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居民与文化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 整合提升(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居民与文化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 整合提升(含答案)2025-2026学年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 第六章 发展与合作 整合提升
人口自然增长率 欧 亚 非 拉丁美 人口密度 东部 东部 干旱 湿热 严寒 高峻 体质 密度较大且风格多样 狭窄、稀少 改造 英语 俄语 西部 最多 阿拉伯 西部 北部 南部 东南部 自然环境 英国 美国 澳大利亚 非洲 交通运输 发达 发展中
考点1 典型地区的代表人种、语言和宗教
地区 人种 语言 宗教
欧洲西部 白种人 英语 基督教
亚洲东部 和东南部 黄种人 汉语 佛教、 伊斯兰教
非洲的 中部和南部 黑种人 英语、法语 /
拉丁美洲 混血种人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基督教
西亚 白种人 阿拉伯语 伊斯兰教
例1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中国成都举办。来自英国的姝菲、法国的迪娅、沙特阿拉伯的穆罕默德和中国的王灿四位志愿者在这场体育盛会中相遇并成了好朋友,他们使用不同的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据此完成(1)~(3)题。
(1)     
下列关于姝菲、迪娅、穆罕默德和王灿日常使用的语言搭配相符的一组是 (  )
A. 姝菲—英语
B. 迪娅—俄语
C. 穆罕默德—西班牙语
D. 王灿—阿拉伯语
(2) 姝菲所在国家的主要人种是  种人(  )
A. 黄 B. 黑 C. 白 D. 混血
(3) 穆罕默德是一位虔诚信仰当地宗教的大学生,他所信仰宗教的代表建筑最可能是(  )
A. 教堂 B. 清真寺 C. 道观 D. 佛塔
考点2 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影响
1. 从房屋屋顶的建筑特征可以判断降水和风力
(1) 降水较多的地区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
(2) 降水较少的地区屋顶坡度小或为平顶,利于晾晒东西。
(3) 圆顶屋说明该地区风力较大,圆顶能够减轻风力对房屋的破坏。
2. 从建筑材料可以判断当地的气候特征
(1) 竹楼的建筑材料是竹子,竹类大都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2) 窑洞的建筑材料是黄土,说明当地黄土层深厚,降水稀少。
(3) 冰屋的建筑材料是冰块,说明当地冰天雪地,植被稀少。
3. 典型民居
典型民居 当地自然 环境特征 民居的建筑特点
北冰洋沿岸因纽特人的冰屋 气候严寒 用冰块构成的小屋,低矮无窗户,保温效果好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 黄土具有直立性,气候干燥 利用黄土直立性的特点挖掘而成
云南西双版纳的竹楼 终年高温,潮湿多雨 用竹子建造,便于通风散热
西亚地区的碉堡式建筑 终年高温干燥 厚墙小窗,隔热防沙效果好
例2 (2024·云南)“千脚落地房”是云南省怒江地区的传统民居。房屋通常建在向阳的山坡或靠山处,底部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屋顶覆盖茅草,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和“千脚落地房”图片,回答(1)~(2)题。
(1) “千脚落地房”反映了当地 (  )
A. 全年炎热干燥
B. 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
C. 地形起伏较大
D. 土层深厚,直立性强
(2) 当地人建房时尽量少动土石的目的是(  )
A. 保持坡体稳定 B. 保持房屋美观
C. 降低建房成本 D. 减少地震发生
(2024·云南)中国和印度都是世界人口大国。读两国人口数量变化图和2020年两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回答1~3题。
1.     
1951—2021年间 (  )
A. 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 两国人口增长速度一致
C. 印度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D. 两国人口数量差异增大
2. 2020年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相比,中国 (  )
A. 0~14岁人口占比较小
B.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较小
C. 15~64岁人口占比较小
D. 15~64岁人口数与印度相同
3. 目前,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  )
A. 国防兵力不足 B.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劳动力较短缺 D. 资源环境压力大
(2024·贵州)聚落遗址是古人类居住、活动的场所。研究发现,洞庭湖水域面积变化直接影响了古人类聚落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水退即进,水进则退,择高而居”的特点,且古人类聚落与水源地的距离基本不超过3千米。读新石器时期部分聚落遗址分布图,完成4~6题。
4. 与屈家岭文化聚落遗址相比,龙山文化聚落遗址数量大幅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
A. 气温急剧下降
B. 洞庭湖水面范围减小
C. 降水快速增加
D. 洞庭湖水面范围扩大
5. 古人类聚落距离水源较近是为了 (  )
A. 采集野果 B. 便于狩猎
C. 方便取水 D. 欣赏风景
6. 古人类选择湖边地势较高的地方居住,主要是为了躲避 (  )
A. 台风 B. 雷电 C. 野火 D. 洪水
(2024·山西)中欧班列作为往来于中国与欧洲及沿线国家间的国际铁路货运班列,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如图示意2014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变化。据此完成7~8题。
7. 图文材料可反映出中欧班列 (  )
A. 速度越来越快 B. 运费越来越贵
C. 运量越来越多 D. 运距越来越长
8. 中欧班列对沿线各国的主要影响是 (  )
A. 方便人们出行 B. 加强经贸往来
C. 保护生态环境 D. 提高旅游收入
第五、六章整合提升
[重难考点精讲]
例1 (1) A (2) C (3) B 例2 (1) C (2) A
[中考真题体验]
1. C 2. A 3. D 4. B 5. C 6. D 7. C 8.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