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第1课时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 第1课时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同步分层练(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一、 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实例及原因
实例 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和古森林等遗迹 荷兰围海造陆
原因               
二、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人:德国科学家    最先提出。
2. 大陆漂移说的内容: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的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    ,逐渐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3.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证据
大陆    吻合     分布的相似性、大西洋两岸    的一致性
  沈括的《梦溪笔谈·杂志一》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据此完成1~2题。
1.     
该材料说明地球表面 (  )
A. 海洋占71%,陆地占29%
B. 海洋连在一起,陆地被海洋分隔
C. 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D. 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 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 人类活动
B. 火山爆发
C. 地球的公转
D.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
3. 读大陆漂移示意图,下列能为大陆漂移说提供证据的有 (  )
① 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古地层存在相似性
② 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 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几乎能够拼合
④ 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的化石却出现在如图两个大陆的相同年代的地层中。读图,完成4~5题。
4. 图中乙代表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5. 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
A. 人类活动带到两大洲
B.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重洋的能力
C. 在地质时期,甲、丙大陆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
D. 甲、丙大陆之间的距离在不断缩小,它们在两块大陆之间来回活动
“东山陆桥”是台湾海峡中的一条浅滩,在过去某个时期曾出露海面,直到7000年前,因冰川消融,被海水淹没。下图示意台湾海峡等深线分布。读图,完成6~7题。
6. 现代“东山陆桥”最深处海拔约为 (  )
A. -30米 B. -50米 C. -70米 D. -90米
7. “东山陆桥”被海水淹没的原因可能是 (  )
A. 海平面升降 B. 板块碰撞
C. 植被变化 D. 人类活动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我国的青藏高原也曾发现海胆化石的踪迹。据此完成8~9题。
8. 青藏高原发现海胆化石,这说明 (  )
A. 海胆曾生活在陆地
B. 当地曾经是海洋
C. 这里即将变成海洋
D. 当地以渔业为主
9. 能反映这种地理现象的词语是 (  )
A. 沧海桑田 B. 开天辟地
C. 瞬息万变 D. 斗转星移
1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探究。
探究主题:大陆漂移
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结合他的考察经历,提出大陆漂移说。随着众多科学家考察、研究的证实,人们逐渐认可了魏格纳的观点。有生物学家在甲、丙大洲发现同类生物(图1);地质专家发现甲、丙大洲古老地层相似;南极科考人员发现南极大陆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图2);等等。
(1)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之一是甲    洲与丙    洲凹凸的部分几乎吻合。
(2) 煤炭由大片的森林形成,寒冷干燥的南极大陆被发现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证明南极大陆发生了漂移。推测南极大陆拥有大片森林时期的气候特征是

(3) 根据大陆漂移说的理论,乙大洋的面积会继续    (填“扩大”或“缩小”)。
第1课时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
得到的启示 
[核心知识梳理]
一、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二、 1. 魏格纳 2. 一块大陆 漂移分离 3. 轮廓 古老地层 古生物
[课时达标精练]
1. C 2. D 3. A 4. B 5. C
[综合素养提升]
6. C 7. A 8. B 9. A
10. (1) 南美 非 (2) 温暖湿润 (3) 扩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