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6张PPT)欢迎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第一单元《旋律的奥秘》目录本课目标新知导入新知讲解课堂展示课堂拓展课堂总结(一)审美感知学生能辨识旋律的节奏、音高、音色等要素,描述其情感特征。通过对比旋律的优美和谐与现代旋律的个性创新,提升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学生能运用肢体动作、乐器演奏或歌唱表现旋律的起伏与情感。(三)创意实践能够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四)文化理解学生能分析旋律背后的文化语境,理解音乐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教学目标新知导入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听的歌曲,这些歌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歌曲的创作有哪些规律吗?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形态多样的旋律,它们的结构有共同之处吗?它们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学习项目二: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新知讲解用纯四度搭建基础框架,用大二度支撑和扩展框架是许多旋律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先来记住基于这个特征的四种基础旋律模块:下面的旋律分别使用了哪种基础旋律模块?请填写在括号中,并标出纯四度关系的框架音。多找几首经典歌曲、乐曲中的旋律,体会纯四度框架在旋律中的表现。在旋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重要结构作用的音称为骨干音。具备以下特征越多的音,其发挥的骨干音作用越突出。(1)拍点上的音,特别是强拍点上的音;(2)乐汇、乐节、乐句开头的音(头音)和结尾的音(尾音);(3)乐汇、乐句的最高音、最低音和拐点音;(4)长音,特别是乐汇、乐节、乐句结尾的长音;(5)主音,全曲最重要的骨干音,通常是全曲的结束音。骨干音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大二度、纯四度)是旋律结构严谨的关键。旋律中其他“一带而过”的音,可将其称为填充音。欣赏歌曲《桑塔露琪亚》1.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旋律有什么特点?《桑塔露琪亚》的情绪热情洋溢又充满浪漫,让人听了就很开心。旋律优美婉转,节奏是3/8拍,像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晃动,很有律动感,让人忍不住跟着摇摆。仔细观察乐谱,你觉得其中哪个音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下面我们跟琴演唱接下来标出纯四度关系的框架音找出各乐句的骨干音,分析骨干音之间构成的音程关系找出乐段中的最高音,分析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下行到主音的;欣赏歌曲《同一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是怎样的?《同一首歌》的情绪温暖又亲切,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让人听了心里暖乎乎的。旋律呢,优美又流畅,节奏平稳,很容易让人跟着哼唱,特别适合大家一起合唱,感觉特别温馨。下面我们跟琴学唱找出歌曲中的四度框架、骨干音和最高音下面进入创意工作坊:创作实验一 使用基础旋律模块创作一个乐句试一试仅使用一种或多种基础旋律模块中的音构成乐句(避开小二度)。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节奏,并按任意顺序排列音高(每个音都可以重复)。选出并记录你认为最好听的方案,唱一唱、奏一奏,向同学展示你的“最美旋律”并相互评价。创作实验二 使用基础旋律模块创作一个完整乐段“起承转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同样适用于音乐。让我们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尝试创作一个简单的四句体的完整乐段。四人一组,按照下面的步骤,每人创作一个乐句,合作完成属于你们的音乐作品。步骤一:创作第一乐句。按照“创作实验一”的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节奏,写出第一个乐句——“起”句。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步骤二:创作第二乐句。在保留第一乐句的节奏与音高特征的基础上,写出第二个乐句——“承”句。让两个乐句的句首、句尾音之间形成同音或大二度、纯四度关系,以加强乐句间的联系。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53 5 | 6. 5 | 6 63 |2-||了解一下创作手法:同头换尾-两个乐句开始部分相同,后面不同,亦称“同头异尾”。换头合尾-两个乐句开始部分不同,结尾相同,亦称“异头同尾”。鱼咬尾-两个乐句中,前一个乐句的句尾音与后一个乐句的开头音相同。以上这些手法都是让两个乐句之间形成呼应的具体体现。下面欣赏三首作品,感受他们的创作手法,下面聆听第一首《小小的船》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同头换尾”的创作特点下面我们聆听第二首《弥渡山歌》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换头合尾”的创作特点下面我们聆听第三首《春江花月夜》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鱼咬尾”的创作特点步骤三:创作第三乐句。第三乐句可以有较大的改变。你们可以使用新的节奏型,也可以使用新的音。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53 5 | 6. 5 | 6 63 |2-|67 6 | 3. 7 | 6 26 |5-|在四句体的作品中,通常在第三乐句的约四分之三处,即大约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会出现全曲的高潮。在篇幅较大的作品中,高潮也往往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步骤四:创作第四乐句。任务很艰巨!你们要为作品营造完满的终止感,为创作画上圆满的句号。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53 5 | 6. 5 | 6 63 |2-|67 6 | 3. 7 | 6 26 |5-|1 1 1 |6. 1 | 1 26 |1-|在音乐创作中,要考虑旋律的整体布局,尤其是乐曲高潮位置的设置。乐曲的高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如旋律的连续上行、全新音乐材料的出现或节奏与调式的对比等。当然,如何布局旋律,与作曲家的创作目的息息相关。课堂展示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堂达标1.在旋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重要结构作用的音称为 。2.骨干音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大二度、纯四度)是旋律结构严谨的关键。旋律中其他“一带而过”的音,可将其称为 。答案:1.骨干音2.填充音课堂总结《学习项目二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桑塔·露琪亚》3、锅庄藏语意为果谐,藏文原为圆圈歌舞的意思,是流传在藏区农村的一种自娱性集体歌舞,以山南地区的果谐最有代表性。每逢婚庆、节日人们便围成圆圈,自右而左绕场。不同地区的锅庄的舞蹈风格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节奏特点:以2/4拍为主,步法札实稳健,节奏鲜明,富有劳动气息,情绪欢快热烈。表演形式:舞者互相牵手,歌舞中互相问候、互相提问、应答。歌词内容涉及广泛,有弘扬宗教、有歌颂家乡、有教导人们尊敬父兄,常用的是一些描绘爱情的词曲。一曲一舞,先慢后快,或由慢到快又以慢板结束。舞与歌的节奏紧密配合,无乐器伴奏。(有的地区用串铃伴奏),边唱边跳。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观看与支持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堂教学设计【课型】欣赏课型【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旋律的奥秘》第2课时《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教材分析】《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旋律的奥秘》第2课时欣赏课。本单元聚焦旋律结构规律,通过分析这些作品,揭示旋律的构成要素与发展手法,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形式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音乐学习方面呈现出鲜明特点。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不再局限于简单旋律,开始关注歌曲背后的情感、文化内涵。部分学生对音乐抱有浓厚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对流行音乐尤为热衷,却对民族音乐、古典音乐接触较少,存在一定偏见。在演唱与演奏技巧上,学生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节奏感强、嗓音条件好,而另一部分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握上存在困难。此外,八年级学生自尊心较强,在音乐展示时,部分学生因害怕出错,参与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给予更多鼓励引导。【教学目标】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新颁布的课程目标为依据,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注重体现课程性质,重点反映课程理念,我们确立本节课的目标:(一)审美感知学生能辨识旋律的节奏、音高、音色等要素,描述其情感特征。通过对比旋律的优美和谐与现代旋律的个性创新,提升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学生能运用肢体动作、乐器演奏或歌唱表现旋律的起伏与情感。(三)创意实践能够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四)文化理解学生能分析旋律背后的文化语境,理解音乐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探索作品旋律结构的特点和规律。(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表现旋律【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听的歌曲,这些歌曲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歌曲的创作有哪些规律吗?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形态多样的旋律,它们的结构有共同之处吗?它们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书写板书《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同学们对于本节课有一个预热的感觉,为后续引出主题奠定基础】二、师生互动,走进音乐(一)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教师:用纯四度搭建基础框架,用大二度支撑和扩展框架是许多旋律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先来记住基于这个特征的四种基础旋律模块:预设:学习教师:下面的旋律分别使用了哪种基础旋律模块?请填写在括号中,并标出纯四度关系的框架音。多找几首经典歌曲、乐曲中的旋律,体会纯四度框架在旋律中的表现。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在旋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重要结构作用的音称为骨干音。具备以下特征越多的音,其发挥的骨干音作用越突出。(1)拍点上的音,特别是强拍点上的音;(2)乐汇、乐节、乐句开头的音(头音)和结尾的音(尾音);(3)乐汇、乐句的最高音、最低音和拐点音;(4)长音,特别是乐汇、乐节、乐句结尾的长音;(5)主音,全曲最重要的骨干音,通常是全曲的结束音。骨干音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大二度、纯四度)是旋律结构严谨的关键。旋律中其他“一带而过”的音,可将其称为填充音。【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提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通过初步的聆听对音乐的情绪、速度建立初步的认知,为后续的教唱奠定基础】(二)分析音乐,表现音乐教师:接下来我们欣赏歌曲《桑塔露琪亚》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旋律有什么特点?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桑塔露琪亚》的情绪热情洋溢又充满浪漫,让人听了就很开心。旋律优美婉转,节奏是3/8拍,像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晃动,很有律动感,让人忍不住跟着摇摆。仔细观察乐谱,你觉得其中哪个音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跟琴演唱预设:学唱教师:接下来标出纯四度关系的框架音预设:标出四度音教师:找出各乐句的骨干音,分析骨干音之间构成的音程关系预设:回答问题教师: 找出乐段中的最高音,分析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下行到主音的;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欣赏歌曲《同一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是怎样的?预设:聆听音乐并回答问题教师:《同一首歌》的情绪温暖又亲切,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让人听了心里暖乎乎的。旋律呢,优美又流畅,节奏平稳,很容易让人跟着哼唱,特别适合大家一起合唱,感觉特别温馨。下面我们跟琴学唱预设:演唱教师:找出歌曲中的四度框架、骨干音和最高音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进入创意工作坊:创作实验一 使用基础旋律模块创作一个乐句试一试仅使用一种或多种基础旋律模块中的音构成乐句(避开小二度)。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节奏,并按任意顺序排列音高(每个音都可以重复)。选出并记录你认为最好听的方案,唱一唱、奏一奏,向同学展示你的“最美旋律”并相互评价。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创作实验二 使用基础旋律模块创作一个完整乐段“起承转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同样适用于音乐。让我们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尝试创作一个简单的四句体的完整乐段。四人一组,按照下面的步骤,每人创作一个乐句,合作完成属于你们的音乐作品。步骤一:创作第一乐句。按照“创作实验一”的方法,选择你们喜欢的节奏,写出第一个乐句——“起”句。预设:回答问题教师:步骤二:创作第二乐句。在保留第一乐句的节奏与音高特征的基础上,写出第二个乐句——“承”句。让两个乐句的句首、句尾音之间形成同音或大二度、纯四度关系,以加强乐句间的联系。预设:回答问题教师: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创作手法:同头换尾-两个乐句开始部分相同,后面不同,亦称“同头异尾”。换头合尾-两个乐句开始部分不同,结尾相同,亦称“异头同尾”。鱼咬尾-两个乐句中,前一个乐句的句尾音与后一个乐句的开头音相同。以上这些手法都是让两个乐句之间形成呼应的具体体现。下面欣赏三首作品,感受他们的创作手法,下面聆听第一首《小小的船》预设:聆听教师: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同头换尾”的创作特点预设:哼唱教师:下面我们聆听第二首《弥渡山歌》教师: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换头合尾”的创作特点预设:哼唱教师:下面我们聆听第三首《春江花月夜》预设:聆听教师: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鱼咬尾”的创作特点预设:哼唱教师:步骤三:创作第三乐句。第三乐句可以有较大的改变。你们可以使用新的节奏型,也可以使用新的音。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在四句体的作品中,通常在第三乐句的约四分之三处,即大约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会出现全曲的高潮。在篇幅较大的作品中,高潮也往往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步骤四:创作第四乐句。任务很艰巨!你们要为作品营造完满的终止感,为创作画上圆满的句号。预设:回答问题教师:在音乐创作中,要考虑旋律的整体布局,尤其是乐曲高潮位置的设置。乐曲的高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如旋律的连续上行、全新音乐材料的出现或节奏与调式的对比等。当然,如何布局旋律,与作曲家的创作目的息息相关。【设计意图:通过感受、学唱音乐,体验音乐表现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三、精彩演绎,自由发挥教师: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预设:表现音乐【设计意图:通过上台表演,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同学们体会舞台的乐趣,让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歌声、语言、动作充分融入歌曲当中,让音乐教学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四、拓展思路,开阔视野教师: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预设:欣赏教师: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预设: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中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结语教师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总结。六、课堂小结(或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比聆听、文化联想与创作实践,基本达成教学目标。学生在分析作品时,能准确指出节奏简化对情感表达的影响,但在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过于依赖教材范例,缺乏个性表达。七、课堂达标1.在旋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重要结构作用的音称为 。2.骨干音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大二度、纯四度)是旋律结构严谨的关键。旋律中其他“一带而过”的音,可将其称为 。答案:1.骨干音2.填充音【板书设计】《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桑塔·露琪亚》1=C 3/8 中速 抒情地《同一首歌》1=D 4/4 中速 深情地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单元目 录本课目标 新知导入新知讲解 课堂展示课堂拓展 课堂总结教学目标(一)审美感知学生能辨识旋律的节奏、音高、音色等要素,描述其情感特征。通过对比旋律的优美和谐与现代旋律的个性创新,提升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能力。(二)艺术表现学生能运用肢体动作、乐器演奏或歌唱表现旋律的起伏与情感。(三)创意实践能够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或者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四)文化理解学生能分析旋律背后的文化语境,理解音乐作为文化载体的意义。新知导入我们身边有很多好听的歌曲,这些歌曲是出来的呢?歌曲的创作有哪些规律吗?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形态多样的旋律,它们的结构有共同之处吗?它们是否有规律可循呢?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新知讲解用纯四度搭建基础框架,用大二度支撑和扩展框架是许多旋律的规律性特征。我们先来记住基于这个特征的四种基础旋律模块:下面的旋律分别使用了哪种基础旋律模块?请填写在括号中,并标出纯四度关系的框架音。多找几首经典歌曲、乐曲中的旋律,体会纯四度框架在旋律中的表现。在旋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重要结构作用的音称为骨干音。具备以下特征越多的音,其发挥的骨干音作用越突出。(1)拍点上的音,特别是强拍点上的音;(2)乐汇、乐节、乐句开头的音(头音)和结尾的音(尾音);(3)乐汇、乐句的最高音、最低音和拐点音;(4)长音,特别是乐汇、乐节、乐句结尾的长音;(5)主音,全曲最重要的骨干音,通常是全曲的结束音。骨干音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大二度、纯四度)是旋律结构严谨的关键。旋律中其他“一带而过”的音,可将其称为填充音。《桑塔露琪亚》的情绪热情洋溢又充满浪漫,让人听了就很开心。旋律优美婉转,节奏是3/8拍,像小船在水面上轻轻晃动,很有律动感,让人忍不住跟着摇摆。仔细观察乐谱,你觉得其中哪个音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下面我们跟琴演唱接下来标出纯四度关系的框架音找出各乐句的骨干音,分析骨干音之间构成的音程关系找出乐段中的最高音,分析它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下行到主音的;欣赏歌曲《同一首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特点是怎样的?《同一首歌》的情绪温暖又亲切,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让人听了心里暖乎乎的。旋律呢,优美又流畅,节奏平稳,很容易让人跟着哼唱,特别适合大家一起合唱,感觉特别温馨。下面我们跟琴学唱找出歌曲中的四度框架、骨干音和最高音下面进入创意工作坊:创作实验一 使用基础旋律模块创作一个乐句试一试仅使用一种或多种基础旋律模块中的音构成乐句(避开小二度)。你可以使用不同的节奏,并按任意顺序排列音高(每个音都可以重复)。选出并记录你认为最好听的方案,唱一唱、奏一奏,向同学展示你的“最美旋律”并相互评价。创作实验二 使用基础旋律模块创作一个完整乐段“起承转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结构,这个结构同样适用于音乐。让我们按照“起承转合”的结构尝试创作一个简单的四句体的完整乐段。四人一组,按照下面的步骤,每人创作一个乐句,合作完成属于你们的音乐作品。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步骤二:创作第二乐句。在保留第一乐句的节奏与音高特征的基础上,写出第二个乐句——“承”句。让两个乐句的句首、句尾音之间形成同音或大二度、纯四度关系,以加强乐句间的联系。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53 5 | 6. 5 | 6 63 |2-||了解一下创作手法:同头换尾-两个乐句开始部分相同,后面不同,亦称“同头异尾”。换头合尾-两个乐句开始部分不同,结尾相同,亦称“异头同尾”。鱼咬尾-两个乐句中,前一个乐句的句尾音与后一个乐句的开头音相同。以上这些手法都是让两个乐句之间形成呼应的具体体现。下面欣赏三首作品,感受他们的创作手法,下面聆听第一首《小小的船》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同头换尾”的创作特点下面我们聆听第二首《弥渡山歌》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换头合尾”的创作特点下面我们聆听第三首《春江花月夜》下面我们跟琴哼唱,感受“鱼咬尾”的创作特点步骤三:创作第三乐句。第三乐句可以有较大的改变。你们可以使用新的节奏型,也可以使用新的音。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53 5 | 6. 5 | 6 63 |2-|67 6 | 3. 7 | 6 26 |5-|在四句体的作品中,通常在第三乐句的约四分之三处,即大约黄金分割点的位置,会出现全曲的高潮。在篇幅较大的作品中,高潮也往往处于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步骤四:创作第四乐句。任务很艰巨!你们要为作品营造完满的终止感,为创作画上圆满的句号。XX X | X. X | X XX |X-||13 5 | 3. 5 | 5 36 |5-|53 5 | 6. 5 | 6 63 |2-|67 6 | 3. 7 | 6 26 |5-|1 1 1 |6. 1 | 1 26 |1-|在音乐创作中,要考虑旋律的整体布局,尤其是乐曲高潮位置的设置。乐曲的高潮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如旋律的连续上行、全新音乐材料的出现或节奏与调式的对比等。当然,如何布局旋律,与作曲家的创作目的息息相关。课堂展示下面请同学上台用声势动作、律动、乐器伴奏等的方法表现音乐。课堂拓展下面我们欣赏视频通过欣赏,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课堂达标1.在旋律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具有重要结构作用的音称为 。2.骨干音之间形成紧密联系(大二度、纯四度)是旋律结构严谨的关键。旋律中其他“一带而过”的音,可将其称为 。答案:1.骨干音2.填充音课堂总结《学习项目二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桑塔·露琪亚》感谢您的观看感谢您观看与支持 攻坚克难赢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课件.pdf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课件.pptx 【新教材】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学习项目二 探索旋律结构的规律》-课堂教学设计.docx 同一首歌.mp3 小小的船.mp3 弥渡山歌.mp3 春江花月夜.mp3 桑塔露琪亚 (意大利).mp3 桑塔露琪亚.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