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共30张PPT)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单元时序
1839年
1840年
1841年
1842年
1851年
1856年
1864年
1860年
1858年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侵略
抗争
林则徐
虎门销烟
关天培
抗击英军
陈化成
抗击英军
太平天国运动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单元时序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起义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概况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逐步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年年激增。由它所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等问题,比战前更为严重。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借端进行搜刮。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 民族矛盾激化
清政府与劳动人民 阶级矛盾激化
内因
外因
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②清政府剥削的加重,
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根本原因
出身农家
创拜上帝
屡试不第
传教反清
时势造英雄:洪秀全
四次考试以落选告终
萌发了信仰上帝、追求众生平等的思想。1843年创立了 “拜上帝会”。
③个人:洪秀全屡试不中,心怀不满,创立拜上帝教推动起义
《劝世良言》
然后我悟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起义原因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道光年间屡次科举不中,1843年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启示下,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同时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仁玕率先加入。后来,洪秀全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洪秀全
2、金田起义--开始
时间
地点
建号
建军
领导者
公等苦满州之祸久矣!……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首之苦,预期肃清胡氛,同享太平之乐。
——《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851.1.11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太平天国
太平军
洪秀全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说明了新生的农民政权一开始就依照旧的封建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封建意识浓厚,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
阅读教材,绘制永安建制封王图?
南王:冯云山
天王洪秀全
西王:萧朝贵
东王:杨秀清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注意:这里的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分别是九千岁、八千岁、六千岁、五千岁,采取严格的等级制度。就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这一农民政权从一开始就是依照旧的封建体制进行内政建设,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这为以后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天京事变埋下了祸根。
定都?
永安
金田
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
意义:
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永安建制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攻克武昌
【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最终建立政权
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
读地图
找出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南京的进军路线和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
太平天国王宫—天王府
金田起义(1851)
永安建制
围困桂林
全州之战(冯云山牺牲)
长沙之战(萧朝贵牺牲)
攻克武昌
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至此,太平军建立了同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
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对外:北伐和西征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 凡天下天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
核心思想
评价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平均主义
①积极: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有助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
②局限: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长期战争环境下未能推行。
据材料,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结合所学对其评价
二、定都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拓展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特点有哪些。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指导思想的不合潮流
东王、北王、翼王上奏天王请征办米粮:“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粮米,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兮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天王批道:“胞等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
——摘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革命性: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落后性:维护小农经济,逆工业化
政治体制的难逃巢臼
空想性:绝对平均、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落后性:自身封建性,不能冲破封建体制
《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法是什么
分配社会财富的方法
收归圣库,平均分配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 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当收成时……(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凡麦、豆、芭麻、布帛、鸡、犬各物收归圣库,平均分配亦然。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研读
结合当时形势谈谈你对太平天国土地分配办法的看法?
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空想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落后性)。
阅读教材回答太平军西征北伐的相关信息
(1)时间:
(2)目的:
(3)结果:
1853年
为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北伐失败;
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到1856年,太平天国控制了从湖北武昌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沿岸城镇,掌握了安徽、江西、湖北东部和江苏部分地区,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二、定都天京
3、进行西征和北伐
太平天国运动为何发展迅猛
太平军纪律严明, 爱护百姓,
革命纲领契合民众需要。
清军腐朽衰败 丧失斗志。
材料一 :“彼方纪律严明,而我军毫无纪律,退易进难”。
——(时任广西巡抚)周天爵《致鄂督书》
材料二:“(清兵)见贼而逃者为上勇,望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补》
材料一 太平军在进军途中,坚决镇压官僚地主,焚烧衙门、田契,而对于人民群众则爱护备至,把衣物给贫民,谓将来免租赋三年。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天朝田亩制度》
纸醉金迷
天王府模型
英国随军画师笔下的天王府
复原的天王府大殿
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王宫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是一座颇具江南特色的古典园林,现只存有原天王府西花园及大殿、暖阁、穿堂等遗迹。
(1)时间:
(2)原因:
(3)结果:
(4)影响:
1856年
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天王府复原图
定都天京后,起义队伍中昔日所提倡的那种平等的人际关系,已荡然无存。洪秀全、杨秀清等人不仅把清朝的衙门等占为王府,而且还大兴土木,为自己建造新宫殿。天王的轿夫有64人,东王的轿夫有48人。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①逼
②杀
③责
⑤疑
⑥走


杨秀清
韦昌辉
石达开
洪秀全
太平天国前期领导集团
天父杀天兄,总是一场空,
打包回家转,还是作长工。
1856年9月,洪秀全密诏韦昌辉回京,突袭东王府,拉开血洗天京的序幕。
韦昌辉骤然起兵,杨秀清措手不及,于东王府内被杀。
杀死杨秀清后,韦昌辉继续屠杀杨秀清的家人、部属等,死者约两万。
被韦诛杀
战死沙场
被洪诛杀
负气出走
孤家寡人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
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
李秀成:人心冷淡,锐气减半。各有一心,各有散意。
天京事变影响:
①严重削弱了战斗力和凝聚力;
②从战略进攻被迫转向战略防御;
③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天京事变
英王陈玉成
忠王李秀成
干王洪仁玕
2、重建领导核心:
①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受当时条件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②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一系列胜利,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忠王李秀成
英王陈玉成
3、安庆陷落
时间:
过程:
结果:
1860年
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部救援失败
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就义
4、上海受挫
李秀成率军攻克杭州,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5、天京陷落
①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率军回师救援,激战40天,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
②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冲入城内,天京陷落。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这是一场悲壮的斗争。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已身上的封建东西。因此,他们悲壮的事业中又有着一种历史的悲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内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领导集团腐败内讧
洋枪队
6、失败原因
“我是洪秀全第二”
“天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回声”
近代伟人如此高度评价了太平天国运动,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呢?
③局限: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7、评价与影响
①地位: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影响: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根据所学,指出下面时间轴中标注出来的时间所对应的事件。
1851兴起:金田起义
1851发展:____________
1853定都:_________
颁布_________________
1856全盛: ________
: ____________ 1856由盛转衰
1857-1863防御阶段
1864失败:___________
重建核心,颁布____________
《资政新篇》
永安建制
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阶段 大事 说明
兴起 金田起义(1851)
发展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1853)
高潮 北伐(失败)
西征 转折 天京事变(1856)
失败 天京陷落(1864)
建号“太平天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政权
正式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全盛时期
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失败标志
第二次太平天国运动过程,填写下表。
经过:
背景:
历史意义:
领导人:
失败原因:
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
开始的标志:
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
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
达到军事全盛的的标志:
由盛转衰的标志:
失败的标志:
金田起义
永安建制
定都天京
北伐和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洪秀全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观:中外反动联合势力绞杀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清朝的统治和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外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