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其时(新文化运动时期),一般的社会思潮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楚的,正如久壅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瞿秋白《饿乡纪程》飞夺泸定桥课程标准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意义。教学目标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道路、长征置于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分析、理解全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中国共产党从国情出发开辟的革命新道路的进步性通过红军长征的过程,感悟红军不畏困难、乐观主义精神在培育学生历史学习证据意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客观还原重现和评判历史综合运用文字和图片史料重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的过程。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空线索1927-1937年-(国共对峙时期的探索)宁汉合流192719281929193019311932193319341935西安事变19361937二期北伐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立井冈朱毛会师东北易帜新军阀混战十几个工农割据根据地围剿红军九一八第五次围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长征开始遵义会议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八一宣言全面侵华攘外必先安内走向抗日红军改编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为主席。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1927年1月1日,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927年9月,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它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一)政治上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北伐战争二次北伐目的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北洋军阀组织基础国共合作对象性质国内革命战争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张作霖国共合作不同利益集团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作霖国内革命战争军阀争夺地盘和统治权力的战争思考1: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北伐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有何不同?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政治上1928年4月,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1928年5月3日,日本制造“济南惨案”1928年6月4日,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皇姑屯事件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火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其子张学良从前线动身赶回沈阳,稳定了东北局势。案发皇姑屯站以东,史称皇姑屯事件。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政治上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国民政府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标志着北伐的结束和北洋政府的正式结束。)北洋政府五色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张学良和有关报道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政治上思考:观察地图和表格,为什么说“南京国民政府只是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①军阀各自为政;内乱混战不断。②帝国主义势力尚未清除;③国共两党处在对峙中。他们缺乏效命国家的意识,只要与南京(国民政府)之间没有利害冲突,他们就可以长期与南京合作;但一旦发生利益冲突,这些军阀就将见机行事,甚至还会与南京国民政府展开较量。——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一)政治上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原因:①政局: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全国。②政策: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通过改订新约,收回关税自主权;实行币制改革。③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热情高涨;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不等于健康发展。民族工业因为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所以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只限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项。这些条约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权,并提高了税率。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更没有使中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二)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2.表现:(1)部门: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 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2)市场:碱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3)产量: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3.影响:(1)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经济侵略。(2)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民族工商业受其压迫摧残越来越严重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二)经济上官僚资本主义1.概念:是统治者凭借国家权力获得的资本,这种资本通常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发展演变:国民党官僚资本以四大家族为代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没收。3.特点:它具有买办性、垄断性和封建性。(1936年四大家族对全国金融业垄断完成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标志。)4.影响: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但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反动的经济。新中国成立后立即没收。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二)经济上蒋家的天下陈家的党,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财。两兄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上:与清朝的君主专制、民国初期的军阀专制不同,南京国民政府打着“革命、统一”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的一党专制,实际上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地方割据势力仍然大量存在,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2.经济上:一方面,国民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统一全国税收、改革币制(法币)、关税自主、鼓励工商业等措施;另一方面,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成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3.外交上:一方面,执行“亲美反苏”的外交政策,对日本的侵略执行妥协退让政策,导致美国在华势力迅速膨胀,日本侵华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发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实行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4.思想文化上:打着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旗号,以“革命者”的虚假身份蒙蔽群众;以“训政”为借口,大力推行所谓的“党国”思想。本质上它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仍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一、君主专制强(1)国民党建立专制统治,对革命群众实行屠杀政策;(2)吸取大革命的教训:认识到了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和独立掌握军事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①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②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③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10,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9-1932年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学思之窗古田会议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游击战争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政权建设、生产建设何为“工农武装割据”?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1、原因(1)根本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2)直接原因: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博古李德军事冒险主义,消极防御思想三、红军长征2、过程:(1)开始: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2)转折——遵义会议时间:1935 年1 月主题: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内容: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政治局常委决定有张闻天负全责,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3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及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三、红军长征(3)转战:四渡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巧渡金沙江,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4)胜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3、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革命新局面瑞金—陕西革命中心:南方—北方国共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战中国时局:内战(反蒋)—一致对外(抗日)三、红军长征86000 6500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日平均行军37公里,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通过6个不同少数民族地区。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长征精神的内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弘扬长征精神!国民党共产党宁汉合流秋皇姑屯事件6.4张学良改旗易帜12.29南昌起义8.1八七会议8.7秋收起义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江西瑞金11月政治:形式上统一,专制统治围剿中央根据地10月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经济:进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开始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0月遵义会议1月甘肃会宁会师10月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官僚资本敛财192719311928193019341935193619339月政治: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道路:背离新三民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七一五”政变7.15“四一二”政变4.12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立场决定了两党探索路径的差异。课堂小结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红军长征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宁汉合流二次北伐东北易帜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快速发展官僚资本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根据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长征的原因红军长征的过程红军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的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精神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