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必修一统编版第三课只有中国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过程,理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不断强化"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理念,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读,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国情、走向完善的过程,强化“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公共参与:结合生活实践,感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的伟大成就、巨大变化,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导入新课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时代》,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一、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邓小平理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邓小平理论①创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②意义: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作出这个决策,表明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决心和信念,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和心愿。——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创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意义: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科学发展观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3.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 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2)坚持道路自信原因(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内容: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各项具体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2)坚持制度自信原因(重要性):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4.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主要内容: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2)坚持文化自信原因(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含义、关系及坚定“四个自信”含义道路—必由之路理论—行动指南制度—根本保障文化—精神力量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①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②当今世界,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本框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辨析】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辨析】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3【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练一练:判断正误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辨析】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6【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7【辨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立足当代中国现实。8【辨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练一练:判断正误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文化构成的,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四个自信”。要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发扬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走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以下对数字经济发展与坚持“四个自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道路自信,开辟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②坚持理论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激发创新意识③坚持制度自信,完善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创新体制④坚持文化自信,围绕马克思主义原理推进理论研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练一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