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课第三框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导学案【课标要求】领悟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政治认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科学精神:明确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内容,区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法治意识: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公共参与:积极、主动、有序参与基层群众自治。学习任务要求:了解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村(居)委会与党、国家机关的关系,熟悉发展基层民主的原因及实践,掌握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深刻领会我国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共建 共创 共享美好社区——从社区治理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环节一:“稀烂街”治理遇困境成都市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位于成都市老西门,建成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常住人口约3万人,共有小区89个,其中86个是典型的城市老旧小区。多年来,小区内设施设备年久失修,地下管网破损严重,违章搭建较多,公共配套不足,存在“建筑破败、道路破烂、管网破损”等典型老旧城区“后遗症”,居民生活环境脏、乱、差,墙面斑驳,私搭乱建多,大家一度将这里称作“稀烂街”。群众改造意愿十分强烈,居民和物业之间矛盾重重,居委会每天都会接到大量投诉。探究与分享一任务:结合情境,大家为什么会找居委会投诉?居委会能解决社区所有问题吗?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基层民主具有三个特点: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1)农村:村民委员会①村委会的性质: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农村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②村委会的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村委会的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日常事务的管理: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2.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2)城市:居民委员会①居委会的性质: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居委会的任务: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③居委会的产生: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④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环节二:老旧小区综合治理“西南街模式”在西南街片区改造过程中,业主诉求多元,平衡各方利益成为一大难题。基于此,金牛区创新了“党建引领、多元参与”片区动员机制,打破老旧小区硬件改造“有形的墙”和利益主体诉求各异“无形的墙”,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让群众真正成为小区“主人翁”,不断夯实居民自治基础。搭建3个平台培育社区“自治细胞”。指导改造院落成立自管小组,在党群服务中心开设社区学院,促成社区兴趣爱好者成立民间协会,搭建“自管小组—社区学院—民间协会”3个自治平台,努力寻找居民诉求的“同心圆”,召开“坝坝会”、座谈会、动员会等70余次,征集意见1200多条,做到“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居民自己说了算,进一步凝聚改造共识。组建两个联盟构建商居“共生生态”。组建“商居联盟”,推动商家和社区居民共同拟订街区商业公约,加强商家自律,规范经营行为,片区油烟噪音大、占道经营多等“老大难”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民生投诉同比下降30%。组建“商家联盟”,明确规定铺面租赁交接、街容街貌打造、交通及安全管理等具体事项,引导商家更新提升店面形象、提档升级配套设施,带动形成互惠互利、和谐互动的良性商圈生态。探究与分享二任务一:结合情境,谈谈西南街社区居民通过哪些途径参与社区治理?任务二:目前,西南街社区基金“总池”已达30余万元,如何规范好这笔资金的有效使用?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1.基层民主实现形式(1)民主选举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2)民主协商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适用范围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3)民主决策原因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做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4)民主管理原因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要求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运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来进行。(5)民主监督原因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要求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环节三:民主赋能,社区建设显活力2024年3月,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中心(所、站)名单正式公布,成都市20个点位上榜。为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成都文明网推出“四川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成都篇”专题栏目,交流好经验、好做法,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金牛区抚琴街道西南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榜。探究与分享三任务:通过情境,谈谈基层自治赋能社区建设的优越性。2.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②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③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易错易混1.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2.扩大基层民主自治,就等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3.创新社会民主管理办法,创新了社区居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4.村级财务事务“两公开一会审”的做法,加强了对基层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课堂练习1.【2022年全国乙卷】某市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一楼栋-单元”分级负责的社区治理组织架构,网格长由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担任,楼栋长和单元长从居民中选出。网格长牵头,定期组织楼栋长、单元长共同商议小区事务,梳理居民需求信息,化解居民矛盾,提出工作建议。“三长”联动机制①通过共建共治共享激发基层治理活力②是完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的积极探索③有利于维护公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民主权利④丰富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类型和职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2023年全国甲卷) 近年来,某地积极探索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造区、街道、社区三级微服务平台,形成“党建引领、社区主导、社工参与、情感治理、数据赋能”五大机制,构建起以“大数据、微服务”为主要特色的社区治理和服务综合体系,被评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这启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①要统筹发挥街道、社区的政府管理职能②要以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轻基层负担为前提③需要推动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④要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理念,提高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23年湖北卷)锣鼓文化是某村的传统特色文化,该村党支部发挥这一特色,利用微信群打造“击鼓议事堂”,实现群众事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定。每当村里需要就重大事项作出决策,村党支部(“击鼓队”)就会在微信群发出信息,如同击响“议事鼓”,村民代表便集聚一堂,积极建言献策。“击鼓议事堂”这一形式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 ②完善了基层自治的议事规则③丰富了基层自治的组织形式 ④提高了基层自治的治理效能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2022年广东卷】广东某村充分发挥“村(组)党组织+议事协商组织+村民小组”机制的作用,以村(组)党组织为核心,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等议事协商组织,联合本村各村民小组,共同参与该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工作,井建立村规民约的积分管理和红黑榜机制。该村做法有利于①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创新基层民主形式②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乡村治理效能③提升村级党组织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领导力④维护村规民约的内部属性,表明其不受外部约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2年湖南卷】某区聚焦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提案,推动“社区参与有序化、社区议题合理化、社区协商规范化、社区共识最大化、社区服务精准化”。该区在基层治理方面的做法能够①保障居民享有更多民主权利②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③增强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实际本领④创新自治组织形式,维护居民合法权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16年课标II】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最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坚持自治为基,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某地探索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形成“四会管村”模式。村党支部委员会根据村民自治有关规定,讨论决定旧村改造事项并提出要求。5个村民小组组长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汇集村民意见建议300多条,初步估算总投资上亿元。村民议事会经过反复商议,形成两套改造安置方案。第一套方案经费投入较多,涉及村头大树和祠堂的保留利用;第二套方案现代时尚,且相对省钱。两套方案并报村民代表大会投票表决,第一套方案获得通过。在全体村民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村民委员会精心组织实施,不到两个半月,378户、10万平方米的旧房全部顺利拆迁完毕。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四会管村”实现村民自治的工作机制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