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025.08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著作中指出,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泛滥且不可预测,苏美尔人将洪水之神视为恶毒之神,其人生观较为消极;而埃及人因尼罗河有规律的泛滥,视之为生命之源。这表明( )A.大河文明催生了早期宗教神话体系 B.地理环境差异塑造了不同文化心理C.农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宗教信仰特点 D.自然崇拜构成了古代文明精神核心2.摩亨佐·达罗遗址是古代印度哈拉帕文明城市遗址,该城市分为卫城和下城两部分。卫城有城墙和塔楼,下城是居民区,街道平直、整齐,街道由烧砖砌成,城市有比较完善的排水系统。这可说明达罗遗址时期的印度( )A.社会组织达到一定水平 B.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C.窑炉炼制技术比较成熟 D.已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3.《源氏物语》是古代日本一部文学著作,其内容引用中国诗人白居易诗句90余处,同时开创日本“物哀”美学传统。这反映出古代( )A.文化交流具有相互借鉴特征 B.文化交流激发了日本民族意识C.日本文化的开放性与创新性 D.中华文化在东亚地区的全面传播4.12—13世纪,英格兰城市中心的数量大量增加,诺福克郡多达130个小市场,兰开夏郡仅特许状授权的市场和集市就不少于85个,另外还有50个自然形成的市场。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B.庄园经济已经崩溃C.农业经济转型已经完成 D.商品经济较为活跃5.《马可·波罗行纪》称13世纪的中国泉州港胡椒贸易量是整个欧洲的百倍、胡椒贸易主要由穆斯林商人控制。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直接从产地获取香料,降低了很多经济成本,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 )A.东西方经济实力的根本变化 B.全球贸易格局的结构性转变C.东西方商品结构根本性调整 D.区域贸易中心的周期性更替6.图1为18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结构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当时法国( )图1A.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君主专制逐步确立C.社会革命阻力较弱 D.第三等级享有特权7.从1820年到1860年,美国迎来第一次移民潮,大约有500万人移民美国;从1860年到1920年,大量移民蜂拥而入,美国迎来了第二次移民潮,期间有3000多万移民来到美国。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要 B.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C.国际分工体系逐步形成 D.社会结构转型的效应8.巴黎公社要求各位委员和各级领导要向人民报告工作情况,要求干部通过举行选民大会的方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质询。公社在讨论重大问题时,邀请有关人员列席会议,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这可用来说明巴黎公社( )A.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稳固的工农联盟C.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体现了工人政权的特征9.有历史学家指出,1905—1911年伊朗立宪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革命领导者在封建经济基础上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形象,这既不能改变伊朗政治、经济的依附性,更不能阻止西方国家瓜分伊朗。该历史学家意在说明当时的伊朗( )A.现代化路径的错位 B.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妥协性C.过度依赖西方列强 D.社会动员的能力存在不足10.从1915年底开始,美国总统威尔逊逐渐把德国政府描绘成对战争起因负责,威胁人类自由和权利的专制政府的形象。同时鼓吹美国作为人类权利保卫者的形象。美国这一做法( )A.为美国参战提供有利环境 B.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C.确立了美国的国际话语权 D.克服了孤立主义传统的阻力11.1920年,苏俄有13个省停止实施余粮收集制,一些地方苏维埃政权也不完全禁止粮食的自由买卖,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来救济饥民和支援战争。这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被否定 B.新经济政策已经出台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着弊端 D.粮食短缺问题已解决12.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甘地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以及大机器生产给工人带来的严重危害。基于此,他大力主张构建一种以恢复手工纺织为核心的经济模式。甘地的这一主张( )A.有利于推动印度的现代化进程 B.试图提升手工业者的经济地位C.全面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D.体现了对殖民剥削的抵抗策略13.1957年美国出台新的中东政策,新政策强调了中东地区地理位置和石油资源对世界的重要性,国会授权总统为保卫中东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可使用美国武装部队,并在1958年和1959年两年分别拨款2亿元,用于对中东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这些举措( )A.表明中东已成为美苏争霸的重心 B.凸显了对第三世界的争夺C.旨在推动中东地区民族解放运动 D.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形成14.20世纪70年代,英国年经济增长率在2%以下,有时还出现负增长,零售物价指数不断上涨。1978年英国失业人数达到160万。面对这种局面,1979年上台的撒切尔政府放弃传统经济政策,推行新经济措施。撒切尔政府采取的措施最可能是(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扩大政府开支C.推行国营企业的私有化 D.增加政府税收15.据统计,自“9·11”事件之后,美国对他国实施的制裁数量呈爆炸性增长,制裁对象从2000年的912个增加到2021年的9400多个。这说明( )A.大国霸权主义依然存在 B.美国逐渐建立单极世界C.全球治理机制趋于崩溃 D.经济全球化出现逆转趋势16.有学者指出,20世纪后期是东亚的“自我伸张”时代,这一进程始于50年代的日本。这一时期,印度尼西亚、韩国、中国实现人均产值翻一番分别仅用了17年、11年、10年。80年代和90年代上半叶,中国经济以年平均增长率8%的速度递增。这些现象的出现( )A.加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 B.表明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C.凸显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D.推动了世界多极力量成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奥林匹亚竞技会起源于古希腊对众神的祭祀活动,自公元前776年首次正式举办,此后每四年举行一次,持续了1170年共293届,直到公元393年被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取缔。奥林匹亚竞技会具有鲜明的宗教性质,是为祭祀众神特别是宙斯而举行的仪式。竞技会在夏至后第一个月圆之日举行,举办前会派使者通告各城邦并宣布“神圣休战”。参赛者必须是出身高贵的男性公民,且品行端正无犯罪记录。奥林匹亚竞技会成为统一希腊历史纪年方式的基准,希腊人以“第几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第几年”来记载历史事件。它在政治上将分散的城邦凝聚为文化整体,成为连接希腊各城邦的“黏合剂”。竞技会期间,希腊各城邦必须停止一切战争,参赛者享有通行权。竞技会强调公平竞争,有作弊行为者会被制作雕像放在“耻辱台”上以警示他人,而获胜者则享有崇高荣誉,可在家乡和奥林匹亚树立雕像以供后人怀念。1896年,法国人顾拜旦倡导在雅典恢复奥林匹亚竞技会,更名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奥运会传承了许多古代奥运会的传统,如四年一届举行和圣火传递等。——摘编自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影响。(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启蒙精神的继承者和反对者对法国大革命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启蒙精神的继承者们认为,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是人类历史的进步,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它使法兰西民族获得了解放、再生和自由。他们要求扩展法国大革命的成果,用更理想的社会制度来代替现存的社会制度。启蒙精神的反对者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社会的一场灾难,它破坏了社会的基础和稳定,扼杀了法国的民族传统。他们仇视革命,企望恢复帝制,将大革命提出的人民主权说成是没有根基的,将民主的成果说成是社会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认为必将有一个人能使社会摆脱这种无政府状态而恢复其自然的秩序。——摘编自冯俊《启蒙哲学的反思》材料二启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运动,从英、法等国传入德国以后,由于德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出现了新的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的政治努力成分相对不足。它既不像英国一样是17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1789年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针对当时德国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况,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增强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希望以此促进德意志民族的统一。由于相关努力纯粹是文化领域的,它体现出来的只能是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主义。这种文化民族主义对于促进德国人的民族感情产生了重大影响。——摘编自邢来顺《启蒙运动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精神的继承者和反对者思想观点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差异所反映的本质问题。(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对德国的影响。(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甜瓜出口量一路攀升,国际层面的原因是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国际贸易量大幅提升;国内层面的原因,一是与2000年以后我国高档甜瓜的生产质量提升,更能符合向国外出口的标准;二是2010年之后我国哈密瓜南移栽培成功,与以西州密25号为代表的哈密瓜品种大量种植并大批出口有关。我国甜瓜进口量常年较少,受益于我国甜瓜栽培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重大突破,我国甜瓜长期自给自足,故而进口需求偏低。——摘编自刘铮、王吉明《世界甜瓜贸易格局演变及对我国甜瓜贸易的启示》材料二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区域贸易合作蓬勃发展,进一步冲击了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规则,比如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农产品贸易规则所规定的取消农产品补贴,减少农产品关税,进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发展等,为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带来了新变革。在农产品国际贸易规则的演变过程中,区域农产品贸易规则的制定一方面会促进区域贸易发展,但另一方面对区域外国家产生排挤效应。同时发达国家区域贸易规制定往往设置了较高的农产品贸易标准,如农产品出口的卫生条件、食品安全状况、配套检测措施等,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过高的标准设定,限制了其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造成国际农产品贸易越来越成为少数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呈现出割裂现象。——摘编自吕屹云、方凯、许思源《近30年以来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1世纪以来我国甜瓜贸易状况并分析其成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市场的变化。(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1942年秋天德国法西斯开始走上灭亡的道路起到1946年末,这段时期内欧洲确实发生了一次“重组”,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在这一时期之初,那个地区还是一个单一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集团,被强行统一于一个欧洲大国的统治之下;而到了这一时期之末,那个地区的政治结构却已摆脱了德国的控制而“重新组合”,按不同的格局和不同的规模,纳入了另一种政治结构。——摘编自【英】阿诺德·汤因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1939—1946)第9卷:欧洲的重组》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战争与重组”,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D B A A D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D B C A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答案】(1)特点:具有宗教祭祀性质;参赛者限于出身高贵的男性公民;具有周期性;具有社会文化功能;具有政治整合作用;强调公平竞争;传承悠久。(6分,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增强了希腊城邦间的联系,促进了希腊文明交流;增强了希腊城邦的文化认同;推动了希腊历史纪年方式的统一;缓和了军事冲突,有利于维持希腊稳定;推动希腊雕塑艺术发展;公平竞争、尊重规则等体育精神影响后世。(6分,答出三点即可)18.【答案】(1)差异:启蒙思想继承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是历史的进步,是资本主义的胜利;反对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破坏传统秩序。继承者主张扩大革命成果,建立民主政治;反对者仇视大革命,主张恢复君主制。继承者强调人民主权;反对者反对主权在民,认为民主会造成社会动荡。(6分,答出三点即可)本质问题:阶级矛盾加深。(2分)(2)特点:与政治密切相关;文化民族主义色彩明显(宣扬理性与弘扬民族性相结合)。(2分)影响:促进了德意志民族意识觉醒;为德意志统一运动奠定思想基础;推动了德国教育改革;推动德意志古典哲学发展,启发了马克思主义研究。(4分,答出两点即可)19.【答案】(1)状况:出口贸易持续增长;进口贸易规模一直较低;贸易(出口产品)质量显著提升。(2分,答出两点即可)成因:中国加入WTO;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贸易合作发展;甜瓜栽培技术进步。(6分,答出三点即可)(2)应对措施: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强区域贸易合作,扩大市场准入;完善贸易政策和法规;发展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0.【答案】示例论题:二战是欧洲政治格局重组的重要推动因素。(2分)阐述:一战使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瓦解,中东欧涌现出一批民族国家,但各国间矛盾重重。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体系由英法主导。1939—1942年,德国通过闪电战占领西欧(法国、荷兰、比利时)和中东欧(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建立“欧洲新秩序”。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德军节节败退,苏军转入反攻,1945年德国投降,法西斯在欧洲统治彻底崩溃。二战使传统欧洲强国普遍衰落,美苏两国实力大增成为欧洲政局重组的主导力量。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重建并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二战后苏联成为与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加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苏两国竞争直接塑造了欧洲新格局。(8分)结论:综上所述,二战摧毁了欧洲旧秩序,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加速了欧洲在战后的重组。(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