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必修一2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1949
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
1956
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是否意味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第二框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总议题: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子议题一:为什么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子议题二:我国是怎样在艰辛探索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子议题一:为什么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外汇储备为0,全国所有工业科研机构加起来只有21个,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而北方已经降低到不到5%;
生产资料的所有形式有:国家没收官僚资本将其直接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农村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由地主阶级私有制转变成为农民个体私有制;城市广大手工业者,依赖自己的手工技能进行生产与生活,属于劳动群众个体私有制;而广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则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议学情境一::
议学任务一:
1、请尝试描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面貌与经济状况。
2、针对以上情境,国家提出了什么发展规划?
(小组协作完成,其他组同学作补充,时间3分钟)
一穷二白
结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
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
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
农业(土地个体私有)
手工业(个体私有)
资本主义
工商业(私有制)
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和平赎买
劳动群众集体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议学情境二:
议学任务二: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小组协作完成,限时3分钟,小组代表分享,其他组同学作补充)
材料一:新中国之初,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已经掌握了重要的工矿企业、铁路、银行等国民经济的命脉。社会主义公有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由生产资料私有转变成为社会主义公有,进而共同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1950年中国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其中规定:“…… 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有能力
无阻碍
有外援
材料四: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日益占据主导地位,与国家建设、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相关领域的制度、设施日益完善起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结论:
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经济基础的建立决定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制度的完善;国际形势的向好、友国的援助也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由此,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有了历史必然性。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子议题二:我国是怎样在艰辛探索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议学情境三: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1956年2月24日,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摧毁了苏共意识形态的核心与支柱。。
议学任务三:
1、在上述背景下,中国的社会主道路该如何走,有没有可供照搬的模式?
2、结合课本P28正文第二段文字,说明中共八大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分组协作完成,时间3分钟)
材料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后,需要对社会主义发展形势,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做出准确判断,进而制定出符合这一时期特定国情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与国家发展需要,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共八大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指导思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借鉴,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重要事件:中共八大的召开——明确规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改变
结论: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自此,中国社会主义开启全面建设新征程!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展开使我国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结论)
然而,前进中有曲折!
十年内乱,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一个肯定)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集体协作完成)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
一个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个飞跃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一个肯定
小结:
在艰辛探
索中前进
中共八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的全面展开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的步伐。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高阶思维训练:
请采访你身边的老人,听他们讲述自己参与社会主义改造或社会主义建设的故事,据此写一份采访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