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导入新课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1931年9月,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斗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由此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习近平(2014年9月3日)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课标要求 认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史实及中国军民的抗战;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了解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本课难点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西安事变得以解决的原因;本课重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一、局部抗战1874年,进犯台湾,胜!1875年,进犯朝鲜,胜!1879年,吞并琉球,胜!1894年,甲午战争,胜!1904年,日俄战争,胜!1914年,参与一战,胜!军事冒险最后都得逞了“帝国武运长久!”近代日本的战争体验材料四:九一八事变前一天,美国国务卿与日本驻美大使出渊胜次达成一项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中国东北的行动应限于锦州以北。直到日本侵占锦州,并向锦州以南进犯时,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才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干涉,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中国新闻网《揭秘:九一八事变前美日曾达成“秘密谅解”》(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材料一:【史料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的原因。材料二: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20世纪30年代日本秘密文件材料三:1931年日本经济危机达到了顶点。……日本统治集团为了摆脱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从各方面加紧侵华战争的准备。……完全听命于军部的广田弘毅组阁,实行全面的法西斯化。 ——《高中历史教学参考》①历史原因:征服满蒙是日本的既定国策;②思想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浓厚;③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④直接原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⑤有利时机:中国国民政府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以可乘之机;⑥客观原因:西方大国实施绥靖主义政策。一、局部抗战(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 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东北上海长城沿线华北阅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一、局部抗战(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不久后占领中国东北。1.日本的局部侵华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由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新闻报道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一、局部抗战(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2)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驻扎”权。1.日本的局部侵华(3)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长城沿线不断制造摩擦,进窥长城以南地区。(4)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定义见教材),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五)日本方面所谓蓝衣社、复兴社等有害中、日两国国交之秘密机关之取缔,并不容许其存在。(六)河北省内一切党部之撤退,励志社北平支部之撤废。(七)第五十一军撤退河北省外。一、局部抗战(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1)东北军民组织抗日武装,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2.中国的局部抗战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面的机会了……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你的母亲赵一曼于牢中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1936年,中共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牵制了大量日军。一、局部抗战(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3)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浴血抗战。(2)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驻守上海,奋起抵抗。(淞沪抗战)(4)1935年,华北事变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促进中华民族新的的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华北自古是中原之地,现在,眼见华北的主权,也要继东三省热河之后而断送了!……(还能)安心读书吗?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亲爱的全国同胞,中华民族的危机,已到最后五分钟。实已切身感受到难堪的亡国惨痛。——《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民众书》毕业歌(节选)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看吧 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 巨浪 不断地增涨一、局部抗战日本局部侵华的表现 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东北上海长城 沿线华北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的开始,不久后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3月,扶植清废帝溥仪于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东北军民组织抗日武装,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中共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牵制了大量敌人1932年,在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通过《淞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可暂驻扎”权。蔡廷锴的十九路军驻守上海,奋起抵抗。一·二八事变后,日本在长城沿线不断制造摩擦,进窥长城以南地区。1933年,中国军队在长城沿线浴血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5年,华北事变(日本侵犯蚕食华北的一系列事件)激起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的表现一、局部抗战总结:局部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政策与态度这一时期,总体上国民政府积极备战但实行不抵抗政策。(1)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主要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2)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国际联盟(1920—1946)。(3)爱国将领抵抗侵略。(4)西安事变后,转为联共抗日。1.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材料 雪耻,人定胜天。团结内部,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唤醒国民,还我东省。……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蒋介石日记》(9月21日)材料 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局部抗战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坚持号召、组织和领导抗日斗争:(3)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中国共产党1935年,中共河北省委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开展抗日救亡斗争,组织北平市学生联合会,为一二九运动奠定了政治和组织上的基础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共产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抗日军队坚强的台柱子。——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2)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局部抗战(二)日本局部侵华与中国局部抗战国民党和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总结: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政策与态度这一时期,总体上国民政府积极备战但实行不抵抗政策(1)提出攘外必先安内,主要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2)寄希望于国际调停——国际联盟(1920—1946)。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将抗日”;领导和组织抗日斗争(1)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2)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3)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局部抗战(三)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背景材料一 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材料二 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①华北事变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②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张学良、杨虎城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一、局部抗战2.过程(1)蒋逼迫张、杨全力“剿共”,二人“兵谏”,逼蒋抗日。12月22日,由宋氏兄妹代表蒋介石在一份保证文件上签了字。在这份保证文件中,蒋介石同意:(一)宣布并开始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二)停止进攻中国共产党;(三)容纳共产党共同抗日;(四)把亲日派官员从国民政府中请出去。蒋介石的顾问、美籍澳大利亚人端纳,作为“见证人”,也在文件上签了字。(2)中共主张和平解决,各方共同努力。(3)蒋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三)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应张学良电邀,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赴西安谈判3.影响:(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2)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一、局部抗战“……在中国目前条件下,蒋介石是中国人民及其红军的最主要敌人……争取把这些反蒋军事行动转变为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强盗和本国卖国贼的民族解放斗争的一部分。”——《中共代表团致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1934年11月14日“……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红军……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八一宣言)》1935年10月1日张学良:“当是时也,共产党之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高唱入云,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动摇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深入少壮者之心。”——杨奎松《中国近代通史:内战与危机》,第441页。(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蒋介石日记手稿》,1936年12月25日,转引自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第374页。【情境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由反蒋到联蒋;·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民心所向和历史大势,是救国图存的需要(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正确运用了统一战线政策和灵活策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一、局部抗战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全国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137学习聚焦1.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全国抗战开始,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P137学习聚焦二、全国抗战的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时间 事件1935.8.11935.121936.12.1937.7.81937.7.151937.7.171937.81937.8月后1937.9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庐山谈话,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周恩来向蒋介石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中共召开洛川会议,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红军改编(八路军、新四军)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对日妥协转向抗日联共抗日二、全国抗战的开始思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的原因?一、提前召集国民代表大会,制定全国上下一致遵守政治纲领,俾全国各阶层力量,能迅速集中,各方政治意见能彻底融洽,以树立政府之坚实抗战基础。二、实现最低限度之民主政治,以增强人民对政府之信赖,并使人民得以自由发挥其抗战能力。…………七、对广大战区中之劳苦人民,自由职业者,中小手工业者,失业公务人员等须有妥善之救济方法。八、除汉奸外,宜从速开释全国政治犯,并取消以前有碍民众运动之各项特殊条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在卢沟桥事变爆发时对国民党提出的八大政治主张》(1937年7月10日)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③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⑤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二、全国抗战的开始三、日军侵华的暴行政策 政策 具体事件 政治上 经济上 敌后区 惨案……以华制华经济掠夺、垄断交通、粮食统制三光政策伪满洲国;伪国民政府以战养战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慰安妇制度七三一部队华北治安强化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治安强化运动治安区(敌占区)准治安区(争夺之地)非治安区(敌后根据地)以“扫荡”为主,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以“蚕食”为主,恐怖政策与怀柔政策兼施,制造无人区,以推广其占领面,封锁抗日根据地。以“清乡”为主,加强保甲制度,实行连坐法,扩大自卫团、警备队,加强特务活动,以禁绝抗日活动。同时,宣扬“王道乐土”,以强化奴化统治。三、日军侵华的暴行国家公祭日12.13南京大屠杀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铭记历史,珍爱和平2021.12.13局部侵华局部抗战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1932年1月28日 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 十九路军奋起反抗1932年3月1日,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长城抗战1935年8月1日 《八一宣言》1935年 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全面侵华全国抗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1937年8月22日 洛川会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1937年9月23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1937年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三光政策”细菌试验、“慰安妇”制度民众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达到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国抗战局面形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时刻警惕,理性爱国愿山河无恙,盼人间皆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