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2张PPT)欢迎来到政治课堂!关于学科——关键课程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黑神话·悟空》的爆火折射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正确性,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说明我国游戏公司拥有全球顶尖的3A大制作能力,其在全球市场竞争力增强。必修三《政治与法治》面对日益繁荣的游戏市场,我国的顶层设计该如何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一、方法技巧二、重点知识三、完成作业四、课后反思关于学科——课程期待政治主观题答题结构一般性题型①知识点。分析材料。②知识点。分析材料。③知识点。分析材料。……小论文题型:不能写序号①②③,无需分点答题。以写小论文的形式论述知识点。开始进入正式的课程学习谁都可能欺骗和背叛你只有学习不会就是不会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 第一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趋向共产主义的方向生产力生产的能力劳动者劳动资料(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工具越先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资料利 用加 工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私有制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关系剥削关系产品如何分配(分配方式)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3.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4.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条件。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发生更替的根本原因。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准。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决定反作用社会意识形态。( 如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政治法律制度。( 如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行政制度 )组织和设施。( 如军队、警察、监狱、法庭、政府)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01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真的是最理想的社会吗?相信我,在原始社会,你活不过第一集!原始社会的主要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严寒酷暑,环境恶劣居无定所野兽袭击没有医疗,高死亡率食物来源得不到保障部落战争,死人是家常便饭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2.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二三百万年前)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打制石器尖锐粗糙磨制石器圆润规则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3.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两共两平”(1)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2)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3)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所有制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分配方式4.原始社会的上层建筑特点:氏族制度,氏族议事会集体决定。(1)氏族的地位: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2)氏族制度的作用:在氏族制度下,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3)氏族制度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我研究出个新工具,用它打出的粮食足够咱们一家吃了!咱俩单飞吧!哦了!新工具就是好用!种地效率高,和你们一起种地平均分配亏大了,我得自己弄块地!我们也想用你的新工具种地!情境探究想用我造的工具,那你们就得听我的!个体劳动家庭私有地位不平等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5.原始社会解体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1)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人类漫长的童年——原始社会(2)私有制确立的过程①个体劳动代替共同劳动②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3)私有制确立的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4)私有制确立的影响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之间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02阶级: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了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剥削阶级)与奴隶阶级(被剥削阶级)。1.奴隶社会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二、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2.奴隶社会的地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3.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4.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二、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5.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二、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生产力发展 → 私有制产生 → 阶级 → 国家(1)国家产生的原因: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奴隶制国家产生。6.奴隶社会上层建筑特点:国家产生(2)国家的本质: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二、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7.奴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青铜器时代 )奴隶社会城市开始出现文字的发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奴隶制社会的手工业二、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8.对奴隶社会的评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出现青铜工具良渚古城遗址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甲骨文古代占卜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二、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社会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03奴隶社会后期,当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时,出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1.封建社会的产生原因: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2.封建社会的对立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3.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4.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2)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3)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5.对封建社会的评价: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显着进步②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③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冶铁业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④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6.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铁器时代)、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冶铁业、商业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剥削根源: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8.剥削方式主要方式:收取地租其他方式:包括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利用高利贷,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来剥削农民7.封建社会的剥削根源和基础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9.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特点:(1)政治压迫:君主专制、等级森严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2)思想钳制:昔,蛟龙蟠于朕母身,乃有朕!扯淡!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农民抗争的最高形式)农民抗争的外在表现①小规模的抗租抗税运动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或农民抗争揭竿而起逼上梁山只有当新的生产力出现,封建制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时,封建社会才会走向灭亡。三、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社会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04(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1.产生: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2.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3.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一)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情况: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2)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3)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就是由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那一部分价值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人+资本一是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二是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实现这两个条件的途径依靠暴力、通过掠夺依靠暴力获得主要通过海外殖民掠夺获得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获得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依靠暴力获得如通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等暴力手段获得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如何获得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通过海外殖民掠夺获得黑奴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鸦片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革命:2.措施(做法):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1.爆发原因:封建制度的存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意义: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4.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实质):生产相对过剩1.地位: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②大批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③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1)直接原因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单个企业,有组织、有计划地生产缺乏政府的宏观调控。整个社会生产,无统一的管理和调节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根本原因: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苹果手机总部组装1.是什么: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2.阶级关系表现: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受剥削、受压迫剥削工人,追求利润最大化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4.地位:(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2)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影响:四、看不见的锁链——资本主义社会(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原始社会2.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石器时代)3.生产关系特点:“两共两平”P24.上层建筑特点:氏族制度,氏族议事会集体决定5.解体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确立标志:土地变成私有财产1.地位:最初、最低阶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3.对立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5.生产关系特点:P36.上层建筑特点:国家产生(阶级矛盾不可调和→奴隶制国家产生)4.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之间的矛盾2.地位: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1.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8.评价:生产力发展,摆脱蒙昧野蛮,迈入文明大门,历史的进步7.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金属工具(青铜器时代)、城市、文字、 体脑劳动分工封建社会2.对立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3.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4.生产关系特点:P57.剥削根源和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8.剥削的主要方式:收取地租5.评价:P51.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出现封建制生产关系6.生产力发展的表现:铁制农具(铁器时代)9.上层建筑特点(1)政治压迫:P6(2)思想钳制:P6资本主义社会1.产生: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3.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一、基本情况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1.特点:P72.建立的基本条件:人+资本 P7三、经济危机1.地位: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2.基本特征(实质):生产相对过剩3.原因(1)直接原因:P10(2)根本原因:P10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1.是什么: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1.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儿子和他母亲的对话:“天这样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火炉呢 ”“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父亲失业了,没钱买煤。”“父亲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这段对话说明( )①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相对缩小,日益贫困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③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相对过剩材料没有体现B2.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最根本的原因是( )A.农民起义推翻了奴隶制B.封建制国家的建立C.封建制生产关系萌芽出现D.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当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而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适应不了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必然会封建社会所代替D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此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诗中反映的农民生存状况的根源是(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B.封建土地所有制C.封建官僚等级制度的确立D.封建迷信思想的散布题目中反映出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严重剥削,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都被剥削了封建剥削制度存在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通过对土地的占有,从而实现对农民的剥削B4.在封建社会,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所有权,压榨为其劳作的农民,获取相关利润和财富。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 )A.征收苛捐杂税B.收取地租C.放高利贷D.各种徭役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剥削制度存在的根源,地主阶级依靠对土地的所有权,压榨租地农民。收取地租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B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