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导入新课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 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第11课 五四运动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核心素养目标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解释、唯物史观)3.了解陈独秀、鲁迅等新文化运动代表的斗争精神,激发爱国与建设祖国的使命感,感受五四青年爱国情怀与责任感,增强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目 录0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02五四运动的爆发03五四运动的意义感悟人生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有哪些?材料1:“辛亥革命之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材料2:袁世凯政府公然下令尊孔读经,倡导复古……尊孔复古逆流的猖獗,带动了封建沉渣泛起 ,各种迎神拜佛、鬼怪迷信之风复炽。到1915年前后,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已被闹得一片乌烟瘴气。——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材料3:“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要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国民愚昧麻木,仍受封建思想文化束缚。①思想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与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的行径势不两立。②政治上:1912年3月10日3月20日1912年7-9月1914年5月1915年1月1915年5月1915年1月1日,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制定的《大总统选举法》公布。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为总统制刺杀宋教仁袁世凯在京就职破坏责任内阁镇压二次革命材料4:辛亥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推崇封建纲常名教,大搞祭天祀孔……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一时间,社会上“孔教会”、“经学会”等尊孔社团纷纷出现,形成了一股尊孔复辟逆流。——陈独秀辛亥革命后政局仍然黑暗动荡,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经济上:材料5:1913-1919年中国资本主义性质工厂的建立情况材料6: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民国初期的政治混乱,使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革新运动,把人们从封建思想 束缚中解放出来,培养国民独立人格,才能挽救民族危亡。2.兴起识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兴起的。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口 号主要阵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民主、科学《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材料7:“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倡导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材料9:“他从苍天处取得闪电,从暴君处取得民权。”民主与科学是富兰克林一生取得的两件伟大成绩。北大校徽·鲁迅设计材料9:陈独秀《敬告青年》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3.代表人物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教育家、革命家、思想家。1892年中进士,1907年留学德国莱,1912年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倡“美育”。毛泽东评价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陈独秀(1879—1942)北京大学文学科学长,1901年留学日本胡适(1891年-1962)北京大学教授1910年留学美国李大钊(1889年-1927)北京大学教授1913年入早稻田大学鲁迅(1881年-1936)北京大学教授,1902年留学日本,后弃医从文思想自由、学术渊博,均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材料10:“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效,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人物扫描蔡元培,浙江绍兴人。1917年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着力营造“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的学术氛围,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一大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京大学任教。北京大学成为人才鼎盛、学术兴旺的全国最高学府,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陈独秀,安徽安庆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后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创办《每周评论》,积极推动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被选为中共第二、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第四、第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4.主要内容旧道德:指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儒家思想(核心)A.三纲(强调等级尊卑、维护君主专制和家族宗法制度)指: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父为子纲(父要子亡,子不亡不孝);夫为妻纲(强调妻子对丈夫的绝对服从)。B.五常(在封建语境下被扭曲为服从权威的工具)指:仁、义、礼、智、信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人格独立、权利平等矛头: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材料11:“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材料12:“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 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材料13:“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主思想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恶因”。——陈独秀《袁世凯复活》材料14:(刽子手)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治好!”——鲁迅 《药》材料15: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缺乏民主思想、科学思想材料16: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陈独秀《敬告青年》材料17: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陈独秀②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愚昧③进行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材料18: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八事者何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与其用三千年前之死字,不如用二十世纪之活字。——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材料19: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像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白话文更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④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封面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接连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5.影响识读图文信息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影响有哪些。材料20:这一次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批判,其尖锐彻底的程度、所向无前的气势,远远超过辛亥革命时期。——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21:“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上海妇女志》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1 孔子 1572 孟子 613 孙中山 17材料22: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招生,应考者三百余人。校长杨月如先生嘱各举崇拜人物。统计结果如下:材料23:1923年12月11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序号 被崇拜者 票数1 孙中山 4732 陈独秀 1733 蔡元培 15314 孔子 1——《考师范之笑话》上海《时报》——张静如《中国现代社会史》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材料24: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美国学者 莫里斯材料25:(新文化运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它促使人们更迫切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材料26:他(毛泽东)与蔡和森等人经常夜谈此杂志,“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回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五四运动回忆录乡》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材料27:“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材料28: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者无意的骗子。——鲁迅材料29: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钱玄同材料30:新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内,新思想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李时岳局限性:①存在着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②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材料31:“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根基了。”——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新闻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合作探究分析比较中国近代四次近代化的探索(学习西方)事件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派别学习内容“自我疗伤”: 洋务运动 “温药慢治”: 戊戌变法 “猛药重治”: 辛亥革命 “开颅洗脑”:新文化运动1860—1894年1898年1911年10月10日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1915年开始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思想文化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感悟人生二、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一方是由英、法、美、日、意等组成的协约国,另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等组成的同盟国……约14万中国劳工远赴欧洲战场,为“协约国”贡献苦与力。1919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21日,中国派顾维钧等五人参加了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2.导火线: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②废除“二十一条”③收回青岛主权日本代表要求:参照“二十一条”将德国在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材料32:“1919年1月28日,中国代表团顾维钧关于山东问题的精彩发言,使‘全场鼎沸,掌声如雷,。以美国总统威尔逊为首,五强代表团纷纷离席,拥向前来与顾维钧维钧握手致贺,甚至日本首席代表西园寺公爵也心服口服前来握手,并鞠躬致意。”——魏宏运《中国现代史》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对中国的要求置若罔闻,竟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材料33:《京报》主笔邵飘萍在北大法科礼堂演讲,讲述了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和原因,群情激愤。“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5月2日《辰报》《外交警报敬告国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知识链接山东问题山东问题由来(1)1897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其势力范围。(2)1914年11月,日本利用德国无暇东顾之际,宣布对德作战,派兵占领山东。(3)1915年5月,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扩大在华优势。(4)1919年5月,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山东问题后续在1921-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在美英斡旋下,中日两国于1922年2月4日在会外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的条约》及其附约。规定:恢复中国对山东的主权,日本将胶州湾德国旧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将其全部开为商埠,并尊重日本在该区域内的既得利益;日军撤出山东,青岛海关归还中国,胶济铁路及其支线由中国向日本赎回,前属德国人的煤矿由中日合办。中国收回了山东大部分主权。3.爆发时间中心主力斗争方式口号要求结果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表宣言、示威游行、罢课“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北京学生示威游行反帝反封建严惩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军警逮捕街头讲演的学生材料34:尽管不停地被逮捕,学生并没有罢休,而是一次又一次增援上街演讲……北京大学理科的校舍,已经成为第二临时拘留所;文科所在也被武装军警重重包围。学生遭遇如此大规模的武力镇压时,丝毫未表现出要妥协的迹象。——周策纵《五四运动史》4.发展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迅速得到全国各地的声援和社会各 界的支持。济南、天津、上海等100多个城市的学生纷纷起来 响应,先后举行罢课。6月3日6月5日随后北京学生再次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席卷全国;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材料35: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工人阶级对运动的发展和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5.性质材料36: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37: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惩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①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材料38:“五四运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护民族的生存与独立,这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有重大改革及革命的目的。——周策纵《五四运动史》②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材料39: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新京报书评周刊》材料40:经过五四运动,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历史》材料41:“五四”时期民众要求的是民主和民族独立,可以列举如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及卖国贼。反对旧礼教的束缚,提倡思想解放、妇女解放以扫除封建的残余。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建设工业。反对古典文,提倡语体文,以为普及教育和文化的工具。提倡民权,反对官僚政治。——周策纵《五四运动史》群众参与的广泛性③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感悟人生三、五四运动的意义:材料42: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43:几乎这个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参与到这场为国家命运寻求答案的运动中。从公共知识界和学界,到工商界再到工人。运动中的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国家中的一员,个体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新京报书评周刊①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材料44: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党的成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45: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便“出发往民间去”,开始到工人中去开办学校、组织工会,投身到群众斗争中去。这样,中国就出现了一批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材料46:五四运动是中国思想革命的催化剂。那些对凡尔赛和会极度失望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的影响下,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47:五四爱国运动后的一年中,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思想领域内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阵地,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它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中国共产党。——彭明《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材料48: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举行的罢工斗争,同以往的罢工斗争最大的不同就是,工人们不再是为了增加工资,也不再为缩短工时而罢工。他们之所以实行罢工,是拯救濒临危亡的国家和民族。——常丕军《四运动史话》02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材料49: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材料50:很少有哪场历史事件,像1919年的“五四”运动那样,将历史如此清晰明澈地划为两个时代,它既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端,也是一个没落时代的终局。——《五四100年》③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素养提升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1840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191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国近代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名称 任务 领导阶级 最终目标 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三民主义反帝反封建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新的领导阶级: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奋斗目标: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五四精神材料51: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史崇德五四运动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被篆刻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了,为了弘扬五四精神,1949年12月,我国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爆发:开始标志: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意义:结果: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中心:主力:北京学生上海工人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性质:意义:导火线:直接目的得到实现课堂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