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3.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记者陈伯生的《我们飞行在人民首都的上空》中描述了前一日南苑机场受阅空中纵队的情况。受阅机群按命令起飞,飞临北京上空,从空中鸟瞰天安门广场的盛大场景。以上报道所描述的是( )A. 人民空军建立 B. 祖国大陆统一 C. 政协会议召开 D. 新中国的成立2. 1953年搞民主普选试点时,需要登记选民并结合人口普查登记户口。但旧社会许多农民没有名字,尤其是妇女。于是,工作人员就现场给他们取名字,让他们能进行选民登记,拥有选举权。据此判断,他们正在选举( )A.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 B. 建设社会主义劳动模范C. 巩固政权的民族英雄 D.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3. 下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时期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 轻工业 B. 农业 C. 重工业 D. 商业4. 下表是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判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1952年 19.1% 1.5% 0.7% 71.8% 6.9%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A. 中共八大召开 B. 八字方针提出C. 三大改造完成 D. 国民经济调整5.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A. 大跃进运动 B. 和平赎买政策 C. 农业合作化 D. 原油全部自给6. 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联中,体现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的是A. 火树银花不夜天,五亿人民展欢颜B. 九二共识促交往,两岸关系谱新篇C 两次回归洗国耻,一国两制载史册D. 伟大复兴中国梦,绿色发展新画卷7.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的蒙古族牧民钢照日格,在政府的支持下实现智能放牧。他家的领头羊佩戴GPS定位器,500多只羊的活动实时显示在手机屏幕上。苏尼特左旗政府为千余户牧民安装了类似设备,让牧民生活更智能。这体现了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A. 传统风俗习惯 B. 基础设施建设 C. 宗教信仰自由 D. 文化保护传承8. 香港、澳门回归后,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生活方式不变。中央政府还宣布了多项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这主要得益于( )A. “一国两制”的构想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九二共识”的达成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9. 某校学生预习新课时,收集了以下图片。据此推测,预习的课题为( )A. 国防建设 B. 外交成就 C. 科技文化 D. 社会生活10. 该柱状图说明改革开放后( )A.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B. 交通通信改变C. 教育医疗全面改善 D. 经济快速发展二、非选择题(11题10分,12题10分,13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经济政策,统一了货币和财政收支,消除了恶性通货膨胀;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并对个体和私营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到1952年,仅用三年就完成了战后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全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绝大部分超过建国前的历史最高水平。——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60年论述》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经济恢复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出示的时间轴,将括号补充完整。(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轴上任选两件事,说明其因果关系。12.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的外交历程”为主题,设计如下展板。请根据展板内容,回答问题。主题:新中国外交历程板块 时间 内容展板一 图片展示 新中国成立初—20世纪50年代展板二 新闻稿件 20世纪70年代 标题一:《乔的笑》——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仰天大笑震撼世界。 标题二:《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启新篇章。展板三 文字解读 改革开放后 “一带一路”自2013年提出,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对沿线国家和全球发展意义重大。在经济上,促进贸易增长,2013-2023年,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超19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中欧班列截至2024年通达欧洲25国227城,降低贸易成本,为沿线国家创造大量物流、仓储等就业岗位。在基建领域,助力沿线国家完善设施,推动区域经济开发。从国际合作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亚投行等金融机构,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 ——摘编自中国—一带一路官网从“另起炉灶”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外交以独立自主为基石,在风云变幻中开拓进取,以和平共处之智慧、互利共赢之担当,书写从世界舞台边缘迈向中心的壮丽篇章,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1)从展板一图片中任选两张,介绍相关内容(2)根据展板二新闻标题,写出两个标题所指的重大外交成就。(3)根据展板三的材料,概括“一带一路”发挥的积极作用。13.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英雄模范 伟大精神 英模小传A.黄继光 抗美援朝精神B.王进喜 铁人精神C._______ _________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作为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工作,甘当革命的螺丝钉,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他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标兵、红旗手等光荣称号。1962年,他因公殉职。他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D._______ _________精神 他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他于1947年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教授,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外部核威胁,国家急需提升国防实力。他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我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C、D两处英雄模范的名字及所代表的伟大精神。(2)结合所学知识,仿照表格示例,从黄继光、王进喜中任选一位,撰写英模小传。要求:结合人物所处时代背景,详述其主要事迹;分析人物体现的精神内涵;阐述人物精神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学业质量监测历史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的规定位置。2.考生要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3.本试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题答案】【答案】D【2题答案】【答案】A【3题答案】【答案】C【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A【6题答案】【答案】D【7题答案】【答案】B【8题答案】【答案】A【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题10分,12题10分,13题10分,共30分。)【11题答案】【答案】(1)原因:政府实施有效经济政策(统一货币和财政收支、消除恶性通货膨胀);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调控管理个体和私营经济。(2)补充内容:改革开放;深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示例: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任举两件事,逻辑合理即可)【12题答案】【答案】(1)示例:毛泽东和斯大林——1950年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中苏合作;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2)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作用:促进沿线国家贸易增长;创造就业岗位;助力沿线国家完善基础设施;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治理中的话语权。【13题答案】【答案】(1)C:雷锋,雷锋精神(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等);D:钱学森,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2)示例(黄继光):英模小传: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进攻上甘岭阵地,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守阵地。1952年,在战斗中,黄继光所在部队进攻受阻,他挺身而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地堡的机枪射口,为部队冲锋扫清了障碍,壮烈牺牲。黄继光的英雄事迹体现了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当代青年应学习他为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牺牲的精神,勇于担当,在新时代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