推崇备至,公认他是导师”。由此推知,启蒙思想家们( )
A. 认为人文科学价值更大 B. 将法国视为启蒙运动中心
C.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D. 重视动员群众参加反封建
14. 1815年,英国通过《谷物法》,严格限制谷物进口,该法案颁布后,谷物价格骤升。在多方反对下,1846年,议会最终废除了这一法案。推动《谷物法》废除的主要力量是( )
A. 工业资产阶级 B. 传统土地贵族 C. 城市工人阶级 D. 乡村小生产者
15. 下表为1961-1986年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及非洲成员国数量变化,该变化( )
时间 数量 1961 年 1964 年 1970 年 1973 年 1976 年 1979 年 1983 年 1986 年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数量 25 47 53 75 86 95 100 101
非洲成员国数量 11 28 32 41 47 51 51 51
A. 瓦解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B. 利于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C. 反映了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D. 加强了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16. 21世纪以来,部分欧洲国家采取现金补贴、税收减免以及“去家庭化”的公共托育服务等政策,以阻止生育率的持续下滑。这些政策( )
A. 有利于提升本国社会活力 B. 有助于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C. 削减了国家的财政开支 D. 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的不动产纠纷。《名公书判清明集·户婚门》共收录185个判例,其中涉及不动产纠纷的判例有116个,所占比例达到62.7%,宋代的不动产纠纷可划分为典当纠纷、买卖纠纷、侵占纠纷、继承纠纷和租赁纠纷等多种类型,且各类型相互关联。纠纷主体范围十分广泛,奴婢、仆人等下层民众以及不占有田产的佃农也开始在纠纷中显露身影。纠纷还涉及多种亲属关系,既有同辈亲属间的纠纷,也有尊长诉卑幼和卑幼诉尊长等不同辈分亲属间的纠纷。解决机制调查:本阶段,需要查验官方文书的记载,主簿专掌“稽考簿书”,管理一县的赋税版籍,因此,主薄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案情简单的纠纷,保正即可负责主持调查任务,无需官方力量参与。为确保调查的公正性,保正往往会召集当事人的邻居或族人一起调查,而后将调查结果上交官府,作为官府审判的依据。处理:分“会商”和“听讼”两种。“会商”是指在民间调解被启动后,调解人调查了解案件事实后,召集双方当事人及相关族人,通过会议协商的方式落实解决纠纷的最终方案;“听讼”就是司法官在官府衙门公堂之上听取纠纷当事人和证人的陈述,了解案件真相、对争议做出裁决,律、敕、令和指挥是司法官引用较多的法律形式。结案:诉讼结案后,官府必须向当事人发放结案文书,称为“给断由”,以防止日后翻诉。当事人申请复审时,须将“断由”附于书状首页,否则不予受理。“执同分赎屋地案”本案中,毛永成与毛汝良是兄弟,毛汝良将埋有祖坟的田地典卖给陈自牧、陈潜,毛永成想用白契赎回,司法官吴怒斋在详细了解案情后,认为毛永成的本意是出于仁孝之心,其回赎之举合乎人之常情,于是以兄弟之情劝说毛汝良,又考虑陈自牧、陈潜是读书人,应该熟知道理人情,劝二人放弃小屋地之争、如此不仅是一桩义举,也可免去争讼的困扰,失少得多。
——于晓宁《宋代不动产纠纷及其解决机制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不动产纠纷频繁的原因。
(2)宋代不动产纠纷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汉代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船只满载着货物从合浦郡徐闻县起航,抵达东南亚一带,最终抵达黄支国(印度)。国外的“山深水宝,翠玉之珍,蛇珠火布之异”通过海上航线被运输到了中国。
唐代 在唐朝时,中国开元通宝等货币源源不断地从国内流通至东南亚国家。当时外国人使用了大量金银支付所购买的物品,对岭南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从8世纪中叶起,中国陶瓷逐渐成为流通到海外的重要商品。
宋代 宋朝政府鼓励阿拉伯商人来广州与泉州等地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有所拓展。从11世纪起,埃及福斯塔地区的陶瓷工人开始仿照青瓷和白瓷,埃及制陶技术有所发展。在古波斯王国,波斯三彩的定型与着色也深受中国陶瓷的影响。
元代 元代统治者非常重视海外贸易,中国的很多港口城市成为当时联系世界各国的纽带,有数百个国家与地区的商人与货轮来到中国繁华的港口,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明清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明代中叶,明朝在福建漳州开放海禁,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出海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开辟了大帆船贸易航线,把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转运到美洲大陆、欧洲。
新时代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摘编自陈玉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等
围绕“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世界史(节选)
5-12年级学生的世界史综述与内容 时代1人类社会的起源 时代2早期文明与游牧民族(公元前4000-前1000年) 时代3古典传统、主要宗教与伟大帝国(公元前1000- -300年 ) 时代4交流与相遇的扩展性地带(300- -1000年) 时代5两半球交互作用的增强( 1000- -1500年 ) 时代6第一次全球化时代的出现( 1450- -1770年) 时代7革命的时代( 1750- -1914年) 时代8半个世纪的危机与成就( 1900-1945年) 时代9 1945年 以来的20世纪:枫遇与挑战
——译编自《National Standards for World History》
(1)根据材料,指出编者进行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并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你认为将时代7命名为“革命的时代”合理吗?请结合所学知识作简要阐释。
(3)在不同史观指导下,人们会对历史产生不同认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分期或时代主题提出一条修改意见并说明依据。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社会体制的复杂的制度变迁过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以下是部分学者或课题组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观点:吴敬琏从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主义的角度,按照中国经济改革战略,把改革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78-1991年的增量改革阶段和1992年以来的整体推进阶段。赵旻从体制转轨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的角度把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改革探索和扩张供给阶段(1978-199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设和经济高速成长阶段(1992-1997年)、改革巩固攻坚和经济结构全面调整阶段(1998-)与未来的转轨发展阶段(即市场化体制的成熟完善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吕炜认为,中国经济转轨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告别旧体制意义的转折点”和“建立新体制的任务接近完成意义的转折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认为,中国改革以来的经济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发启动时期(1978-1991年)、自觉推进时期(1992-2000年)、全面加速时期(2001年—)。景维民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建立混合经济。同时,他把中国经济转型划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从改革走向转型)、启动和正式推进段阶段(共性与差异)、深化和完善阶段(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王守坤认为,中国经济转型是从中央向地方的财政分权开始的。因为,传统计划体制的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使中央财政不堪重负,因此,只有选择向地方财政转移压力,走财政分权改革之路。这样,通过向地方分权的放权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大锅饭局面。
——摘编自瞿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转型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至少选取两个观点评析,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5届高考调研模拟卷(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D
【3题答案】
【答案】C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C
【6题答案】
【答案】A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B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D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D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6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宋代不抑兼并政策;土地流转频繁;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社会风气变化。
(2)特点:解决机制和流程相对完善;官方治理和民间参与相结合;注重律令的引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为中外物质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随着中国丝绸不断出口,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漆器及其制作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西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国外的物种、服饰、饮食业对我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如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丝绸之路为中外精神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综上所述,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路线,而且是中外物质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19题答案】
【答案】(1)依据: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时代特征
理由:时代7被命名为“革命的时代”,是因为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活动,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等。这些革命不仅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政治结构,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时代2早期文明与游牧民族(公元前4000-前1000年),也体现人类文明在早期文明阶段的经济形态。
(2)合理。理由:在时代7这个时期包括了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活动。这些革命不仅改变了相关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而且也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化、社会阶层变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选择时代:时代9 1945年已来的20世纪
修改意见:在时代8中加入对“冷战”的描述,改为:时代9 冷战与其之后的世界:危机与发展(1945年之后)
依据:冷战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现象之一,它不仅涉及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还影响到了全球的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因此,将冷战作为时代8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20题答案】
【答案】观点一:按照中国经济改革战略,把改革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1978-1991年的增量改革阶段和1992年以来的整体推进阶段。这种观点符合改革开放的实际,据所学可知,1978年以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经济相对落后,一切围绕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管是对内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对外开放都是如此;1992年以后,我国意识到经济发展要与世界接轨,鉴于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观点二:中国经济转轨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即“告别旧体制意义的转折点”和“建立新体制的任务接近完成意义的转折点”。这种观点大体上概括了改革开放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经济体制改革,围绕着增强企业活力,国家简政放权,1992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意味着我国基本上告别了计划经济体制。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意味着新体制任务接近完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