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 3.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上 3.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们关心天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体会不同的天气会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美好的天气给生活带来便利,糟糕的天气给生活带来麻烦,甚至是灾难。在本课中,我以大耳朵图图的相关情境创设和立体翻翻书的制作为切入点安排了4个学生活动:1.说说各种天气现象;2.认识地球大气圈;3.交流天气对生活的影响;4.学习并记录我们的天气日历。
立体翻翻书是书中的知识能以立体有趣的方式进行呈现,给阅读者带来视觉冲击和探究欲望的一种类型的书。而《我们关心天气》这节课中,在天气现象的基础上有很多值得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究的知识。所以,我以立体翻翻书这样新奇的方式结合本课的具体实际,在本课中以“教授学生制作立体翻翻书为图图介绍天气”这一主线任务对本课的4个活动进行串接。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比较与测量》单元,知道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他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了《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已经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在三年级的《空气》单元还学习了风的成因。这些都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上课之前,我对将要执教的三(1)班47个孩子进行了天气方面前概念问卷调查,情况如下表所示:
问题 问题1:你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问题2:晴天和热是同一种天气现象吗? 问题3:雨和雪有关系吗?
回答情况 知道1-3种 知道4-5种 知道5种以上 是 不是 有关系 没关系
人数 7人 17人 23人 11人 36人 47人 0人
通过问卷,我发现学生对于天气的一些具体内容如天气的多样性、什么是天气等存在认知模糊的情况。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4.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思维目标
1.通过对各种天气现象的交流和分析,认识到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探究实践目标
1.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2.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态度责任目标
1.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2.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养成关心天气的习惯。
3.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交流、记录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难点:坚持进行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多种天气现象的图片与视频,介绍大气层和竺可桢的视频,2本科普立体翻翻书,1份立体翻翻书板书。
小组: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记录单1张;角色帽(每人1顶);长条形便利贴(每人1份);记录天气小表格4份(组内每人1份);立体翻翻书制作材料1份(1份天气日历基础表格1月量,1张A3卡纸,2张彩色A4纸)。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任务情境(预设3分钟)
1.情境创设:图图上学路上对他的好朋友壮壮抱怨自己又穿少了,有点冷,但是壮壮说他自己很少遇到这样的事情,因为他会观察天气。图图疑惑什么是天气,大家能帮助他吗?
2.教师依次出示科普书《揭秘地球》(立体度低)和《海底世界》(立体度高)并解释立体翻翻书的形式:打开来还有很多可以翻开来的知识,这种书是立体翻翻书。
3.明确任务:我们一起为图图制作一本简单的立体翻翻书,用它为图图介绍天气。课上完以后,同学们也可以去制作一本缩小版的立体翻翻书,表现好的小组,老师会奖励一份翻翻书的制作材料。教师出示立体翻翻书封面(板贴形式)。
认识并感受天气的多样性(预设28分钟)
1.交流已知的天气现象。(预设5分钟)
(1)壮壮出示天气情况:阴,23/18°,东风转微风:3-4级转1级。
(2)学生说说壮壮观察到的天气情况。
(3)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的天气现象。
(4)学生看图,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出示图片:晴天的长城,雪天的长城;12 月的海南,12 月的黑龙江。)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所以,要准确的表达天气必须是同一地方短时间内的。
(6)教师活动:出示天气的概念。(板书出示)
2.认识地球大气圈。(预设3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天气中提到的大气,学生说说:关于大气已知知识。
(2)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大气层的视频):了解大气圈和大气圈里的各种天气现象。
(3)学生看完视频后交流知道的关于大气的知识。(板书出示)
3.交流天气对生活的影响。(预设20分钟)
(1)说说喜欢和不喜欢的天气。(预设2分钟)
①学生表达: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天气,说说理由。
②壮壮表达:我喜欢晴天还有温暖的天气,因为这些天气我走在上学路上很舒服;我不喜欢雨天,因为雨天我不能上室外的体育课了;我也不喜欢风很大的天气,因为风太大走路很吃力。
③教师通过壮壮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2)学生角色扮演,探讨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预设15分钟)
①任务内容:各组组长上台抽取职业身份(农民伯伯、环卫工人、汽车司机、棒冰售卖员)并领取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记录单(如右图所示)、职业身份帽等相关材料后,进行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天气对相应职业人员生活的影响的任务。
②温馨提醒:
I每位同学在长条便利贴上写上自己这个职业喜欢和不喜欢的天气,写出理由。注意:喜欢和不喜欢分开写在不同的便利贴上。
II将写好的便利贴按内容贴在记录单的“喜欢”和“不喜欢”框内,然后由2位同学各对1个框内的便利贴内容进行对比和汇总,其他成员提醒和核对:将相同的天气放在一块,去掉内容完全重复的便利贴。
③小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并研讨:请小组代表(4个职业身份)依次分别对自己组的研讨结果进行汇报,每次汇报后同身份的其他组成员对汇报结果进行补充,其他组成员对他们的发言有疑惑的进行当场提问。
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天气变化影响我们的生活。有时天气可以带来好处(板书出示),有时天气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甚至灾难。
(3)交流灾害性天气及其带来的影响。(预设3分钟)
①学生表达:我还知道的灾害性天气。
②学生活动:观看教师出示的灾害性天气的图片,了解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把知道的灾害性天气汇总起来。(板书出示)
③教师出示图图哭泣图:图图对这些天气和它们带来的危害感到非常伤心。
学习并记录天气日历(预设8分钟)
1.学生体会坚持的科学精神:观看气象学家竺可桢的视频,知道对于天气,除了去观察,更要去记录且坚持记录。
2.教师出示图图:图图也十分佩服竺爷爷的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简洁记录天气,成为小小气象员,给图图一个完美的展示。(教师出示图片:大雨,副板书示范大雨的天气符号和文字。)
4.学生尝试记录:(教师出示图片:晴<有微风>、小雪。)用示范的简图和文字记录这两种天气现象。在实验记录表中(如右下图所示)尝试自己画一画。
5.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填写,上台汇报。
6.汇报后学生交流:我认为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记录一天的天气?(预设: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7.教师合上制作完成的立体翻翻书(板贴展示)后再打开,学生总结:用本课制作的立体翻翻书向图图介绍天气。
8.教师分发立体翻翻书制作材料1份(1份天气日历基础表格<28天>,1张A3卡纸,2张彩色A4纸),明确天气日历记录要求。
(四)素养作业布置(预设1分钟)
每天观察天气,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注意:要完整记录冷暖、阴晴、雨雪和风等情况。
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侧重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这两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中,学生对天气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
1.立体翻翻书,情境融入
在本课中,我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一起学习制作一本立体翻翻书帮助图图了解天气”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中,图图会时不时的出现,显示他的存在感,新颖的板书形式体现翻翻书制作的过程。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活动过程中,会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翻翻书的制作,非常关注板书呈现内容,同时认真努力的了解翻翻书里面的具体内容以便为图图进行讲解,因此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学生这样的自主学习也为坚持进行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职业来扮演,研讨深入
我在课堂中侧重学生进行组内合作和组间合作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职业扮演任务活动中,对于组内合作,我让孩子们先写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将观点进行汇总,在汇总的过程中由2位孩子进行操作,2位孩子在旁协助。对于组间合作,在学生汇报展示环节,抽到相同职业的小组互补互助,组建阵营,然后所有的小组进行思维的碰撞,将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效果发挥到最大的程度。通过这些形式,孩子们能在合作中明白良好的配合和有效沟通能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更好的达成学习效果。
3.科学家榜样,坚持记录
我认为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科学精神非常重要。这种精神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中,还体现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以,在本课中,我以竺可桢为榜样让同学们明白坚持记录的重要和可贵。学生也将通过1个月天气日历的制作活动来亲身体验,体会其中坚持的艰难和收获带来的成就感。
总的来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很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最后能很好的利用板贴翻翻书有逻辑有感情的为图图介绍天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