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课件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书知识体系的逻辑框架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
才能救中国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四课
只有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改革开放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E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前马克思
马克思
马、恩、列
毛、邓、江、胡、习
列宁、毛、邓、江、胡、习
E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为例)
地位
阶段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产生
生产力水平
生产关系特点
生活基本单位
解体
形成与发展
评价
衰亡
主要矛盾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不同社会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人类社会为什么从低级到高级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改善
E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E1、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结合教材分析原始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
(一)原始社会
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状况:
①旧石器时代——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一)原始社会
3、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两共两平)
4、社会制度:氏族制度
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5、原始社会解体
生产工具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
(一)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二)奴隶社会
1、两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供奴隶主观赏奴隶角斗的古罗马角斗场
奴隶与奴隶主
根据图片,结合教材描述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二)奴隶社会
2、生产关系特点:
所有制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人与人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产品分配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二)奴隶社会
3、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人类社会最早形成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引起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奴隶制国家产生
4、国家: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二)奴隶社会
5、如何评价奴隶社会?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城市的出现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E2
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结合视频和教材分析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关系特点和主要矛盾
E2、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一)封建社会
1、封建社会的产生: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
2、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和奴隶社会相比,封建社会生产关系有什么特点?
(一)封建社会
内容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所有制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人与人关系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产品分配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相比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一)封建社会
3、剥削基础及主要方式: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②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
此外,还利用高利贷、苛捐杂税、各种徭役剥削农民。
4、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为了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地主阶级还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权神授”,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一)封建社会
5、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面对地主阶级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
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在经济上处于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领先地位,佛罗伦萨更成为规模庞大的商品贸易中心。
(二)资本主义社会
1、资本主义的产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生产关系特点:
所有制
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人与人关系
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
产品分配
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知识拓展
剩余价值: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而劳动力的使用即雇佣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所付给工人的工资,超过的部分就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成为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这种占有隐藏在生产过程中,是隐蔽的。
(二)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必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人和货币
①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
②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做资本。
资本主义社会是充满侵略、征服、掠夺、残杀和奴役的过程。
(二)资本主义社会
4、资本主义开始的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封建制度的存在使新兴资产阶级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只有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2)资产阶级革命的途径:
新兴资产阶级和他们的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利用劳动人民的力量,发动了向封建地主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
(二)资本主义社会
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6、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社会
6、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
(1)基本特征:生产过剩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2)主要表现:
①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
②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二)资本主义社会
6、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经济危机
(3)原因:
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体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②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社会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1)内容: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在阶级上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3)性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
(二)资本主义社会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4)地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5)影响: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种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资本越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