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2025年)科学二年级上册《看月亮》教学设计课题 2.6数星星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星星存在大小、明暗等方面的区别,了解肉眼可见的星星被划分为六个等级,最亮为一等星,最暗是六等星。科学思维: 1. 针对 “白天为何看不到星星” 这一问题,能够提出合理猜想,并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培养逻辑推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实践: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观察星空活动,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发现星星的不同特征,学会观察自然现象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态度责任: 1. 对神秘的星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探索兴趣,激发对天文学知识的渴望,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星空,准确发现星星存在大小、明暗方面的明显区别。难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清晰揭示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导入 师:播放一段充满神秘感的星空视频,视频中繁星闪烁,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神秘而美妙的氛围。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视频里看到了这么多漂亮的星星,那在生活中,你们有认真观察过夜晚的星空吗?看到的星星是什么样的呢?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观察星星的经历和对星星的初步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数星星。课 程 学 习 二、探索新知:认识星星的特征 师:展示多幅高清的星空图片,图片中包含不同大小、亮度、颜色的星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仔细瞧瞧这些星星,它们之间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各自观察到的星星特征。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适时引导、补充,总结出星星具有大小、明暗、颜色等方面的差异。 总结:详细讲解天文学中关于星星亮度等级的划分知识:“在天文学里,科学家们根据星星的亮度,把我们肉眼能够看到的星星设定为 6 个等级。其中,最亮的是一等星,最暗的是六等星。” 同时,结合不同亮度等级星星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亮度等级的概念。 开展 “星星亮度排序” 小活动,根据书本上的不同亮度星星的卡片,按照从亮到暗的顺序进行排序。巡视各小组活动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活动结束后,邀请小组代表展示排序结果,并说明排序的依据。 三、探究:白天为什么看不到星星? 师:同学们,我们通常在夜晚能看到满天繁星,那有没有人在白天看到过星星呢?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呢?大家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原因。” 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如星星白天睡觉了、被乌云遮住了、太阳光太亮了等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那么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呢?为了验证猜想,我们来进行模拟实验。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将教室的窗户用黑色卡纸遮挡严密,拉上窗帘,关闭所有灯光,营造出黑暗的环境,模拟夜晚。让学生打开手中的手电筒,将光线照射到教室天花板上,观察此时天花板上出现的现象。 2、打开教室的一盏灯,模拟天空微微亮的状态,让学生再次观察天花板上的光斑(手电筒光线形成的)数量和亮度变化。 3、打开教室所有的灯,模拟白天强烈的光线环境,观察天花板上光斑的情况。 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正确操作实验器材,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光线变化对光斑可见度的影响。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同学们,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环境光线很暗时,手电筒的光在天花板上形成的光斑很明显,就像夜晚能清楚看到星星一样;而当光线逐渐变强,光斑就变得不明显甚至看不到了。这是因为太阳光非常强烈,它的亮度远远超过了星星的亮度,所以在白天强烈的阳光下,我们很难看到星星。” 四、讨论:如何看到漫天繁星? 师: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城市夜晚灯光璀璨但星星稀少的夜空图,另一张是旷野中黑暗背景下繁星满天的夜空图。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张图片,提问:仔细看看这两张图片,同样是夜晚,为什么一个地方星星很少,另一个地方星星却很多呢?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引导学生认识到光污染和空气质量等因素会影响我们观测星星的效果。城市中灯光多,光污染严重,并且空气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很难看到很多星星;而旷野中光线干扰少,空气清新,更有利于观测星空。 师:除了地点的选择,要想看到满天繁星,在时间和天气方面,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 学生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思考观测星空的最佳时间和天气条件。 教师总结:“观测星空最好选择在晴朗的夜晚,因为阴天时云层较厚,会遮挡星星的光线。同时,尽量选择没有月亮或者月亮较暗的时候,因为月光过亮也会影响我们看到更多的星星,这就是成语‘月明星稀’所蕴含的科学道理。” 师:在观测星空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鼓励学生从安全、保暖、防蚊虫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发言,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师总结:强调观测星空时要注意安全,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如果夜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野外可能有蚊虫,可携带防蚊虫喷剂等。 五、总结拓展 1、光线的影响对人们观察星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想要看到满天繁星,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去观测? 出示:□城市 □旷野 2、想要更好地观测,还应考虑其他的哪些条件? 出示:□晴天 □阴天 3.(出示图片)三国时期的曹操在他的《短歌行》中这样写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你能根据今天的学习,解释一下“月明星稀”这个词语吗?(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出示:□月牙 □圆月 4、想要看到更多星星,你会选择什么时候去观测? 答:要想看到满天繁星,要综合考虑时间、地点、天气、空气等多种因素。有条件的话,尽量在农历的月初或月末,选择一个天气干燥的晴天,到海拔较高的地区,远离非自然光源,这样一定会给观测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课堂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星星有大小、明暗之分,还了解了天文学中对星星亮度等级的划分。通过实验,我们找到了白天看不到星星的原因,并且讨论了观测星空的好方法。希望大家能保持对星空的好奇,继续探索宇宙的奥秘。板书设计 2.6数星星 白天 看不见星星 阳光太亮 旷野 夜晚 能看见星星 晴天 月牙(月初或月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生动的视频导入、直观的图片展示、有趣的实验探究以及热烈的小组讨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时,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现象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了科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