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导入新课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1931年9月,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课程标准: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及中国军民的抗战;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了解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和抗日战争从局部到全面的时空演变;通过史料分析,解释日本侵华原因。2.通过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解释中共在促成全民族抗战中的重要作用。3.初步学会辨析史料,并正确的运用史料驳斥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珍爱和平,勿忘国耻。局部抗战壹任务1: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材料1: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田中奏折》材料2: 经济危机之后,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材料3: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材料4:1929年欧洲各国忙于应付国内危机,无暇东顾,“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英美达成秘密谅解,英国支持日本的行动,美国表示“不闻满洲事变”。①历史原因:蓄谋已久,既定国策②现实原因:转嫁经济危机,摆脱困境③有利时机:国共内战;④国际因素:英、美等国推行纵容日本侵略的“绥靖政策”一、局部抗战(一)日军侵华的原因1931.9.18九·一八事变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3建立伪满洲国1935华北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1935 华北事变1931.9.18 沈阳九一八事变1932. 3 吉林长春伪满洲国1937.7.7 卢沟桥事变1932.1.28 一二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标志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任务2:快速阅读教材,梳理日本军事侵华的表现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 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东北上海长城 沿线华北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的开始,不久后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东北军民组织抗日武装,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牵制了大量敌人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驻扎”权。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驻守上海,奋起抵抗。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长城沿线不断制造摩擦,进窥长城以南地区。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浴血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侵犯蚕食华北的一系列事件)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一、局部抗战总结:局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政策与态度这一时期,总体上国民政府积极备战但实行不抵抗政策。(1)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主要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2)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国际联盟(1920—1946)。(3)爱国将领抵抗侵略。(4)西安事变后,转为联共抗日。1.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材料 雪耻,人定胜天。团结内部,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唤醒国民,还我东省。……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蒋介石日记》(9月21日)材料 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局部抗战(三)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背景材料一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材料二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一、局部抗战2.过程(1)蒋逼迫张、杨全力“剿共”,二人“兵谏”,逼蒋抗日。12月22日,由宋氏兄妹代表蒋介石在一份保证文件上签了字。在这份保证文件中,蒋介石同意:(一)宣布并开始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二)停止进攻中国共产党;(三)容纳共产党共同抗日;(四)把亲日派官员从国民政府中请出去。蒋介石的顾问、美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作为“见证人”,也在文件上签了字。(2)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各方共同努力。(3)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3.影响:(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2)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三)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局部抗战“……在中国目前条件下,蒋介石是中国人民及其红军的最主要敌人……争取把这些反蒋军事行动转变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强盗和本国卖国贼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中共代表团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1934年11月14日“……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10月1日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41页。(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蒋介石日记手稿》,1936年12月25日,转引自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第374页。【情境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由反蒋到联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是救国图存的需要(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策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局部抗战全国抗战的开始贰时间 地域 日本侵华进程1931.9.18 沈阳 九·一八事变1932.1.281932.319331935 华北 华北事变1937.7.71937.8.13 上海 八一三事变1937.12.131938.10 广州、武汉失守 1940.31941-1942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向长城沿线进犯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建立汪伪政府“治安强化运动”1931.9.18沈阳 九一八事变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1932. 3长春 伪满洲国1940.3 南京汪精卫 伪国民政府1937.12.13南京大屠杀1937.7.7 卢沟桥事变1932.1.28一·二八事变华北南京北平长城长春上海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南京结合教材继续补全日军侵华过程,有何特点?时间的延续空间的扩展侵华程度的的加剧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日】今井武夫著.今井武夫回忆录注:今井武夫时任日本驻华大使馆驻北平的陆军助理武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卢沟桥事变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佟麟阁二十九路军战士守卫卢沟桥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后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有何影响?二、全国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1935.8.1《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12.17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12.12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7.15《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7.17庐山谈话蒋介石发表了准备抗战的讲话1937.8.22洛川会议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1937.9.22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1937.9.23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1935.12.9一二九运动据教材结合所学,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1937.7.8通电全国要求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1937.8.25军队改编提出抗日的基本主张,重申共产党的各项保证四项保证:一、为孙中山倡导的三民主义彻底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和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统一;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并待命出动。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二、全国抗战的开始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原因?一、提前召集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上下一致遵守政治纲领,俾全国各阶层力量,能迅速集中,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二、实现最低限度之民主政治,以增强人民对政府之信赖,并使人民得以自由发挥其抗战能力。…………七、对广大战区中之劳苦人民,自由职业者,中小手工业者,失业公务人员等须有妥善之救济方法。八、除汉奸外,宜从速开释全国政治犯,并取消以前有碍民众运动之各项特殊条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1937年7月10日)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③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⑤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二、全国抗战的开始意义:①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战争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②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名词解释】“全民族抗战”全民族抗战 ≠ 国共两党的抗战 全民族抗战并不单指国共两党合作,而是以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的抗战行为。国共两党像两面旗帜,起引领、带头作用。【名词解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抗日政治力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全国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叁预习检测细菌战汪伪政府大屠杀大轰炸慰安妇制度占据中央银行金库1. 政治上:2. 经济上:3. 践踏国际公法、违反人道主义的行为:“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以战养战”政策,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南京大屠杀;实施野蛮掠夺(“三光” 政策);实施轰炸(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实施细菌战;强征随军性奴隶。预习检测:归纳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政治、经济、违反人道主义行为等角度)三、日军的侵华暴行1、政治:扶植傀儡政权,以华制华 。1932年3月1日吉林长春成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2、经济:“以战养战”,野蛮的经济掠夺与垄断、统制日军占据中央银行的大金库日军占据工厂日军掠夺中国棉纺织品3、军事: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囚笼和“三光”政策; 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杀光烧光抢光田中军吉正举刀向跪在地上的中国青年砍杀被日本军队虐杀的中国人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的斩杀百人比赛4、反人类暴行: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的场面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以后的6周内。重庆大轰炸:1938年2—1943年8月5年半。实施细菌战:1938年 石井四郎组建731细菌部队。强征慰安妇:强征20万随军性奴隶5、文化上:“奴化教育”,摧残民族意识,消灭抗日民主力量日本日军暴行,罄竹难书。制造的屠杀是确凿无疑的历史,无法抹杀。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1931年1935年1945年1936年1937年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局部抗战全国抗战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课堂小结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课堂检测1.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 )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课堂检测2.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