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二、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在 中 国 的 确 立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直接步入了社会主义呢?如果时光回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请你选择一个方案,并论证其合理性和必然性。方案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应该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已经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经济条件,就应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然后再去发展落后的生产力。如果等到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以后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话,就会造成社会动荡,损害会很大。时间: 1949年-1956年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性质:(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3)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和实质各是什么?农业个体农民私有制改造后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手工业个体手工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思考: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工商界人士听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息时,心情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1953年,各家企业正是蒸蒸日上,大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把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公私合营,这对大家的震动很大,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的说:“1949年为什么不讲总路线?那时讲,人就都跑了。”还有的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案例:同仁堂的新生1953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了同仁堂首先进行公私合营,这对于同仁堂的经营者震动很大。同仁堂到这时已存在了几百年。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北平解放前夕,北平同仁堂有职工190多人,资金约80万元,年产值约16万元,年零售额约30万元,设备陈旧,管理落后。1949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乐氏十三世乐松生经营,他同时是天津达仁堂管理处总负责人。1950年抗美援朝开始,同仁堂向国家捐献99000元。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时,对乐氏家族的震动很大,他们对经营了几百年的老铺,将要失去所有权,经营权和企业利润分配,确实十分痛惜。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案例:同仁堂的新生公私合营后﹐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同仁堂虽然是个大药店,但以往的经营管理方式陈旧,存在生产计划性不强,物资储存分散,领取手续不清,库存积压产品过多等漏洞。公私合营后,改善了经营管理,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增加设备,改进技术,自行设计了粉碎机、汽锅等,改进了生产包装。销售额也不断上升。门市部抓药从每天几十服,增加到每天200多服。经理乐松生高兴地说:“别家的流水逐日下降,咱们的流水逐日上升,原来担心合营工作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营后业务发展这么快,这下可放心了。”1955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乐松生,询问了他生活、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为医药事业多作贡献。同年,他当选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出任北京市副市长。1956年1月15日,北京国药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案例:同仁堂的新生(4)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何历史必然性呢?议题讨论在工业生产恢复的同时,抢修和新建铁路,恢复公路、港口交通和邮电通信,兴建水利工程等又促进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不仅控制着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产业部门,而且在批发商业中也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力地调控主要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坚强的依靠力量和重要的物质基础。历史必然性1——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加深了私营工商业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使之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国家的监督和管理,引起了它们在生产关系上的变化,从而也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的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为以后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历史必然性2——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土改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性质,个体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不足,资金短缺。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和改良土壤、农具,使用机器进行耕作、播种和收获等,小农经济都难以做到。如果不引导个体农民走组织起来的道路,就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改善农民的生活,也不能够为工业化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工业品市场等。历史必然性3——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当时只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争得民族独立的国家同情和支持中国。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向社会主义一边的“一边倒”方针。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这种国际环境,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必然性4——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5)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崭新的历史课题2.中共八大:规定主要矛盾、根本任务3.成就——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4.意义(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崭新的历史课题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①最重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式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主要矛盾③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取得的成就4.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个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个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个肯定】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资产阶级。是在本国封建主义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要求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因受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束缚,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因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济政治力量弱小,反帝反封建不彻底,具有妥协性。在民族独立国家,它掌握国家政权,实行一定程度的政治经济改革,但又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抗性矛盾。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妥协性的一面,不能领导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只能充当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 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是人民的一部分。拓展阅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两面性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过渡时期历史必然性时间总路线和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造内容、方式实质意义确立后的探索在艰辛探索中前进新的历史课题中共八大的贡献主要成就正确看待探索中的严重曲折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我们通常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的“过渡时期”和“一化三改”中的“一化”分别是指( )A.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到党的八大的召开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的成立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解析 “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化”是指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选C。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④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发生的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③正确切题,故选C。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这主要说明了( )①生产力只有适应生产关系才能发展②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④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处于决定性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C解析 应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而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③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