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史姓名_________一:考点记忆Ⅰ.朝代更替1.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 第一个封建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 2.四次分裂到统一的朝代是什么 有何启示 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什么朝代什么民族 3.南京六朝古都分别是 北朝和南朝分别指哪些政权 4.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在何朝代何帝王时期 汉朝的鼎盛期在何帝王时期 5.各个朝代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是什么?Ⅱ.政治制度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政治格局的是何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理论源于哪家学派 该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 谁创立了皇帝制度 又是何事件废除该制度 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谁创立了丞相制度 又是谁废除该制度 2.为巩固统治,西周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何积极作用?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国商鞅、秦朝嬴政、西汉汉武帝、元朝、明成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隋唐时期选举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帝王时期 唐朝是如何完善的 有何作用?何时废除?Ⅲ.改革与变法1.战国时期在秦国的著名变法是谁领导的?领导者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受打击的阶级是什么?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确立封建制度的的措施是?对后世行政制度最具深远意义的措施是?变法与秦统一有何关系?2.为促进民族融合而进行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的谁的改革?特征?内容?与民族融合的关系?(确认完成签字__________ )二:考点运用1.《史记 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 (地点)之野,遂擒杀蚩尤。该材料中 应该是 A.巨鹿 B.赤壁 C.涿鹿 D.牧野2.“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这是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同志1959年考察殷墟时留下的著名诗句。下列文物最有可能出土于殷墟的是A B C D3.某班同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们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秦始皇创立郡县制 B.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东汉政府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4.右图是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朝文物,正面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砖文字体为小篆 ②内容歌颂秦的统一 ③制作年代在公元前221年之前A.①②③ B.①② C. ②③ D. ①③5.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D.明朝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举动6.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封建王朝,下列关于元朝的叙述正确的是A.元朝的建立者是铁木真 B.元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任务才正式完成C.元朝统一后实行行省制度管辖地方 D.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新疆地区事务7.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史景迁说:“如果要交朋友我会选择康熙皇帝……他有帝国设计,他也是第一个一对一接见西方人的皇帝。”下列各项与康熙帝的“帝国设计”有关的是①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②设置台湾府 ③册封西藏佛教首领 ④设立军机处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 A.夏禹 B.汉武帝 C.秦始皇 D.唐太宗9.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有 ①实行分封制 ②推行郡县制 ③“八股取士” ④设立军机处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0.“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1.“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12.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13.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科举制的表述错误的是A.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 B.唐朝时期,科举制进一步完善C.宋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四书五经 D.明朝科举考生的答卷分成八个部分14.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A.闭关锁国政策 B.大兴文字狱 C.设军机处 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15.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16.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17.从“戚继光抗倭”、“文字狱”、“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A.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社会的危机18.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19.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为深远?。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D.世袭制20.“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史记》所载这项措施的颁布者是A.商鞅 B.秦始皇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21.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22.《魏书 高祖纪》记载:“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此处“高祖”是指A.刘邦 B.曹操 C.刘备 D.拓跋宏23(9分)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和方向。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 图二 图三(1)指出图一中商鞅变法发生在何处?(写序号)(1分)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内容是哪一项?(1分)简要说明商鞅变法起到了“改变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1分)(2)依据图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者是谁?(写出人名)(1分)他为巩固北部边防、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或措施?(1分)(3)图三展示的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1分)该朝代的哪位皇帝在位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使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2分)(4)根据以上三幅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1分)24.(10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材料四:明太祖发现丞相和行省权力过大,决心予以改革。——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地方措施。在此之前实行有“侯卫”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⑵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⑶列举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与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直接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3分)⑷明太祖针对“丞相权力过大”,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该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⑸上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1分)25.(10分)为巩固政权,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在对地方的管辖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材料三(1)材料一两幅图体现了哪一时期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该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1分)(2)材料二中“秦王扫六合”后秦朝建立,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什么政治制度?(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秦始皇推行了什么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源于战国时期的哪一次变革?(2分)(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的疆域?(1分)该朝代首创哪一省级地方行政制度?(1分)为实行有效统治,政府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当时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的行政机构名称。(1分)(4)综上所述,请你谈谈历代统治者对地方进行有效管辖的作用。(1分)26.(10分)中华民族在宋元时期进一步的交融与发展,社会经济与科技文化更是取得了很大成就。请同学们通过下列阅读材料来感受这一时期的魅力。阅读材料 问题探究材料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写出材料中政权①的建立者的姓名和建立政权②的民族。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发展趋势。(3分)材料二——故宫博物院《青釉弦纹瓶》 (2)材料二为一件宋代瓷器,请说出该瓷器的产地和品种。(2分)材料三——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注:人物采自《清明上河图》(原画藏故宫博物院) (3)观察材料三中人物服饰,说出这些服饰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该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四——中国国家博物馆 《资治通鉴》手稿 (4)材料四为《资治通鉴》主编者的手迹,请写出该书的体例。(1分)材料五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5)材料五是哪个朝代的疆域图?写出该朝代管辖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的名称。(2分)三:我的盲点记录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